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442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轴承球面座加工工具,尤其涉及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一种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包括操作杆、刀架、刀排、车刀,操作杆一端经摆动销连接装于刀架上的刀排中部,刀排下部装有车刀,刀排上部与刀架以固定销连接,刀排可沿固定销为轴心摆动,其特征是所述车削装置还包括电动机、蜗轮蜗杆付、丝杆、万向接头,电动机驱动蜗轮蜗杆付,丝杆装于蜗轮上,操作杆为拉杆,丝杆经万向接头连接拉杆,进而驱动刀排上的车刀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球面座加工质量较好,采用电动机驱动使得操作者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高,从而克服了现有手动车削装置的缺陷。(*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轮机轴承球面座加工工具,尤其涉及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轮机轴承球面座是汽轮机轴承中一个较关键的零件。对于300MW和600MW大功率汽轮发电机组配套的给水泵汽轮机,其轴承球面座的内球面直径分别是SΦ290+0.052和SΦ340+0.057,轴承球面座加工质量的好坏对汽轮机安装时的轴系找中和运行时的振动都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加工工艺是采用手动车削装置车削轴承球面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表面粗糙度差,加工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该车削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球面座加工质量较好,劳动强度低,从而克服了现有手动车削装置的缺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包括操作杆、刀架、刀排、车刀,操作杆一端经摆动销连接装于刀架上的刀排中部,刀排下部装有车刀,刀排上部与刀架以固定销连接,刀排可沿固定销为轴心摆动,其特征是所述车削装置还包括电动机、蜗轮蜗杆付、丝杆、万向接头,电动机驱动蜗轮蜗杆付,丝杆装于蜗轮上,操作杆为拉杆,丝杆经万向接头连接拉杆,进而驱动刀排上的车刀摆动。上述的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所述蜗轮蜗杆付为两对,蜗轮轴上装有齿轮,两对蜗轮蜗杆付经一对齿轮啮合连接,电动机轴连接第一蜗杆,第一蜗轮轴上装有三个齿轮,第二蜗杆上相应装有第一、第二、第三个齿轮且相互错开,一对齿轮啮合后驱动第二蜗杆,第二蜗轮中心装有丝杆;所述第一蜗轮轴上装有套筒,套筒上加工有三个齿轮,套筒与蜗轮轴为花键连接,套筒上开有凹槽,操纵手柄中部由销子固定在机架上,操纵手柄一端置放于套筒凹槽内,转动操纵手柄可使套筒轴向滑移,使套筒上的齿轮与第二蜗杆上的齿轮啮合。上述的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其特征是丝杆的一端装有手柄。本技术是在现有的手动车削装置的基础上采用电动驱动装置,电动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蜗轮蜗杆付和齿轮组,装在蜗轮轴上的齿轮组可轴向滑移,使得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与另一个蜗杆上的对应齿轮相啮合,从而可以调整车刀的进给速率。本技术通过两对蜗轮蜗杆付和一对齿轮付的减速驱动丝杆作前后运动,最后由拉杆带动刀排摆动,装在刀排下方的车刀刀尖自然形成圆弧。由于被加工的轴承座是装在机床主轴上的,被加工轴承座随主轴转动后,在轴承座内表面加工形成了内球面。通过调节车刀的位置,可以得到不同直径的球面。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球面座加工质量较好,采用电动机驱动使得操作者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高,从而克服了现有手动车削装置的缺陷。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侧视示意图。图中1电动机,2第一蜗杆,3第一蜗轮,4第二蜗杆,5第二蜗轮,6手柄,7丝杆,8万向接头,9拉杆,10摆动销,11车刀,12刀排,13固定销,14工件,15刀架,16滑移齿轮付,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第三齿轮,20齿轮,21套筒,22操纵手柄,23销子。(五)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一种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包括电动机1、蜗轮蜗杆付、丝杆7、万向接头8、拉杆9、刀架15、刀排12、车刀11。蜗轮蜗杆付为两对,蜗杆上装有齿轮,两对蜗轮蜗杆付经一对齿轮啮合连接。电动机1轴连接第一蜗杆2,第一蜗轮3轴上装有套筒21,套筒21上加工有三个齿轮20,套筒21与蜗轮3轴为花键连接。第二蜗杆4上相应装有第一、第二、第三个齿轮17、18、19且相互错开,一对齿轮啮合后驱动第二蜗杆4,第二蜗轮5中心装有丝杆7。丝杆7经万向接头8连接拉杆9,拉杆9一端经摆动销10连接装于刀架15上的刀排12中部,刀排12下部装有车刀11,刀排12上部与刀架15以固定销13连接,刀排12可沿固定销13为轴心摆动。第一蜗轮3轴上的三个齿轮20可滑移,与第二蜗杆4上的第一、第二、第三个齿轮17、18、19相配合组成滑移齿轮付16,用以匹配不同的转速比。第一蜗轮3轴套筒21上开有凹槽,操纵手柄22中部由销子23固定在机架上,操纵手柄22一端置放于套筒21凹槽内,转动操纵手柄22可拔动套筒21沿轴向滑移,从而使套筒21上的齿轮20与第二蜗杆4上的齿轮相啮合,组成了滑移齿轮付16。若电动机1转速为1370转/分,第一、第二蜗轮蜗杆付的齿数比为26/1,模数为2,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第三齿轮19与相应齿轮的齿数比为16/32、24/24、32/16,则本实施例中的传动关系为1370×126×242416323216×126×2]]>由于采用了滑移齿轮付16,因此可根据加工工件14选择合适的车刀进给速率。为便于手工调节,在丝杆7的一端装有手柄6,用以调节丝杆7,便于在特殊情况下手动操作。本技术通过两对蜗轮蜗杆付和一对齿轮付的减速驱动丝杆7作前后运动,最后由拉杆9带动刀排12摆动,装在刀排12下方的车刀11刀尖自然形成圆弧。由于被加工的轴承座14是装在机床主轴上的,被加工轴承座14随主轴转动后,在轴承座14内表面加工形成了内球面。通过调节车刀11的位置,可以得到不同直径的球面。权利要求1.一种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包括操作杆、刀架、刀排、车刀,操作杆一端经摆动销连接装于刀架上的刀排中部,刀排下部装有车刀,刀排上部与刀架以固定销连接,刀排可沿固定销为轴心摆动,其特征是所述车削装置还包括电动机、蜗轮蜗杆付、丝杆、万向接头,电动机驱动蜗轮蜗杆付,丝杆装于蜗轮上,操作杆为拉杆,丝杆经万向接头连接拉杆,进而驱动刀排上的车刀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其特征是蜗轮蜗杆付为两对,蜗轮轴上装有齿轮,两对蜗轮蜗杆付经一对齿轮啮合连接,电动机轴连接第一蜗杆,第一蜗轮轴上装有三个齿轮,第二蜗杆上相应装有第一、第二、第三个齿轮且相互错开,一对齿轮啮合后驱动第二蜗杆,第二蜗轮中心装有丝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蜗轮轴上装有套筒,套筒上加工有三个齿轮,套筒与蜗轮轴为花键连接,套筒上开有凹槽,操纵手柄中部由销子固定在机架上,操纵手柄一端置放于套筒凹槽内,转动操纵手柄可使套筒轴向滑移,使套筒上的齿轮与第二蜗杆上的齿轮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其特征是丝杆的一端装有手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汽轮机轴承球面座加工工具,尤其涉及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一种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包括操作杆、刀架、刀排、车刀,操作杆一端经摆动销连接装于刀架上的刀排中部,刀排下部装有车刀,刀排上部与刀架以固定销连接,刀排可沿固定销为轴心摆动,其特征是所述车削装置还包括电动机、蜗轮蜗杆付、丝杆、万向接头,电动机驱动蜗轮蜗杆付,丝杆装于蜗轮上,操作杆为拉杆,丝杆经万向接头连接拉杆,进而驱动刀排上的车刀摆动。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球面座加工质量较好,采用电动机驱动使得操作者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高,从而克服了现有手动车削装置的缺陷。文档编号B23B5/00GK2801339SQ20052004357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轮机轴承球面座车削装置,包括操作杆、刀架、刀排、车刀,操作杆一端经摆动销连接装于刀架上的刀排中部,刀排下部装有车刀,刀排上部与刀架以固定销连接,刀排可沿固定销为轴心摆动,其特征是所述车削装置还包括电动机、蜗轮蜗杆付、丝杆、万向接头,电动机驱动蜗轮蜗杆付,丝杆装于蜗轮上,操作杆为拉杆,丝杆经万向接头连接拉杆,进而驱动刀排上的车刀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明梅耀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