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等分一角的单位分角盒尺;三等分一角是任意质数等分一角中具有代表性的特例;应用这种单位分角盒尺不需测量和计算就能够在不超过135度的待分角内自然准确的一笔画出单位分角线;把底面盒(1)上的定位轴(6)心点及定尺边(8)重合在待分角图形的顶点及底边线上并按住,拨动主尺(13)转动到主尺边(14)重合在待分角图形的角度线上时,沿着自然转动到位的分尺边(9)一笔画出待分角图形内的单位分角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继续在已知单位分角内进行逐级划分趋小单位分角,又可以重合一个不超过45度的待扩角并一笔画出三倍扩角线,还可以推广到对不超过135度的待分角所对的圆弧进行自然准确的三等分一弧;从中展示出构架稳、操作快、角度宽、转换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等分一角的技术,尤其是能够在待分角内一笔画出三等分一角的单位分角线的盒式分角尺。
技术介绍
在仅用直尺和圆规的作图中,任意质数等分一角是任意等分一角中的难解部分,三等分一角是任意质数等分一角中具有代表性的特例,虽然专利ZL201210088259. 7可以在超过90度的待分角内画出单位分角线,但是要想在接近或直到135度待分角内确定单位分角及画出单位分角线还是不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对专利ZL 201210088259. 7中三等分一角的单位分角盒尺的一种改进,其特征是在底面盒上的定位轴心点是基准点,底面盒上的定尺边是基准直边;随动片上的随动孔转动配合于定位轴;主动片上的主动孔转动配合于定位轴, 主尺柄上的链接孔转动配合于随对片上的链接轴;主对片上的链接孔转动配合于分尺柄上的链接轴,链接轴转动配合于随对片上的链接孔;第二腰片上的链接孔转动配合于分尺柄上的链接轴,链接孔、垫环孔和首节腰片上的链接孔共同转动配合于上立链接轴;滑动片上的滑动轴滑动配合于分尺柄上的滑道孔中,首节腰片的滑动轴滑动配合于滑动片上的滑道槽中;顶面盒与底面盒插接成盒体后,顶面盒上的定位孔与底面盒上的定位轴为静止配合,上立链接轴滑动配合于顶面盒上的滑道槽中。本技术这种单位分角盒尺不需测量和计算就能够在不超过135度的待分角内自然准确的一笔画出单位分角线;既可以在已知单位分角内进行逐级划分趋小的三等分单位分角,又可以重合一个不超过45度的待扩角并一笔画出三倍待扩角,还可以对待分角所对的圆弧进行自然准确的三等分,展示出构架稳、操作快、角度宽、转换灵。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三节折腰链三角形Λ EAF的小角Z FAE同平行四边形OAIHG的主动角Z GAI的拼合角Z FAI体与待分角Z BAD尺合成顶角式的联动结构示意图,以三节折腰链三角形Λ EAF体中的大角Z AFE的外角与待分角Z BAD尺保持的同度角是锐角;其中粗直线表示待分角Z BAD尺的底边轴ΑΒ、角度轴AD、单位分角轴AC ;细直线表示三节折腰链三角形Λ EAF体的首节腰EF、第二节腰FG及小角的两边AE、AF和平行四边形^ AIHG体的主动边Al、随动边AG、主对边HG、随对边HI ;粗点线表示三节等腰折腰链;点划线表示顶点A的有动点的角边线;平角Z BAF体一侧的角边是底边轴ΑΒ,另一侧角边上的点F是滑动点;钝角Z DAI体一侧的角边是角度轴AD,另一侧角边上的点I是固定点;平角Z CAE体一侧的角边是单位分角轴AC,另一侧角边上的一点E是滑动点、另一点G是固定点;应用本技术的方法是将上述待分角Z BAD尺的顶点A和底边轴AB及角度轴AD对应重合在待分角图形的顶点和底边线及角度线上,沿着自然到位的单位分角轴AC —笔画出单位分角线。图2以本技术三节折腰链三角形Λ EAF体的大角Z AFE的外角与待分角Z BAD尺保持的同度角是钝角。图3以本技术三节折腰链三角形Λ EAF体的大角Z AFE的外角与待分角Z BAD尺保持的同度角是零度;待分角Z BAD尺的各向轴线都重合;首节腰EF、第二节腰FG和随动边AG各自各位同时重合于折腰链三角形Λ EAF体的小角的两边AE和AF。图4以本技术三节折腰链三角形Λ EAF体的大角Z AFE的外角与待分角Z BAD尺保持的同度角是135度;点E重合于点G,首节腰EF重合于第二节腰FG。图5是本技术在盒腔内设有以三节等腰折腰链为例的待分角尺处在钝角时的正视图,指定本图为摘要附图;底面盒(I)上的定尺边(8)与主尺边(14)的夹角为钝角,定尺边(8)与分尺边(9)的夹角为三等分的单位分角,即三分之一钝角。图6是本技术的待分角尺处在零度时的正视图,及A-A线的阶梯剖面图、B-B线的剖面图和C-C线的剖面图,主尺边(14)与分尺边(9)都重合在定尺边(8)上。图7是本技术的底面盒⑴的正视图及D-D线的剖视图和E-E线的剖视图, 定尺边(8)是底面上有斜坡面的直边,以定位轴(6)的轴线底端点为平角顶点的夹角线分别是定尺边(8)与反向定尺边线(21)。图8是本技术有滑道槽(20)的顶面盒(2)的正视图及F-F线的阶梯剖视图和G-G线的剖视图,定位孔(7)的中轴线顶端点是平角顶点。图9是本技术在分尺柄(27)上设有链接轴(32)和滑道孔(28)的随动片(11)的正视图及H-H线的剖视图和I-I线的剖视图,分尺(10)面上的锐口直边是分尺边(9),以随动孔(15)中心为平角顶点的夹角线分别是分尺边(9)与反向分尺边线(29)。图10是本技术的主动片(12)的正视图及J-J线的剖视图,主尺(13)面上的锐口直边是主尺边(14),以主动孔(16)中心为钝角顶点的夹角线分别是主尺边(14)和主尺柄(5)上经过链接孔(4)的基准线(3);本图中选择的钝角是150度。图11是本技术由外伸的探头槽(26)和下立的滑动轴(30)组成的滑动片(25)的正视图及俯视图和L-L线的剖面图。图12是本技术有链接轴(36)和链接孔(33)的主对片(35)、有链接轴(39)和链接孔(37)的随对片(38)、有滑动轴(31)和链接孔(19)的首节腰片(24)的正视图及剖面图。图13是本技术有两个链接孔(18、34)的第二腰片(23)的正视图及剖面图。图14是本技术的上立链接轴(17)的正视图及剖视图。图15是本技术的垫环(22)的正视图及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结合图5-15可见,本技术在底面盒(I)上的定位轴(6)心点是基准点,底面盒(I)上的定尺边(8)是基准直边;随动片(11)上的随动孔(15)转动配合于定位轴(6);主动片(12)上的主动孔(16)转动配合于定位轴(6),主尺柄(5)上的链接孔(4)转动配合于随对片(38)上的链接轴(39);主对片(35)上的链接孔(33)转动配合于分尺柄(27)上的链接轴(32),链接轴(36)转动配合于随对片(38)上的链接孔(37);第二腰片(23)上的链接孔(34)转动配合于分尺柄(27)上的链接轴(32),链接孔(18)、垫环(22)孔和首节腰片(24)上的链接孔(19)共同转动配合于上立链接轴(17);滑动片(25)上的滑动轴(30)滑动配合于分尺柄(27)上的滑道孔(28)中,首节腰片(24)上的滑动轴(31)滑动配合于滑动片(25)上的滑道槽(26)中;顶面盒(2)与底面盒(I)插接成盒体后,顶面盒(2)上的定位孔(7)与底面盒(I)上的定位轴(6)为静止配合,上立链接轴(17)滑动配合于顶面盒(2)上的滑 道槽(20)中。在不超过135度的待分角内画这个角的三分之一分角线把底面盒(I)上的定位轴(6)心点及定尺边(8)重合在待分角图形的顶点及底边线上并按住,拨动主动片(12)使主尺(13)转动到主尺边(14)重合在待分角图形的角度线上时,沿着自然转动到位的分尺边(9)即可一笔画出待分角图形内的单位分角线。在不超过45度的待扩角外画这个角的三倍扩角线把底面盒(I)上的定位轴(6)心点及定尺边(8)重合在不超过45度的待扩角图形的顶点及底边线上并按住,拨动主动片(12)使分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等分一角的单位分角盒尺,其特征是在底面盒(1)上的定位轴(6)心点是基准点,底面盒(1)上的定尺边(8)是基准直边;随动片(11)上的随动孔(15)转动配合于定位轴(6);主动片(12)上的主动孔(16)转动配合于定位轴(6),主尺柄(5)上的链接孔(4)转动配合于随对片(38)上的链接轴(39);主对片(35)上的链接孔(33)转动配合于分尺柄(27)上的链接轴(32),链接轴(36)转动配合于随对片(38)上的链接孔(37);第二腰片(23)上的链接孔(34)转动配合于分尺柄(27)上的链接轴(32),链接孔(18)、垫环(22)孔和首节腰片(24)上的链接孔(19)共同转动配合于上立链接轴(17);滑动片(25)上的滑动轴(30)滑动配合于分尺柄(27)上的滑道孔(28)中,首节腰片(24)上的滑动轴(31)滑动配合于滑动片(25)上的滑道槽(26)中;顶面盒(2)与底面盒(1)插接成盒体后,顶面盒(2)上的定位孔(7)与底面盒(1)上的定位轴(6)为静止配合,上立链接轴(17)滑动配合于顶面盒(2)上的滑道槽(20)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延涛,
申请(专利权)人:徐延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