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以及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776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磁继电器以及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辅助电磁继电器的金属部件组装工序中,在制造第1辅助电磁继电器的情况下,使IC(12)的各端子与金属部件(68)导通接合,从而与金属部件(68)一体化;在无用部分去除工序中,根据制造第1、第2辅助电磁继电器的的情况,来变更应去除的不需要的部分。由此,在制造第1辅助电磁继电器的情况下,作为延迟单元而内置IC(12),所以在使辅助电磁继电器内置延迟单元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辅助电磁继电器的耐热性。另外,通过使用共用部件,降低不同部件组装的问题,所以能够分别制造第1、第2辅助电磁继电器,从而削减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电磁继电器,特别涉及用于抑制伴随对车辆用启动装置的马达电路的供电开始而产生的冲击电流的辅助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以往,启动车辆的内燃机的启动装置具备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具备将小齿轮向内燃机的齿圈推出的功能,以及接通或断开对马达电路的供电的功能。但是,在启动装置启动时,因电磁继电器接通而向马达电路供电,会有被称作“冲击电流”的大电流从电池流向马达电路,从而会存在因电池的端子电压大幅下降,而产生测量仪表类或音频等电设备瞬间停止的所谓的“瞬间断开(瞬断)”的现象的顾虑。因此,在启动装置中,为了抑制冲击电流来阻止瞬间断开的发生,公知有一种与具·有小齿轮推出功能和接通或断开对马达电路的供电的功能的电磁继电器(以下称作主电磁继电器)独立地具备辅助电磁继电器的启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辅助电磁继电器具备通过对励磁线圈供电而断开或闭合的继电器触点,在启动装置启动时经由规定的电阻体向马达电路供电,并从供电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闭合继电器触点,使电阻体短路,从而无需经由电阻体而向马达电路供电。由此,在启动装置启动时,对马达电路的供电量因经由电阻体而降低,所以冲击电流得以抑制,且从供电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使电阻体短路,使得对马达电路的供电量增大,内燃机开始启动。但是,在辅助电磁继电器的动作中,需要设定从向马达电路供电开始至辅助电磁继电器中的继电器触点闭合为止的时间(从经由电阻体的供电开始至电阻体短路的时间,以下称作延迟时间。)的控制电路等延迟单元。并且,根据专利文献I的辅助电磁继电器,延迟单元被设置于控制内燃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辅助电磁继电器内置有搭载了构成延迟单元的各种兀件的基板。但是,如专利文献I的辅助电磁继电器那样,在将延迟单元设置于辅助电磁继电器的外部的情况下,需要准备内置延迟单元专用的框体,即便在ECU上设置延迟单元的情况下,也需要扩大框体。另外,会需要使辅助电磁继电器的励磁线圈和延迟单元电连接的电线束等,且接头等连接部位也会增加。对于此问题,专利文献2的辅助电磁继电器,由于延迟单元被设置在辅助电磁继电器中内置的基板上,因此虽然能够去除将延迟单元设置于辅助电磁继电器的外部时的缺点,但基板的耐热性决定了辅助电磁继电器的耐热性。因此,存在辅助电磁继电器的使用环境受到限制的问题。另外,是否将延迟单元内置于辅助电磁继电器,这由车辆侧的状况而定,也有可能存在将延迟单元配置于辅助电磁继电器的外部的需要。因此,对于辅助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而言,需要一种能够分别制造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和不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来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的技术。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22431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0-0404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被配备于启动装置来抑制冲击电流的辅助电磁继电器中,在将延迟单元内置于辅助电磁继电器的情况下,提高辅助电磁继电器的耐热性,以及能够分别制造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和不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从而削减制造成本。技术方案I的技术手段根据技术方案I的技术手段,电磁继电器具备通过向励磁线圈供电而断开或闭合的继电器触点,且在启动装置启动时,通过经由规定的电阻体向马达电路供电来抑制对所 述马达电路的冲击电流,并且从供电开始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所述继电器触点闭合而使所述电阻体短路,从而向所述马达电路供电。另外,利用第I类型和第2类型双方共用的共用部件来将该电磁继电器形成为所述第I类型,其中,所述第I类型是在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内部具有作为延迟单元发挥功能的IC (Integrated Circuit)的类型,所述第2类型是在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外部具有作为所述延迟单元的功能的类型,所述延迟单元设定从向所述马达电路供电开始至所述电阻体短路为止的时间。另外,共用部件之一是包含励磁线圈以及延迟单元的金属部件,该金属部件成为电阻体的短路延迟用电路网络的配线部。并且,电磁继电器是通过组装金属部件的金属部件组装工序;在金属部件上一体设置树脂部分的树脂成型工序;在金属部件内去除作为短路延迟用电路网络的配线部而不需要的部分的无用部分去除工序来制造的,在金属部件组装工序中,使IC的端子与金属部件导通接合,从而与金属部件一体化,并且在无用部分去除工序中,应去除的不需要的部分与制造第2类型时不同。由此,在作为辅助电磁继电器而制造第I类型的电磁继电器的情况下,作为延迟单元而内置1C。因此,在辅助电磁继电器内置延迟单元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辅助电磁继电器的耐热性。另外,对于短路延迟用电路网络的配线部而言,设置作为第I类型和第2类型双方共用的共用部件的金属部件,根据制造第I类型的情况和制造第2类型的情况来变更应从金属部件去除的不需要的部分。因此,对于短路延迟用电路网络的配线部而言,能够大幅降低不同部件组装的问题,所以能够分别制造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和不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另外,由于分别制造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和不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所以部件数减少,所以能够削减制造成本。技术方案2的技术手段根据技术方案2的技术手段,利用第I类型和第2类型共用的共用部件将该电磁继电器形成为第2类型,该共用部件之一是成为短路延迟用电路网络的配线部的金属部件。并且,在无用部分去除工序中,应去除的不需要的部分与制造第I类型时不同。由此,对于短路延迟用电路网络的配线部而言,设置作为第I类型以及第2类型双方共用的共用部件的金属部件,根据制造第I类型的情况和制造第2类型的情况来变更应从金属部件去除的不需要的部分。因此,对于短路延迟用电路网络的配置部而言,能够大幅降低不同部件组装的问题,所以能够分别制造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和不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另外,由于能够分别制造 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和不内置延迟单元的辅助电磁继电器,所以部件件数降低,所以能够削减制造成本。技术方案3的技术手段根据技术方案3的技术手段,电磁继电器是第2类型,在树脂成型工序之后进行无用部分去除工序。在制造第2类型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金属部件和IC端子的接合部,所以若与树脂成型工序相比先进行无用部分去除工序,则会产生虽然是作为配线部而有用的部件,但没有被任何物体所保持而分离的金属片。因此,在与树脂成型工序相比先进行无用部分去除工序的情况下,需要将分离的金属片重新配置在规定的位置上之后进行树脂成型工序,存在工序数变多的问题。因此,在制造第2类型的情况下,通过使无用部分去除工序先行于树脂成型工序,例如通过利用树脂部分预先保持金属部件内的分离的部分后再去除不需要的部分,能够阻止分离的金属片产生。因此,能够避免分离的金属片的产生所引起的工序数增多的问题。技术方案4的技术手段根据技术方案4的技术手段,电磁继电器是第I类型,具备通过对励磁线圈供电而通磁的可动铁芯以及固定铁芯,继电器触点通过可动铁芯的移动而断开或闭合。另外,与固定铁芯一体设置的板状部件构成在短路延迟用电路网络中用于使电流流至地(Ground)的配线部的一部分。并且,在金属部件组装工序中,通过对用作为短路延迟用电路网络的配线部的一部分的端子部件和板状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继电器,具备通过向励磁线圈供电而断开或闭合的继电器触点,且在启动装置启动时,通过经由规定的电阻体向马达电路供电来抑制对所述马达电路的冲击电流,并且从供电开始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所述继电器触点闭合而使所述电阻体短路,从而向所述马达电路供电,该电磁继电器的特征在于,利用第1类型和第2类型双方共用的共用部件来将该电磁继电器形成为所述第1类型,其中,所述第1类型是在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内部具有作为延迟单元发挥功能的IC的类型,所述第2类型是在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外部具有作为所述延迟单元的功能的类型,所述延迟单元设定从向所述马达电路供电开始至所述电阻体短路为止的时间,该共用部件之一是包含所述励磁线圈以及所述延迟单元的金属部件,该金属部件成为所述电阻体的短路延迟用电路网络的配线部,该电磁继电器是经由如下工序制造的,即,组装所述金属部件的金属部件组装工序;在所述金属部件上一体设置树脂部分的树脂成型工序;在所述金属部件内,去除作为所述短路延迟用电路网络的配线部而不需要的部分的无用部分去除工序,在所述金属部件组装工序中,使所述IC端子与所述金属部件导通接合,从而与所述金属部件一体化,并且在所述无用部分去除工序中,应去除的不需要的部分与制造所述第2类型时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佳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