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春菊专利>正文

具锁紧定位之夹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37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锁紧定位的夹头结构,其包含:一具有头端与尾端之圆柱本体,本体中间设有数条倾角的通道;数个装置于通道中的夹爪;一套设于圆柱本体中间的限位环,其中央等距环设数个穿槽,以夹爪穿设;一具转动方式套设于本体头端的驱动座,以包覆啮合于夹爪上;一包覆于驱动座的外壳体,外壳体设有上壳体与下壳体;使用者可转动上壳体,驱使夹爪往内收缩夹紧工具,并藉由外壳体与限位环产生定位,使夹爪不因震动或扭力过大松脱。(*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头结构,以供搭配具动力轴的电动或气动式钻具使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藉由手动锁紧且具锁紧定位功能的夹头结构。一般市面上所习用的钻头夹持结构,其主要是在一旋转轴上连接设有一夹头本体,该本体外设有一可转动之调转外壳及一固定外壳,且于该本体内环设有数个斜倾之夹爪;使用者藉由转动该调转外壳,可配合螺牙旋转以驱控夹爪斜向前进或退缩,以达到钻头的夹持或松放之目的。然而,此种习用的钻头夹持结构于锁紧之后,该调转外壳仍处于无定位状态下,因此该调转外壳容易因震动或扭力过大产生松转,以致夹爪产生松动的现象,如此易造成钻头松脱掉落,使用得使用者往往在使用过程中停机重新锁紧钻头,因而不但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且易造成使用者危险。本技术有鉴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积极研发以提供一自锁式夹头结构改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具锁紧定位的夹头结构,该夹头结构藉由手部握持上壳体转动,供以带动该驱动座旋转,使驱动座驱动该夹爪斜向前进或退缩,以达到钻头的夹持或松放;而该限位环可与上壳体产生离合作用,只需在锁紧钻头后将上壳体往下位移,以令其与限位环产生啮合,并藉由上壳体的沟槽与下壳体的卡置环嵌合定位,即可固锁夹头整体的结构,从而使该夹爪不因震动或扭力过大产生松脱,以维持夹爪紧固的力量。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提供一种具锁紧定位的夹头结构,该夹头结构在该本体顶端面上滑设有一轴承组,其中该轴承座可由橡胶材质制成,且内延伸设有一具放射状开口的弹性片,可弹性固持住该钻头,免除须以手握持钻头的麻烦,并可防止钻头于夹头松放后掉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主要技术方案实现的,即具有锁紧定位之夹头结构包含一具有头端与尾端的圆柱本体,该本体中间设有数条倾角的通道;数个装置于通道中的夹爪;一具转动方式套设于本体头端并包覆啮合夹爪上的驱动座;一包覆于驱动座的外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具有锁紧定位之夹头还包括一套设于该圆柱体中间的限位环,其中央等距凹设数条供夹爪穿设的穿槽;该外壳体设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本技术的夹头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震动或扭力过大产生松脱现象,从而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停机重新锁紧钻头或造成使用者的人身事故。2.本技术在夹爪收紧时可使钻头保持于轴孔中心,不需另行以手扶正钻头,更可防止钻头在夹头松放后的掉落,从而也可避免由于钻头掉落引起的事故。以下是本技术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夹头的立体分解图。其中清楚地显示出了本技术夹头起锁紧定位作用的关键性构件如驱动座(40)、上壳体61、下壳体65及限位环30等。图2是本技术夹头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夹头锁紧钻头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夹头锁紧钻头后定位的剖视图,其中显示出下壳体65的卡置环66被推入上壳体61的沟槽64内而达到定位。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在上述图5和图6中显示出了一轴承组50’,通过它可实现本技术的第2个目的。图7是本技术配合扳手使用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具锁紧定位之夹头结构,其中该夹头结构主要系包含有一本体10,其为一具有头端与尾端的圆柱体,其中央轴向穿设有轴孔11,以供钻头70置放,于该本体10中间设有数个倾角之通道12,且于各通道12口凹设有浅槽121,以防止该通道12于制造时产生毛边现象;其中该本体10头端设有一弧槽13,于其尾端表面等间距环设有数个轴向槽14,且于尾端凹设有一C形环槽15,以供一C形环夹151卡置装设;数个夹爪20装置于通道12之中,该夹爪20前端设有夹持面21,且于其尾端设有螺纹面22;一限位环30,其中央设有中心孔31以供该本体10套设,于该中心孔3 1周缘等距凹设有数条穿槽32,供与夹爪20穿设,且于该限位环30中心孔31内等距凸设有数槽块33,供以套合于本体10的轴向槽14内,其中该限位环30周缘设有外齿纹34;一驱动座40,其系以转动方式套设于本体10的头端上,于其底端内侧设有锥度螺纹41,供以包覆啮合于夹爪20的螺纹面22上,使驱动座40转动时可同步带动各夹爪20斜向前进或退缩;且于驱动座40上方设有定位孔42,供以内置一滚珠421,以令该滚珠421凸露于弧槽13中,其中该驱动座40的定位孔42外紧配合有一环圈422,供以形成滚珠421的径向限位,以供驱动座40可滑套于本体10外;于该驱动座40外周缘凹设有数道纵槽43;且于该驱动座40的顶端设有多角槽边44,供与使用者配合扳手80使用,以提高钻头70的夹紧力量或易于拆卸;一轴承组50,该驱动座40内设有一包含轴承座51、轴承滚珠52及垫圈]53的轴承组50,供以滑设于本体10的头端面上;一外壳体60,其包覆于驱动座40之外,其中该外壳体60包含有一上壳体61,该上壳体61内侧凸设有数轨条62,供以滑套于驱动座40之纵槽43中,使该上壳体61可带动驱动座40旋转;其中该上壳体61底端内面设有齿纹槽63,供与限位环30的外齿纹34产生离合效果;且于该上壳体61底端外缘设有一沟槽64;一下壳体65,该下壳体65内面凸设一卡置环66,供与上壳体61的沟槽64产生定位机制,且于该下壳体65中心环设有数个顶抵柱67,供以顶抵该限位环30套合固定于本体10之上;其中,该下壳体65是以紧配合的方式装设于驱动座40的尾端,与该驱动座40结合成一体;明暸上述结构后,兹再就本技术的动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所示,使用者使用时先将钻头70置入本体10的轴孔11内,两手可分别握持住上壳体61及下壳体65,以转动上壳体61,并藉由该轨条62与纵槽43的配合,同步带动该驱动座40旋转,同时该夹爪20的螺纹面22受驱动座40的锥度螺纹41驱动,使各夹爪20同步产生斜向前进,驱使该夹爪20的夹持面21紧夹住钻头70,以达到钻头70夹持锁紧之目的。本技术在锁紧该钻头70后,将上壳体61往下壳体65方向推动(如图4所示),使上壳体61的沟槽64接纳卡置环66而套合卡固,同步驱使该限位环30的外齿纹34与上壳体61的齿纹槽63啮合定位,由于该下壳体65与限位环30系固设于本体10之上,如此即可使该夹头结构紧密固结成一体,以使该上壳体61不因震动或扭力过大产生松转,以维持夹爪20紧固之力量。反之,当使用者欲拆下钻头70时,则需先往上推动上壳体61以利将沟槽64脱离卡置环66,令该上壳体61的齿纹槽63与限位环30的外齿纹34形成分开状,使得该上壳体61可反向转动,同步驱使该夹爪20斜向退缩,以达到松放钻头70之目的。如图7所示,该驱动座40前端设有一多角槽边44,可供扳手80套接于其上,这样使用者可方便锁紧该钻头70,提供钻头70更大的紧固力量,以确实锁紧钻头70或更方便使用者反向转动驱动座40,以取下迫紧之钻头70。再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其是本技术的第2个实施例,其中,该驱动座40’是以转动方式套设于本体10的头端上,于其底端内侧设有锥度螺纹41’,供以包覆啮合于夹爪20之螺纹面22上,且于该驱动座40’外周缘凹设有数道纵槽43’;而该驱动座40’其可进一步设计呈顶端开放状,并于该驱动座40’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锁紧定位之夹头结构,该夹头包含:一具有头端与尾端的圆柱本体(10),该本体(10)中间设有数条倾角的通道(12);数个装置于通道(12)中的夹爪(20);一具转动方式套设于本体(10)头端并包覆啮合夹爪(20)上的驱动座 (40);一包覆于驱动座(40)的外壳体(60);其特征是,该夹头还包括一套设于该圆柱本体(10)中间的限位环(30),其中央等距凹设数条供夹爪(20)穿设的穿槽(32);该外壳体(60)设有上壳体(61)与下壳体(6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春菊
申请(专利权)人:谢春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