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0475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及其应用。该SNP位于蜕皮抑制激素基因MIH(AY310313.1)的3’‐UTR区,具体位置为3088bp处,碱基变异信息为SNP A3088T T>G。性状‐基因型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该SNP变异与河蟹的性早熟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其中GG基因型河蟹个体表现出性早熟性状的风险性较TT基因型个体高2.175倍。本发明专利技术河蟹性早熟相关基因的多态性SNP标记,可用于后续与河蟹性早熟性状相关的遗传育种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检测
,涉及一种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甲壳类经济动物。长期以来,河蟹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龄蟹种的性早熟问题。性早熟幼蟹在培育过程中性腺当年发育成熟,这些性早熟蟹种不能顺利蜕壳,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绝大多数在翌年4~5月期间死亡,不能再继续饲养至2龄成蟹规格。性早熟一龄蟹的大量存在不仅造成饵料的巨大浪费,而且由于其外形与大规格蟹种较为相似,如果在挑选蟹种时不慎将性早熟个体用于后续商品蟹养殖,将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的研究认为,河蟹性早熟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可能与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多种外部环境因素有关,但是其形成的确切机理还不清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性状相关的SNP标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SNP标记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性状相关的SNP标记,该SNP位于蜕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其特征在于该SNP位于蜕皮抑制激素基因MIH的3’‐UTR区,具体位置为3088bp处,碱基变异信息为SNPA3088T T>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其特征在于该SNP位于蜕皮抑制激素基因MIH的3’ - UTR区,具体位置为3088bp处,碱基变异信息为SNPA3088T T>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NP标记,其特征在于蜕皮抑制激素基因MIH3088bp处SNP位点GG基因型河蟹个体表现出性早熟性状的风险性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NP标记在预测中华绒螯蟹性早熟风险中的应用。4.一种预测中华绒螯蟹性早熟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检测权利要求1所述的SNP标记,预测中华绒螯蟹性早熟风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检测权利要求1所述的SNP标记,该位点GG基因型河蟹个体表现出性早熟性状的风险性较TT基因型个体显著提高,从而预测中华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强李跃华赵沐子丁淑燕潘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