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170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5:12
一种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择一个水体流动性好的土池作为培育用池;其次,用筛绢网片将上述土池分割成若干个不影响水体流动的隔断;第三,将抱卵母蟹放于笼中,再将装有母蟹的笼挂在对应的隔断中,控制水温和海水盐度并保持水体流动进行放幼;第四,放幼结束后移走装有母蟹的笼,进入幼体培育,直至长成大眼幼体;最后,进行水体淡化和最终的夜间灯光诱捕即完成蟹苗的培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孵化池的要求低,但由于幼体生产环境直接与地气相接,池底微生物净化能力好,生产环境优良,因此出苗率和成活率均有大幅度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品的培育繁殖装置,尤其是一种中华绒螯蟹的培育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水产品。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仅靠自然繁殖蟹苗已无法满足养殖需要,因此开展人工蟹苗繁殖是解决蟹苗需求量,降低成本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已掌握了蟹苗的人工育苗技术。现有的中华绒螯蟹家系育苗方式大致可分为单池育苗和网箱育苗两种,其中单池育苗是指将交配后的抱卵雌蟹分别置于单个土池中,由于所需土池数量多,成本高,且养殖环境均一性差,因此人们普遍采用的是网箱(五面体,顶面为敞开式结构)育苗,网箱育苗是将抱卵母蟹装于网箱中,放幼和幼体成长均在网箱中进行,由于网箱被悬在水体中不能触底,网箱内部自净能力差,投喂饲料会沉在·网底堵塞网孔,进而影响网箱水环境水体质量,影响出苗率和成活率,对此目前除了增加水体含氧量,加速水体流动性外,尚无好的解决方法,这就导致目前每个家系母蟹幼体的出苗率不高,不能大规模生产家系蟹苗,繁殖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单池及网箱蟹苗繁殖装置存在存活率、出苗率差,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它包括土池(2),其特征是所述的土池(2)中安装有若干个筛绢网片(1),所述的筛绢网片(1)将土池(2)分割成多个用于放幼的隔断(3);每个筛绢网片(1)的上沿高出土池(2)水面至少30厘米并用金属丝或拉索(4)拉紧,每个筛绢网片(1)的下沿连接有石笼(5),石笼(5)埋压于土池(2)底部的开槽中,石笼(5)中装填有石子(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强葛家春赵沐子丁淑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