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挖掘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051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1:05
提供一种在液压挖掘机中更换驾驶室安装架时使作业容易进行的线束的配线构造。液压挖掘机(1)具备下部行驶体(2)、上部旋转体(3)、线束(50)、托架(52)。上部旋转体(3)具有驾驶室(5)及多个电气组件。线束(50)从驾驶室(5)内部引出并与电气组件连接。托架(52)被固定于驾驶室(5),将线束(50)沿驾驶室侧面(5b)支承。线束(50)具有从驾驶室(5)的底面向下方引出的第一部分、从第一部分沿驾驶室(5)的底面向前方且向驾驶室(5)侧面的外侧延伸的第二部分、从第二部分沿驾驶室(5)的侧面向上方延伸的第三部分、从第三部分沿驾驶室(5)的侧面向车辆后方延伸的第四部分,该线束被支承于托架(52)的周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挖掘机,特别是涉及设于液压挖掘机的线束的配线构造。
技术介绍
液压挖掘机具备下部行驶体和旋转自如地搭载于下部行驶体的上部旋转体。在上部旋转体上设有发动机及液压马达,并且搭载有内部配置驾驶座及操作杆等的驾驶室。另夕卜,在上部旋转体上设有由大臂、小臂、铲斗等构成的工作装置。另外,在上部旋转体上配置有传感器、灯等的各种电气组件。这些电气组件通过线束与驾驶室内的操作面板等连接,目前提出有用于将线束配线的各种构造。 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示的配线构造中,在燃料箱的前面部形成有槽部,在该槽部配线有从蓄电池和电气组件延伸的线缆及线束。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在将连接操作杆装置和控制阀的信号线群导入驾驶座支承台的内部后,穿过形成于驾驶座地板的纵向开ロ引出到控制阀侧的构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2007 — 77700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5 — 1334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液压挖掘机的驾驶室经由驾驶室安装架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旋转架上。当该驾驶室安装架被磨损时需要进行更换。在驾驶室安装架的更换作业中,将驾驶室提升到规定的高度,在该状态下更换驾驶室安装架。在进行这种驾驶室安装架的更换吋,由于提升驾驶室,因此,需要预先拆下连接驾驶室或驾驶室内部的设备及装置类与旋转架的软管及线束等。另外,在更换驾驶室安装架之后,需要将先拆下的软管、线束等与各设备等连接。由于这样的作业繁杂,所以希望尽量减少软管及线束等部件的拆卸及安装作业。近年来,在液压挖掘机中也正在进行混合动カ化。在混合动カ液压挖掘机中,除了发动机及液压马达以外,还设有发电机马达、逆变器及电容器等。而且,为了将这些设备电连接而配置有电カ线缆。因此,在进行线束的配线时,需要避免与电カ线缆的干渉,但如果勉強避免与电カ线缆的干渉,则有时在线束上产生折弯(弯曲)。另外,由于在电カ线缆中流有较高电压,如果使电カ线缆和线束接近,则在通过线束通信的信号中容易产生噪声。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液压挖掘机中更换驾驶室安装架时能够使作业变得容易的线束的配线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第一专利技术的液压挖掘机具备下部行驶体、上部旋转体、线束、托架。上部旋转体包含旋转架,该旋转架具有中心架和被设置为从中心架分别向车宽方向的两外方伸出的左右底架,该上部旋转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下部行驶体上,并且具有驱动源、工作装置、搭载于左右底架中的一个底架的驾驶室及多个电气组件。线束从驾驶室内部引出,配置于驾驶室和中心架之间,与电气组件连接。托架固定于驾驶室,用于将线束沿驾驶室侧面支承。线束具有从驾驶室的底面向下方引出的第一部分、从第一部分沿驾驶室的底面向前方且向驾驶室的侧面的更外方延伸的第二部分、从第二部分沿驾驶室的侧面向上方延伸的第三部分、从第三部分沿驾驶室的侧面向车辆后方延伸的第四部分,该线束被支承于托架的周围。在此,从驾驶室引出的线束利用固定于驾驶室的托架沿驾驶室侧面被支承。因此,如果在进行驾驶室安装架的更换时提升驾驶室,则线束在被托架支承的状态下与驾驶室一同被提升。因此,在进行驾驶室安装架的更换时,不需要拆下线束的驾驶室侧的连接端,使得作业容易进行。另外,例如在线束沿驾驶室的底面被支承的情况下,在将驾驶室搭载于旋转架的 组装作业中,作业者需要在用起重机提升驾驶室的状态下,即在使驾驶室从旋转架浮起的状态下,从其下方进行线束的安装作业。因此,在该第一专利技术中,线束被配置于驾驶室和中心架之间。因此,首先经由托架在驾驶室安装线束的一部分,之后,在将驾驶室搭载于旋转架上后,能够将线束安装于旋转架等上,从而组装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在该第一专利技术中,从驾驶室的底面向下方引出的线束被引出到前方后向驾驶室的侧面引出,之后沿后驾驶室的侧面被引出到后方。该构造中,不需要勉強地配置线束,从而能够避免线束弯曲。在第一专利技术的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第二专利技术的液压挖掘机优选为,托架具有安装于驾驶室的底面的安装部和支承线束的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的多个支承部。而且,线束的第四部分在比支承于托架的支承部的部分靠近后方侧的位置支承于中心架。在第二专利技术的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第三专利技术的液压挖掘机优选为,还具备配置于左右底架中的一个底架的车辆后部的发电机马达、配置于左右底架中的另ー个底架的车辆前部的逆变器、设于发电机马达和逆变器之间的电力线缆。另外,中心架在车宽方向的两端具有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纵板,左右纵板在车辆前部侧具有沿车宽方向贯通的开ロ。电カ线缆穿过左右纵板的开ロ,并穿过线束的第一 第三部分和配置有发电机马达的ー侧的纵板之间,沿纵板向发电机马达侧延伸。第三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カ液压挖掘机,发电机马达和逆变器配置于车辆的对角线上。因此,连接它们的电カ线缆需要沿车宽方向贯通中心架,有可能与配线于中心架和驾驶室之间的线束发生干渉。但是,该第三专利技术中,线束引出到前方后被引出到驾驶室的侧面,因此,难以与穿过中心架的开ロ的电カ线缆发生干渉。在第二专利技术的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第四专利技术的液压挖掘机优选为,还具备配置于左右底架中的一个底架的车辆后部的发电机马达、配置于左右底架中的另ー个底架的车辆前部的逆变器、设于发电机马达和逆变器之间的电力线缆。中心架在车宽方向的两端具有左右纵板,在左右纵板中至少配置有逆变器的一侧的纵板的车辆前部侧具有沿车宽方向贯通的开ロ。电カ线缆被配置为穿过配置有逆变器的一侧的纵板的开ロ,沿着配置有发电机马达的一侧的纵板内侧向发电机马达侧延伸。另外,线束沿隔着纵板与电カ线缆相反的一侧的纵板侧面配置。第四专利技术与第三专利技术同样涉及混合动カ液压挖掘机,发电机马达和逆变器配置于车辆的对角线上。因此,将它们连结的电カ线缆需要沿车宽方向贯通中心架,有可能与在中心架和驾驶室之间配置的线束接近。在此,由于电カ线缆中流有较高电压的电,所以,如果使电カ线缆和线束接近,则容易在通过线束进行通信的信号中产生噪声。因此,在第四专利技术中,在中心架的纵板的内侧配置电カ线缆,在隔着纵板的相反侧配置线束。因此,难以因线束而在通过线束进行通信的信号中含有噪声。专利技术效果根据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在液压挖掘机中更换驾驶室安装架时容易进行作业。另夕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混合动カ液压挖掘机中能够避免电カ线缆和线束的物理干渉,而且,难以在通过线束进行通信的信号中产生噪声。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ー实施方式的混合动カ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的液压挖掘机的旋转架及搭载于其上的设备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旋转架及搭载于其上的设备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线束及电カ线缆的配线构造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驾驶室及支承于驾驶室的线束及托架的立体图;图6是托架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线束及电カ线缆的配线构造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从图7所示的状态提升驾驶室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施例的相当于图7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表示本专利技术ー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I。液压挖掘机I为混合动カ型液压挖掘机,具备下部行驶体2、上部旋转体3、工作装置4、驾驶室5。在以下说明中,“前” “后” “左” “右”是指以坐在驾驶座上的操作员为基准确定的方向,因此,“左右方向”的含义与“车宽方向”相同。下部行驶体2在左右两侧部具有一对履带C,通过驱动该履带C而能够行驶。上部旋转体3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和晃涩谷岳大二瓶哲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