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套掣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圆盘基座,其盘面具有一纵向引槽,所述引槽一端连通至基座底部并形成一缺口; 一刀套置架,具有一轴枢在所述基座前方且可相对基座转动的圆形转盘,所述转盘周缘环绕枢接有多数个刀套,所述各刀套后端具有一牵动部; 一掣动机构,包括有一滑动件、一摆动件、一连动件与一作动件,其中所述滑动件可沿着基座引槽上、下移动,且所述滑动件具有一推合部可与对应位于基座缺口处的刀套的牵动部结合,所述摆动件轴枢在所述基座背面,且所述摆动件具有一第一接点与一第二接点,所述连动件一端与所述摆动件第一接点枢接,所述连动件另一端则与所述滑动件枢接,所述作动件具有一轴枢端枢接在基座背面,所述作动件另一端为一驱动端并与所述摆动件第二接点枢接,所述驱动端可相对所述轴枢端产生前后移位。(*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综合切削中心机,特别是指一种刀套掣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切削中心机的刀具库结构主要由一圆盘基座、一可相对基座转动的刀套置架与一掣动机构组成,刀套置架周缘环设枢接有多数个刀套,平时各刀套呈水平向横设以便于收置,当切削中心机控制选定需要使用的刀具而进行换刀时,通过掣动机构可把特定的刀套由横设状态改为倒立状态以方便切削中心机的换刀臂抓取换刀。习用掣动机构是以伸缩压缸的活动杆前进或后退的动作而直接带动一爪勾扳动特定刀套做枢转,但这种以压缸直接驱动的方式因必须克服刀套与刀具的总重量,使得压缸承受负载大,而且,以压缸直接驱动的方式易对刀套的枢转产生疾始骤停情形而产生撞击的缺点。针对上述缺点,有业者特对掣动机构改为用具有弧形轨迹的导槽与导轮配合的模式以达到刀套枢转平顺,并降低驱动源(如压缸)的负荷。此结构可见于台湾申请案第86221076号新型专利案中。此种形式的结构虽克服了早期掣动机构的疾始骤停的缺点,但,弧形导槽与导轮之间的配合设计与制作却徒增不便,且导轮长期使用后易磨损而增大与导槽配合的间隙,这样反而会使得刀套定位不确实,有待更新导轮才行,而导轮的更新组装却又是徒增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刀套掣动装置,其可平顺地带动刀套枢转,且可降低驱动源的负荷。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套掣动装置,其采用连杆机构的设计,以达到平顺驱转与降低驱动负荷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刀套掣动装置,其包含有一圆盘基座,其盘面具有一纵向引槽,引槽一端还连通至基座底部形成一缺口;一刀套置架,具有一轴枢在基座前方且可相对基座转动的圆形转盘,转盘周缘环绕枢接有多数个刀套,各刀套后端具有一牵动部;一掣动机构,包括有一滑动件、一摆动件、一连动件与一作动件,其中滑动件可沿着基座引槽上、下移动,且滑动件具有一推合部可与对应位于基座缺口处的刀套的牵动部结合,摆动件轴枢在基座背面,具有一第一接点与一第二接点,连动件一端与摆动件第一接点枢接,连动件另一端则与滑动件枢接,作动件具有一轴枢端枢接在基座背面,作动件另一端为一驱动端与摆动件第二接点枢接,且驱动端可相对轴枢端产生前后位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说明刀套呈横设状态;图4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说明掣动机构未动作;图5类同图4,说明掣动机构动作的状态;图6类同图3,说明位于下方的刀套呈倒立状态。具体实施方式现列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刀套掣动装置由一圆盘基座10、一刀套置架20、多数个刀套30与一掣动机构40共同组成;其中圆盘基座10具有一圆盘体11、一环框12与一轴座13,在圆盘体11的正面位于轴座13下方处凹陷形成有一纵向引槽14,引槽14一端朝下伸设并在环框12底部处形成一缺口15,一导孔16开设在圆盘体11背面并与引槽14连通,在圆盘体11背面突出形成有一轴枢座17,在圆盘体11背面还形成有一枢座18。刀套置架20具有一轴枢在圆盘体11轴座13上且可相对基座10转动的圆形转盘21,转盘21周缘以等间距的方式环绕枢接有各刀套30,如图2所示,刀套30通过轴杆31枢接在转盘21的凸块22上,使得刀套30可以轴枢处做旋转支点,又如图3所示,平时各刀套30呈横设状态,且刀套30后端具有一突出的牵动部32。掣动机构40由一滑动件41、一摆动件42、一连动件43与一作动件44组成,其中滑动件41为板块状,其正面底部朝前突出有由二凸块411、412共同构成的推合部,二凸块411、412恰呈上下夹制状对应位于基座10缺口15处的刀套30的牵动部32(如图3所示),滑动件41背面则突出有一具有接孔的圆柱413,当滑动件41放置在引槽14中,且圆柱413从导孔16突出于圆盘体11背面时,用二压板45将滑动件41锁固在圆盘体11的正面,既可避免滑动件41从基座10的引槽14中脱离,又可使滑动件41只能沿着引槽14上、下移动。摆动件42装设在圆盘体11背面,其具有相连接呈「L」形的一第一臂421与一第二臂422,第二臂422的长度大于第一臂421的长度。摆动件42具有一呈圆孔的枢接部423,供一锁接组件46穿设并锁结在轴枢座17上,使得摆动件42可以枢接处为轴心做摆动。一为圆接孔的第一接点424设置在第一臂421的末端,一同样为圆接孔的第二接点425设置在第二臂422的末端。连动件43为长板块,其一端利用接合销431及扣件432与摆动件42的第一接点424枢接,连动件43另一端同样以接合销433及扣件434与滑动件41背面的圆柱413枢接。作动件44在本实施例中为具有一伸缩杆441的气压缸,气压缸缸体442的末端突出一枢耳443做为轴枢端,枢耳443供一轴销47穿过并枢接在枢座18上,使得作动件44结合在圆盘体11背面。另外,作动件44穿置在缸体442中的伸缩杆441的前端是通过一转接块444与摆动件42的第二接点425枢接,并在该端构成驱动端,即,当气压缸动作时该驱动端可相对轴枢端产生前后位移。以上即为本技术刀套掣动装置各构件及其相关联位置的说明,接着,再将本技术的结构可达到牵动刀套30扳转的动作叙述如下如图4所示,表示掣动机构40未开启产生动作的状态,此时,作动件44的伸缩杆441维持在伸出状态,而枢接在刀套置架20上的各刀套30呈水平向横设(如图3所示),且位于最下方的刀套30的牵动部32恰落在二凸块411、412之间。当要进行换刀时,必须先将刀套30由横设状态改变为倒立状态,以方便换刀臂抓取换刀,通过控制作动件44的伸缩杆441退入缸体442内部(如图5所示),将牵动摆动件42以逆时针方向旋摆,同时造成第一臂421的第一接点424的位置上移,通过连动件43的居中牵动,将把滑动件41上提,如图6所示,此刻的刀套30以轴杆31为旋转支点,将以平缓的速度而被板转至倒立状态;反之,在伸缩杆441伸出时,刀套30则被板转回复至横设状态(如图3所示)。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掣动机构40以连杆机构连接设计,巧妙地运用杠杆原理,且第二臂422的长度大于第一臂421的长度,因此作动件44(气压缸)仅以较小的施力即可带动并改变刀套30的摆设状态,具有降低驱动源(即气压缸)负荷的目的,且可达到平顺带动刀套枢转的功效,而且,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在加工制作及组装上均比习用机构容易。权利要求1.一种刀套掣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圆盘基座,其盘面具有一纵向引槽,所述引槽一端连通至基座底部并形成一缺口;一刀套置架,具有一轴枢在所述基座前方且可相对基座转动的圆形转盘,所述转盘周缘环绕枢接有多数个刀套,所述各刀套后端具有一牵动部;一掣动机构,包括有一滑动件、一摆动件、一连动件与一作动件,其中所述滑动件可沿着基座引槽上、下移动,且所述滑动件具有一推合部可与对应位于基座缺口处的刀套的牵动部结合,所述摆动件轴枢在所述基座背面,且所述摆动件具有一第一接点与一第二接点,所述连动件一端与所述摆动件第一接点枢接,所述连动件另一端则与所述滑动件枢接,所述作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三,
申请(专利权)人:圣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