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双端镗孔刮平机床,床身导轨两端安装主轴箱,中部安装工件夹持装置,两主轴箱的底部与床身两端的纵向进给电机驱动的丝杆衔接,构成纵向进给机构,两主轴箱上的主电机通过主轴箱内的传动机构与安装镗孔、刮平刀具的主轴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为整体结构,所述夹持装置的前侧为斜上方60度和斜下方60度分别设有夹持点的C形夹卡,后侧为设有水平夹持点的水平夹卡,两夹卡的底部支撑在固定于床身中部的横向轨道上,并分别通过螺母与安装在横向轨道下的正、反旋螺纹丝杆衔接,构成横向夹紧机构,正、反旋螺纹的线数比为1∶2。(*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镗孔机床,尤其是一种石墨电极的镗孔加工机床,属于机械加工设备
镗孔刮平是石墨电极加工的首道工序。据申请人了解,目前现有设备均采用了双端同时镗孔刮平的结构。然而现有设备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工件装夹采取四点夹紧,定心麻烦,且不准确;2、床身采用分段结构,刚性差,只能采用液压传动定位,可调性差,自动化程度低。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电极双端镗孔刮平机床的床身导轨两端安装主轴箱,中部安装工件夹持装置,两主轴箱的底部与床身两端的纵向进给电机驱动的丝杆衔接,构成纵向进给机构,两主轴箱上的主电机通过主轴箱内的传动机构与安装镗孔、刮平刀具的主轴衔接,床身为整体结构,夹持装置的前侧为斜上方60度和斜下方60度分别设有夹持点的C形夹卡,后侧为设有水平夹持点的水平夹卡,两夹卡的底部支撑在固定于床身中部的纵向轨道上,并分别通过螺母与安装在横向轨道下的正、反旋螺纹丝杆衔接,构成横向夹紧机构,正、反旋螺纹的线数比为1∶2。由于本技术机床上的夹持装置构成的三点夹持理论上具有自动定心作用,非常适合圆柱型石墨电极的夹持,而线数比为1∶2的正、反旋螺纹丝杆机构保证了两夹卡上Y形三个夹持点的同步进退,从而确实实现了自动定心夹持;同时床身为整体结构,因此为采用数控精密传动奠定了基础,并保证了纵横向各传动机构的动作协调、精确,从而有助于提高加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放大图。床身9中部安装有两工件夹持装置6和一个工件支撑8,如图3所示,夹持装置6的前侧为斜上方60度和斜下方60度分别设有夹持点的C形夹卡13,后侧为设有水平夹持点的水平夹卡12,两夹卡的底部支撑在固定于床身9中部的横向轨道上7,并分别通过螺母与安装在横向轨道7下的正、反旋螺纹丝杆衔接,构成纵向夹紧机构,正、反旋螺纹丝杆的一端与横向夹紧液压马达11连接,正、反旋螺纹的线数比为1∶2。工件就位后,当纵向液压马达11转动时,通过丝杆螺母机构带动C形夹卡13和水平夹卡12同时向中心靠拢,并且由于正、反旋螺纹的线数比为1∶2,因此水平夹卡12以比C形夹卡13快一倍的速度移动,施力均匀地自动定心夹紧工件。为了实现数控,本实施例中的纵向进给电机1为伺服电机。工作时,当工件移到工件支撑8上之后,控制系统使横向夹紧液压马达11工作,驱动两夹持装置6同步运动,自动定心夹紧工件外圆,接着主电机2带动固定在主轴4上的成型镗孔、刮平刀具旋转,纵向进给伺服电机1带动两主轴箱3沿床身9导轨进刀,当两主轴4靠近工件后,浮动定位开关14发出信号,数控系统转入工进程序,将石墨电极工件两端镗出所需的锥形孔来,并在镗孔结束时将工件两端面刮平。本实施例的电极双端镗孔刮平机床由于床身采取整体结构,并巧妙设计了工件夹持装置,因此保证了机床自身精度和工件夹持的定心精度,使数控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实验证明,本实施例的数控电极双端镗孔刮平机床刚性好,承载力强,调整方便,定位精度高,可以高效率实现石墨电极双端镗孔刮平的自动加工。权利要求1.一种电极双端镗孔刮平机床,床身导轨两端安装主轴箱,中部安装工件夹持装置,两主轴箱的底部与床身两端的纵向进给电机驱动的丝杆衔接,构成纵向进给机构,两主轴箱上的主电机通过主轴箱内的传动机构与安装镗孔、刮平刀具的主轴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为整体结构,所述夹持装置的前侧为斜上方60度和斜下方60度分别设有夹持点的C形夹卡,后侧为设有水平夹持点的水平夹卡,两夹卡的底部支撑在固定于床身中部的横向轨道上,并分别通过螺母与安装在横向轨道下的正、反旋螺纹丝杆衔接,构成横向夹紧机构,正、反旋螺纹的线数比为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极双端镗孔刮平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中部安装有两工件夹持装置和一个工件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极双端镗孔刮平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旋螺纹丝杆的一端与横向夹紧液压马达连接,所述纵向进给电机为伺服电机,横向夹紧动力源为液压马达。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电极双端镗孔刮平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导轨上遮盖有伸缩式防尘罩。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端镗孔刮平机床,属于机械加工
该机床的床身导轨两端安装主轴箱,中部安装工件夹持装置,床身为整体结构,夹持装置的前侧为斜上方60度和斜下方60度分别设有夹持点的C形夹卡,后侧为设有水平夹持点的水平夹卡,两夹卡的底部支撑在固定于床身中部的横向轨道上,并分别通过螺母与安装在横向轨道下的正、反旋螺纹丝杆衔接,正、反旋螺纹的线数比为1∶2。本技术线数比为1∶2的正、反旋螺纹丝杆机构保证了两夹卡上Y形三个夹持点的同步进推,从而实现了自动定心夹持;同时床身为整体结构,因此为采用数控精密传动奠定了基础,并保证了纵横向各传动机构的动作协调、精确,从而有助于提高加工质量。文档编号B23B41/00GK2574811SQ0225817公开日2003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陈善元, 朱强, 许立新, 戴爱国, 陈翊 申请人:陈善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善元,朱强,许立新,戴爱国,陈翊,
申请(专利权)人:陈善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