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5418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6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及其制造方法,属于电磁继电器技术领域。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板(1),簧片(2),静触点(6),线圈(8),衔铁(10),动触点(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轭铁,铁芯,所述铁芯的尾端具有与铁芯呈一体的锥台,所述轭铁上开设与所述锥台形状相对应的铆接孔,所述锥台与所述铆接孔设计为过盈配合,所述铁芯通过所述锥台与轭铁铆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电磁继电器自动化装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根本上确保了所有继电器超程的一致性;省去了装配完成后还需人工对超程进行矫正的操作步骤;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电磁继电器的生产质量;只需设定和控制总的超程,无需分别确定和控制设计超程D和铆接超程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电磁继电器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板(1),簧片(2),静触点(6),线圈(8),衔铁(10),动触点(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轭铁,铁芯,所述铁芯的尾端具有与铁芯呈一体的锥台,所述轭铁上开设与所述锥台形状相对应的铆接孔,所述锥台与所述铆接孔设计为过盈配合,所述铁芯通过所述锥台与轭铁铆接。本专利技术为电磁继电器自动化装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根本上确保了所有继电器超程的一致性;省去了装配完成后还需人工对超程进行矫正的操作步骤;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电磁继电器的生产质量;只需设定和控制总的超程,无需分别确定和控制设计超程D和铆接超程C。【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的结构如图1-3所示,簧片2与衔铁10、轭铁9铆接;铁芯5与轭铁9铆接;动触点11与簧片2铆接;静触点6与引出线7铆接。衔铁10、轭铁9、铁芯5均为导磁材料。簧片2为弹性铜合金材料。参见图4-5,当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磁力,在此磁力作用下,衔铁以支点A为圆心顺时针转动,并带动簧片、动触点同步转动,直至衔铁与铁芯顶面贴合为止,此时,衔铁、轭铁、铁芯形成一个闭合磁路,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簧片上承载的电流(电压)信号经由动触点、静触点的导通而流向其它通路,此时,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当线圈断电后,线圈磁场(磁力)消失,簧片在其自身弹性作用下,带动衔铁以支点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直至动触点顶端与限制片3接触为止,此时,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电流(电压)信号断开,此时,继电器处于断路状态。参见图6-7,下面对继电器“超程”的概念进行介绍:如上文所述,当继电器线圈通电后,衔铁带动簧片、动触点顺时针转动,当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瞬间,衔铁与铁芯端面之间的距离称之为“超程”(以铁芯中心线为基准)。目的:当动、静触点在切换电流(电压)信号时,动、静触点间会产生机械磨损,而超程即是确保动、静触点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磨损量,而保证电流(电压)信号的可靠切换。继电器的超程对继电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在批量生产中,确保所有继电器的超程的一致性是保证继电器质量的关键性的因素。参见图8,在继电器的设计上,“超程”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以轭铁端面为基准线,将继电器的超程分两部分:基准线以上的为继电器的设计超程,标识为D ;基准线以下的为继电器铁芯的铆接超程,标识为C,通过控制铁芯与轭铁的铆接高度来获得铆接超程C。参见图9-14,现有技术中,对于铆接超程C的控制是通过以下装配过程来实现的:①铁芯穿过骨架;铁芯尾部锥台穿过轭铁铆接孔;用冲床将铁芯尾部锥台与轭铁铆接;通过冲床设定铆接高度,确保铆接后的铁芯端面与轭铁/衔铁铰面有一定的“预铆高度差C,,,如图9所不;②铆后的轭铁组件装入到底板组件,如图10所示;③衔铁组件装入到轭铁组件其中,簧片与轭铁铆接。至此,产品装配完成,如图11所示;④见图12-14,超程=C+D,可以看出,现有技术的装配由于以下因素,保证继电器的超程是非常困难的:A:轭铁与衔铁铰接面的高度有一定的公差;B:冲床铆接铁芯时设定高度有一定的公差,且铁芯为三段式,铆接困难、铁芯受力较大、易变形;C:静触点装配后其位置高度具有一定的公差;D:衔铁、簧片、动触点三者铆接后相互有一定的公差;上述四者导致继电器装配后,其超程一致性较差,因此,传统继电器在装配后,超程需要人工矫正才能保证其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磁继电器,在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铁芯与轭铁的铆接高度来获得的铆接超程C由于:轭铁与衔铁铰接面的高度有一定的公差;冲床铆接铁芯时设定高度有一定的公差,且铁芯为三段式,铆接困难、铁芯受力较大、易变形;静触点装配后其位置高度具有一定的公差;衔铁、簧片、动触点三者铆接后相互有一定的公差;所以超程一致性较差,因此,传统继电器在装配后,超程需要人工校正才能保证其一致性。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板I,簧片2,静触点6,线圈8,衔铁10,动触点11,还包括轭铁,铁芯,所述铁芯的尾端具有与铁芯呈一体的锥台,所述轭铁上开设与所述锥台形状相对应的铆接孔,所述铁芯通过所述锥台与轭铁铆接。进一步的,所述锥台为圆锥台。进一步的,所述圆锥台的锥度为2° -4°。一种上述的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预铆接:将铁芯尾端的锥台压入轭铁上对应的铆接孔内,铁芯端面5a与轭铁端面9a平齐时停止压入,铁芯与所述铆接孔过盈装配;2)下压动力源带动压头12下压,所述压头12上设置位移传感器,压头12向下移动并推动簧片2、衔铁10、动触点11同步移动;3)当动触点11与静触点6接触瞬间,位移传感器开始测量超程距离;4)压头继续向下移动,直至衔铁10与铁芯端面接触时,测得设计超程D ;5)压头继续向下移动,当移动距离为铆接超程C,即C+D等于继电器设计超程时,压头停止下压移动;6)处于铁芯另一端的冲压动力源将伸出轭铁外的锥台铆接于轭铁上。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将铁芯的下段设计成锥台形,轭铁的铆接孔与之相对应,锥度较小,所述锥台与所述轭铁铆接孔为过盈配合,锥台插入铆接孔可以根据下压力的变化,进行逐步下压,使得整个下压距离成为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而现有技术中铁芯采用三段式,铁芯尾端为台阶式,压紧动力只能根据设定距离一步下压到位。设置这种锥台形的结构目的是为了采用带位移传感器的压头,当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后,位移传感器才开始测量超程距离,由于簧片具有一定弹性,所以压头还能继续下压,迫使簧片变形,设备只需设定一个总的设计超程,当位移传感器测得的C+D等于继电器设计超程时,压头停止下压移动,从而确保电磁继电器在制造过程中,超程的一致性。无需装配完成后再次对超程进行调整,装配时也无需分别确定和控制设计超程D和铆接超程C。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为电磁继电器自动化装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 )实现了全自动化的生产,并实现了超程的自动化控制。3)从根本上确保了所有继电器超程的一致性。4)省去了装配完成后还需人工对超程进行矫正的操作步骤。5)大幅提闻了生广效率。6)提高了电磁继电器的生产质量。7)只需设定和控制总的超程,无需分别确定和控制设计超程D和铆接超程C。【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电磁继电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未安装衔铁和簧片时电磁继电器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电磁继电器的剖面图。图4是电磁继电器线圈断电时的示意图。图5是电磁继电器线圈通电时的示意图。图6是电磁继电器超程位置示意图。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图8表示了继电器超程等于设计超程D+铆接超程C。图9是现有技术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一步骤,通过冲床设定铆接高度,预留铆接超程C的示意图。图10是现有技术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二步骤,将铆接后的轭铁组件装入到底板组件中。图11是现有技术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三步骤,将衔铁组件装入到轭铁组件,其中,簧片与轭铁铆接,完成产品装配。图12是与图11对应的示意图,圆圈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忠席杰明郑轶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