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利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致病菌-副溶血弧菌进行准确鉴别的方法,该法突破了传统微生物采用传统生理生化实验和基因的检测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Iyticus, VP)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在河、海、港口等环境中自然生长的革兰氏阴性嗜盐菌,它广泛分布于海水及多种水产品中。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的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中毒临床症状以典型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严重患者可因抢救不 及时而死亡。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检测方法的国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皆属于传统的培养及生化鉴定方法,要经过前增菌、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反应等过程,鉴定周期5d-7d左右。该方法操作繁琐,鉴定副溶血性弧菌的时间长,周期长、工作量大。而分子方法,如PCR技术含量比较高,对操作、设备条件、工作环境均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容易出现假阳性,仍不能进行广泛的普及和推广。HPLC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经典液相色谱法为基础,引入气相色谱的理论与实验方法发展而成的,具有应用范围广等 ...
【技术保护点】
未知菌前处理条:将未知菌题接种在100ml胰蛋白胨大豆液体培养基,过夜培养14h,4000转离心去上清,用3%盐水洗涤两次,加入30ml甲醇超声40min,再进行4000转离心取上清,抽滤干燥,最终用1ml甲醇回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田益玲,施惠,王颉,于志彬,李宁,王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