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链聚碳酸酯,其具有来自多官能化合物的支链,所述支链聚碳酸酯含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与来自多官能化合物的支链结构(a)及支链结构(b),所述支链结构(b)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2)、(3)和(4)表示的支链结构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a)与(b)的总量相对于(1)的量的比例为0.2~1.0摩尔%,(b)的量相对于(a)与(b)的总量之比为0.1~0.6,(2)的量相对于(b)的量之比为0.5以上。[式中,Ar表示2价的芳香族残基,Ar'表示3价的芳香族残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酯交换法制造的支链聚碳酸酯。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适用于大型的吹塑成型、挤出成型、异型挤出、中空片料成型的用途的支链聚碳酸酯。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由于是透明性、耐热性、耐冲击强度等机械强度优异的树脂,因而在作为工程塑料的许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其中,近年来,由于分子链内赋予了支链结构的支链聚碳酸酯利用吹塑成型得到的容器、异型挤出用途等大型成型品的成型特性优异,因而在这些用途中的用量逐渐增大。在由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和光气制造聚碳酸酯时,添加三官能或四官能羟基化合物这样的多官能化合物作为支化剂,从而制造支链聚碳酸酯。近年来,作为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非光气法、所谓(熔融)酯交换法受到注目,但该制造方法由于是在高温下进行聚合反应,因而难以得到满足所要求的特性的支链聚碳酸酯。另外,在利用酯交换法制造聚碳酸酯时,已知在聚合过程中发生作为副反应的科尔伯-施密特型的反应及经由异链烯基苯酚的生成的反应,由此在聚碳酸酯中形成支链结构(非专利文献1、2)。这些副反应会对具有良好特性的支链聚碳酸酯的制造产生巨大影响。即,在同时导入来自上述副反应的支链结构和来自多官能化合物的支链结构的情况下,虽然可以得到具有适于中空成型体等的制造的特定支链度的聚碳酸酯,但同时也产生着色,导致色调恶化。为了抑制这样的着色,正在尝试使用例如含氮碱性化合物等特定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从而抑制上述副反应,导入仅来自所添加的多官能化合物的支链结构(专利文献1、2)。另外,在与上述想法完全相反的想法中,提出了以下方法:不使用多官能化合物作为支化剂,主动地引起上述副反应而形成支链结构,由此制造支链聚碳酸酯(专利文献3~8)。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7140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95101号公报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4562242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283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126494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113119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5-97541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5-146254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Encyclopedia of 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722(1969)非专利文献2:本间精一著ポリカ一ボネ一トハンドブック(聚碳酸酯手册)1992年日刊工业新闻社刊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抑制副反应而导入仅来自所添加的多官能化合物的支链结构的尝试中,虽然通过极力减少来自副反应的支链结构而实现了着色的抑制,但是存在所得到的支链聚碳酸酯中鱼眼多的问题。另外,在不使用多官能化合物作为支化剂,主动地引起副反应而形成支链结构的尝试中,为了促进副反应而在280℃以上的高温下进行聚合反应,因此具有所得到的支链聚碳酸酯的色调差、鱼眼多、进而耐冲击强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链聚碳酸酯,所述支链聚碳酸酯是利用酯交换法制造的支链聚碳酸酯,其耐冲击性优异,鱼眼少,具有优异的色调,并且改善了成型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对聚碳酸酯的支链结构与耐冲击性、鱼眼的发生、色调和成型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以下令人震惊的事实:通过将起因于副反应的支链结构与基于多官能化合物的支链结构控制为特定的量和范围,可以提供能够同时解决这些问题的支链聚碳酸酯。本专利技术与目标在于某种特定的支链结构达到100%的迄今为止的改良研究划清了界限。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链聚碳酸酯,其具有来自多官能化合物的支链,所述多官能化合物在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对碳酸二酯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其中,所述支链聚碳酸酯在主链和支链具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含有支链结构(a)和支链结构(b),所述支链结构(a)来自与该主链和支链直接键合的多官能化合物,所述支链结构(b)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2)、(3)和(4)表示的支链结构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支链结构(a)与支链结构(b)的物质总量相对于下述通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0.2~1.0摩尔%,支链结构(b)的物质的量相对于支链结构(a)与支链结构(b)的物质总量之比为0.1~0.6,下述通式(2)表示的支链结构的物质的量相对于支链结构(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5以上。此处,上述各“物质的量”是指在将该支链聚碳酸酯水解时产生的来自各个结构的成分的物质的量。(式中,Ar表示2价的芳香族残基,Ar’表示3价的芳香族残基。)本专利技术的支链聚碳酸酯具有上述构成,因此是利用酯交换法所制造的支链聚碳酸酯,其耐冲击性优异,鱼眼少,具有优异的色调,并且能够改善成型性。通式(4)表示的支链结构的物质的量相对于支链结构(b)的物质的量之比优选为0.25以下。此处,多官能化合物优选为具有3个以上酚性羟基和/或羧基的化合物。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支链聚碳酸酯的特性进一步提高。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多官能化合物优选为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和/或4-[4-[1,1-双(4-羟基苯基)乙基]-α,α-二甲基苄基]苯酚,上述通式(2)、(3)和(4)表示的支链结构分别优选为下述式(5)、(6)和(7)表示的支链结构。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支链聚碳酸酯的特性更进一步提高。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将上述支链聚碳酸酯吹塑成型而得到的容器。对于上述容器而言,沿着与底面平行的面测定厚度,将最大厚度除以最小厚度所得到的值的范围为1.0以上且小于2.0即可。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支链聚碳酸酯,所述支链聚碳酸酯是利用酯交换法制造的支链聚碳酸酯,其耐冲击性优异,鱼眼少,具有优异的色调,并且能够适合用于吹塑成型、挤出成型、异型挤出、特别是成型5~30升的大型水桶等容器的吹塑成型。附图说明图1是制造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支链聚碳酸酯的制造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本实施方式的支链聚碳酸酯能够利用酯交换法由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碳酸二酯和多官能化合物制造,所述多官能化合物在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对碳酸二酯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本实施方式的支链聚碳酸酯在主链和支链具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本专利技术的支链聚碳酸酯中,来自多官能化合物的支链结构(a)与下述通式(2)、(3)和(4)(以下,根据情况,记为“(2)~(4)”)表示的支链结构(b)的物质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8 JP 2010-1559521.一种支链聚碳酸酯,其具有来自多官能化合物的支链,所述多官能化合物在
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对碳酸二酯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其中,
所述支链聚碳酸酯在主链和支链具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
所述支链聚碳酸酯含有支链结构(a)和支链结构(b),所述支链结构(a)来自与该主
链和支链直接键合的所述多官能化合物,所述支链结构(b)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2)、
通式(3)和通式(4)表示的支链结构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支链结构(a)与所述支链结构(b)的物质总量相对于下述通式(1)表示的重复单
元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为0.2摩尔%~1.0摩尔%,
所述支链结构(b)的物质的量相对于所述支链结构(a)与所述支链结构(b)的物质总
量的比为0.1~0.6,
下述通式(2)表示的支链结构的物质的量相对于所述支链结构(b)的物质的量的比
为0.5以上,
通式(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难波仙嗣,八谷广志,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