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安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涉及一种采用毛细管电色谱仪检测鳗鱼中磺胺类药物的分析方法,具体的说是采用毛细管电色谱法同时测定鱼肉中磺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喹噁啉、磺胺甲噁唑、磺胺二甲异噁唑五种磺胺类药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磺胺类药物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球虫和价廉易得等特点,至·今仍在兽医临床和畜牧业中广泛应用。磺胺类药物是国家允许限量使用的一类抗菌药物,可被饲料生产者采用。目前,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 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鱼药残留限量》中规定,磺胺类药物在水产品组织中的最高残留总量为O. lmg/kg。该药在体内的代谢时间较长,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体的机能产生损害,破坏人的造血系统,造成溶血性贫血,磺胺二甲基嘧啶等还存在潜在的致癌性。因此,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建立灵敏、准确、快速的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方法是十分紧迫的。目前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学方法、微生物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薄层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检测鳗鱼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制备:将鳗鱼肌肉组织样品剪碎后均质,冷冻保存;2)样品预处理:将样品经乙酸乙酯离心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再经0.20~0.24μm滤膜过滤后供毛细管电色谱测定用;3)配制磺胺标准溶液;4)采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进行分析:以反相键和C18为填料的毛细管电色谱柱作为检测柱;流动相采用4~6mmol/L,pH?5.5~6.5的磷酸氢二钠溶液与乙腈的混合液,其体积比为80~60∶20~40;在所加电压为9~11kv,柱压为7.5~8MP,柱温为常温,流动相的流速:40~60μL/min;进样量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光,欧阳小琨,董洁莹,杨立业,李大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