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8242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方法与系统,用以提高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同时解决现有汽车控制系统不具备监测控制结果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光强度变化自动控制汽车前照灯的点亮与熄灭,并且在夜间会车时自动实现远/近光灯的切换,同时还具备自诊断功能。不管车辆前照灯控制系统工作在自动模式或者手动模式,系统的自诊断功能都可以监测前照灯的工作状态,并准确定位故障点,通过故障显示灯或者故障代码的方式输出,方便维护人员检修或基于车联网的车辆运营系统监控车辆照明情况,使驾驶员以及相关服务人员实时掌握车辆前照灯工作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前照灯操作方式多为手动控制,相关乘用车厂家已在高端车型中配备前照灯自动控制系统,但大多数成本较高,并且功能较为简单,多数系统只进行前照灯点亮与熄灭、远/近光灯切换的控制,并不监测前照灯控制的执行结果。伴随车联网系统的普及应用,车辆各个关键部件的运行状态将被纳入车辆运营系统监控之中,因此对汽车前照灯工作状态进行监测,也会成为汽车电器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方法与系统,用以提高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同时解决现有汽车控制系统不具备监测控制结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方案包括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设定参数设定近光灯开启时的环境光强度阀值Uor远光灯开启时的环境光强度阀值Uot ;进入隧道行车环境光强度下降率阀值Ks ;开始会车时环境光强度上升率阀值Kh;(B),在自动控制模式下,远、近光灯均关闭状态下,每隔Atl时间检测当前光强度,若当前光强度小于U0J,则计算第一光强度下降速率K1,若Kl〈Ks,进入夜间行驶模式,若Kl>Ks,进入隧道行车模式;夜间行驶模式和进入隧道行车模式下,近光灯均开启;(C),近光灯开启状态下,每隔At2时间检测当前光强度,如果当前光强度未变大,则判断当前光强度是否小于U0Y,若是,关近光灯,开启远光灯,若否,维持近光灯开启状态;如果当前光强度变大,则计算第二光强度上升速率K2,并判断是否处于隧道行车模式,在不是处于隧道行车模式下,如果当前光强度不大于U0J,或者当前光强度大于Uoj且K2>Kh,则维持近光灯开启状态;在不是处于隧道行车模式,如果当前光强度大于Uor且K2不大于Kh,则关近光灯;若处于隧道行车模式下,再次检测当前光强度,若当前光强度变小,或者当前光强度未变小且当前光强度不大于Uw,则维持近光灯开启状态;若当前光强度未变小且当前光强度大于Uor则关近光灯;(D),在远光灯开启状态下,每隔At3时间检测当前光强度,如果当前光强度变大且第三光强度上升速率K3大于Kh,开始会车,或者当前光强度变大、第三光强度上升速率K3不大于Kh且当前光强度大于Uot,关远光灯,开启近光灯;如果当前光强度不变大,或者当前光强度变大、第三光强度上升速率K3不大于Kh且当前光强度不大于Uot,则维持远光灯开启状态。在(B)步骤进入自动控制模式之前,判断是否在自动控制模式下,如果不是则进行手动操作。实施权利要求I方法的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输入连接信号采集电路,输出连接驱动输出电路,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括面板开关信号采集电路与环境光强度信号采集电路,所述驱动输出电路包括近、远光灯控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电路设有故障反馈信号采集电路,所述驱动输出电路设有故障信号输出电路。所述故障信号输出电路为采用发光二极管的故障信号输出电路,由主控器控制的开关管及与所述开关管串联的发光二极管构成。所述故障反馈信号采集电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用于检测远、近光灯正端是否有电压信号的滤波电路,主控器的对应输入端口通过滤波电路连接远、近光灯的正端;另一部分为用于检测远、近光灯电路是否有电流信号的电压比较电路,主控制器通过对应的输入端口分别连接近、远光灯的负端。远、近光灯分为右近光灯(LI)、右远光灯(L2)、左近光灯(L3)、左远光灯(L4);右近光灯(LI)与左近光灯(L3)的正端短接,右远光灯(L2)与左远光灯(L4)的正端短接。所述近、远光灯控制驱动电路包括右近光灯(LI)与左近光灯(L3)的正端短接后通过第一接触器(Jl)接驱动电源,右远光灯(L2)与左远光灯(L4)的正端短接后通过第二接触器(J2)的常开触点连接驱动电源,第一接触器(Jl)的线圈通过第二接触器(J2)的常闭触点连接驱动电源;第一接触器(Jl)与第二接触器(J2)的线圈通过手动、自动切换电路接地。所述第一接触器(Jl)与第二接触器(J2)的线圈通过手动继电器(Kl)接地。所述第一接触器(Jl)与第二接触器(J2)的线圈分别连接对应的、受主控制器控制的接地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接触器(Jl)与第二接触器(J2)的线圈对应的接地控制电路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Jl)与第二接触器(J2)的线圈的接地继电器(K3、K4),接地继电器(K3、Κ4)的线圈回路中串设有受控于主控制器的开关管。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光强度变化自动控制汽车前照灯的点亮与熄灭,并且在夜间会车时自动实现远/近光灯的切换,同时还具备自诊断功能。不管车辆前照灯控制系统工作在自动模式或者手动模式,系统的自诊断功能都可以监测前照灯的工作状态,并准确定位故障点,通过故障显示灯或者故障代码的方式输出,方便维护人员检修或基于车联网的车辆运营系统监控车辆照明情况,使驾驶员以及相关服务人员实时掌握车辆前照灯工作状况。本系统成本不高,通用性较好,适合在各种乘用车、客车上普及。系统能够适应隧道行车、夜间行车/会车等各种复杂环境状况,并能够安全可靠运行。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构成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控制器电路原理图;图3是信号采集电路原理图4是驱动输出电路原理图;图5是程序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系统实施例本文中,未区别标号后数字与数字下标,如Il与I1都表示图2、图3中Il节点电平。12与12、13与V··同理。如图I所示的一种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图I中主控芯片最小系统),主控制器输入连接信号采集电路,输出连接驱动输出电路,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括·面板开关信号采集电路,环境光强度信号采集电路,故障反馈信号采集电路,驱动输出电路包括近、远光灯控制驱动电路,故障信号输出电路。主控制器通过CAN接口电路与车内CAN总线通讯连接,接收CAN总线上的信息。 下面分别对各电路模块具体介绍。主控制器,即主控芯片最小系统,如图2,包括主控芯片、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以及程序下载接口电路。主控芯片为MCU,能够实现7路IO输入、6路IO输出以及I路AD转换,C10为MCU的电源去耦电容。电源电路由防反接二极管D1,瞬态抑制二极管D2,极性电容C1X2X3,非极性电容C4、C5、C6,高精度DC24V/24V隔离电源模块,高精度DC24V/5V电源模块组成。电源电路主要功能为为主控芯片以及其他工作电路提供稳定工作电压。时钟电路由非极性电容Cn、C12,晶振体Y1以及电阻R6组成。复位电路由复位芯片U6,电阻R7、R8以及复位按钮S1组成,在手动按下复位按钮S1或者电源提供电压过低时产生复位信号。程序下载接口电路采用飞思卡尔标准BDM接口实现。信号采集电路如图3所示(图2、图3、图4相同标号为相同节点),包括面板开关信号采集电路、故障反馈信号采集电路以及环境光强度信号采集电路。面板开关信号采集电路包含一个电阻R12,主要功能是采集仪表台上手动/自动切换开关S2的开关信号,判断是手动信号有效还是自动信号有效。环境光强度信号采集电路包含运算放大器U7A,电阻R16、R17,极性电容C15、C16组成,通过对环境光强度传感器(光敏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设定参数:设定近光灯开启时的环境光强度阀值UOJ,远光灯开启时的环境光强度阀值UOY;进入隧道行车环境光强度下降率阀值KS;开始会车时环境光强度上升率阀值KH;(B),在自动控制模式下,远、近光灯均关闭状态下,每隔Δt1时间检测当前光强度,若当前光强度小于UOJ,则计算第一光强度下降速率K1,若K1Ks,进入隧道行车模式;夜间行驶模式和进入隧道行车模式下,近光灯均开启;(C),近光灯开启状态下,每隔Δt2时间检测当前光强度,如果当前光强度未变大,则判断当前光强度是否小于UOY,若是,关近光灯,开启远光灯,若否,维持近光灯开启状态;如果当前光强度变大,则计算第二光强度上升速率K2,并判断是否处于隧道行车模式,在不是处于隧道行车模式下,如果当前光强度不大于UOJ,或者当前光强度大于UOJ且K2>KH,则维持近光灯开启状态;在不是处于隧道行车模式,如果当前光强度大于UOJ,且K2不大于KH,则关近光灯;若处于隧道行车模式下,再次检测当前光强度,若当前光强度变小,或者当前光强度未变小且当前光强度不大于UOJ,则维持近光灯开启状态;若当前光强度未变小且当前光强度大于UOJ,则关近光灯;(D),在远光灯开启状态下,每隔Δt3时间检测当前光强度,如果:当前光强度变大且第三光强度上升速率K3大于KH,开始会车,或者当前光强度变大、第三光强度上升速率K3不大于KH且当前光强度大于UOY,关远光灯,开启近光灯;如果:当前光强度不变大,或者当前光强度变大、第三光强度上升速率K3不大于KH且当前光强度不大于UOY,则维持远光灯开启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张磊李会仙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