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黄茶为胚料的珠兰花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79417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黄茶为胚料的珠兰花茶加工方法,它以黄茶为胚料,配与新鲜珠兰花,经原料准备、鲜花处理、茶花拼配、窨制、起花、干燥,再经过炒花或提花或者是炒花及提花同时进行的处理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的黄茶茶胚与传统的绿茶相比,经闷黄,酯型儿茶素含量低、简单儿茶素含量高,其特质为黄汤黄叶,滋味甘醇鲜爽,窨制珠兰花茶具有持久的兰花香,滋味爽滑油润,回味甘甜、风味十分独特,又具有助消化等保健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食品与饮料加工

技术介绍
珠兰花茶是中国主要花茶品种之一,是以烘青绿茶和珠兰或米兰鲜花为原料窨制而成。因其香气芬芳幽雅,持久耐贮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传统的珠兰花茶多数以普通绿茶和珠兰鲜花为原料,经窨制加工而成,其中作为茶胚的绿茶是采用传统烘青绿茶或炒青绿茶加工方法,是用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干燥而成,汤清叶绿,滋味浓醇,经珠兰花窨制后,吸收了珠兰花的芳香成分,形成了珠兰花茶特有的细长、清雅、纯和的香气及滋味浓厚的特点。但是以传统绿茶为茶坯窨制的珠兰花茶存在滋味茶味重,回甘差,涩感强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珠兰花茶具有汤色黄亮,滋味甘醇鲜爽不苦涩,且具有黄茶的特殊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原料准备选用一芽一叶和/或一芽二叶初展的群体种茶树鲜叶,按照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制成茶胚;按传统方法采摘新鲜珠兰花; 2)鲜花处理采摘当天新鲜珠兰花、挑选出非花类夹杂物; 3)窨花拼和,此处理过程包括以下工序 a、茶花拼配以黄茶茶胚为基料,配以新鲜珠兰花,均匀拌和,黄茶茶胚与珠兰花的重量配合比例为I 0. 10-0. 4,分窨次使用; b、窨制茶与花拌和完成后静堆窨制,堆高为8-40cm,堆温为25-40°C,每窨次静堆时间为8-20小时; C、起花机械或人工将茶与花分离; d、烘干将茶与花分离后所得的窨好的茶胚进行烘干,需将各窨次的烘后茶胚的含水率控制在5. 5-8. 0%之间; 4)在完成步骤3)所述的窨花拼和后,再采用下述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制得珠兰花茶方式一对完成窨花拼和后的茶胚直接进行炒花处理后制得珠兰花茶;具体处理过程如下在完成窨花拼和后的茶胚中加入新鲜珠兰花,茶花重量配合比例为I :0. 05-0. 08,窨制8-10小时,直接进入炒干机进行炒干,待炒干至含水率在6. 5-8. 5%,制得珠兰花茶;方式二 对完成窨花拼和后的茶胚直接进行提花处理,最终制得珠兰花茶;具体处理过程如下在完成窨花拼和后的茶胚中加入新鲜珠兰花,按茶花重量配合比例为I :O.03-0. 8,窨制5-8小时后,薄摊散热,摊放厚度以5-8cm ;待茶胚的温度降至25°C -30°C,其含水率达到6. 5-8. 5%时,制得珠兰花茶; 方式三先对完成窨花拼和后的茶胚进行炒花处理,然后进行提花处理,最终制得珠兰花茶;具体处理过程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进行炒花处理在完成窨花拼和后的茶胚中加入新鲜珠兰花,茶花重量配合比例为I :0. 05-0. 08,窨制8-10小时,直接进入炒干机进行炒干,炒干得到含水率为6. 5-8. 5%的茶胚; 然后进行提花处理在炒花处理后的茶胚中加入新鲜珠兰花,按茶花重量配合比例为I :0.03-0.8,窨制5-8小时后,薄摊散热,摊放厚度以5-8cm;待茶胚的温度降至250C -300C,其含水率达到6. 5-8. 5%时,制得珠兰花茶。优选地,在步骤3)所述的窨花拼和处理过程中,茶花拼配、窨制、起花和干燥工序 按珠兰花茶的品质要求重复一至三次。优选地,在步骤3)所述的窨花拼和处理过程中,茶花拼配、窨制、起花和干燥工序每重复处理一次,下花量递减15-30%。优选地,在步骤3)所述的窨花拼和处理过程中,茶花拼配、窨制、起花和干燥工序按珠兰花茶的品质要求重复处理三次,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次将茶和鲜花按重量比为I :0. 13的比例搅拌混合,混匀的花茶静堆窨制,堆高26cm,堆宽105cm,环境温度25°C _30°C,窨制18小时后起花,茶胚的含水率为15.5%,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复火,去除多余的水分,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5-100°C,烘后茶胚的含水率为6. 0% ; 第二次将第一次处理后的茶坯,利用人工将茶和鲜花按I :0. 11的比例搅拌混合,混匀的花茶静堆窨制,堆高24cm,堆宽105cm,环境温度25°C -30°C,窨制16小时;温坯的含水率为14.5%,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复火,去除多余的水分,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95°C,烘后茶胚的含水率为6. 3% ; 第三次将第二次处理后的茶胚,利用人工将茶和鲜花按I :0. 08的比例搅拌混合,混匀的花茶静堆窨制,堆高24cm,堆宽107cm,环境温度25°C -30°C,窨制16小时;茶坯的含水率为13.0%,起花后的茶胚进入烘干机复火,去除多余的水分,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85-90°C,烘后茶胚的含水率为7. 0%。优选地,在步骤3)所述的窨花拼和处理过程中,当窨制工序的堆温接近40°C时,需翻堆通风降温,降至接近室温时再续窨。优选地,在步骤3)所述的窨花拼和处理过程中,窨制工序的窨制时间与堆高成反比。优选地,在步骤4)的方式一或方式三中,炒花处理工序根据珠兰花茶的品质要求重复处理一至二次。优选地,在步骤4)的方式一或方式三中,炒干处理过程分两个温度段进行第一段炒干机筒温控制40-45 °C,滚炒时间为O. 5-3. O小时;第二段炒干机筒温控制在900C -950C,滚炒时间为20分钟-90分钟,经两次炒制后含水率控制在6. 5-8. 5%之间。优选地,在步骤4)的方式二或方式三中,提花处理工序重复一至二次,最终成品茶的含水率控制在6. 5-8. 5%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I、本专利技术以黄茶为胚料,黄茶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的群体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工序制成。其中闷黄工序为黄茶制作的关键工序,主要做法是将茶青叶(或揉捻叶)趁热堆积,使茶胚在湿热条件下发生热化学变化,最终使叶子全部均匀变黄为止。经此特殊工序制成的黄茶,其典型特质为黄汤黄叶,酯型儿茶素含量低,简单型儿茶素含量高,苦涩味较低。同时,在闷黄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能够保护脾胃,提高食欲,帮助消化。且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有特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黄茶为坯料窨制珠兰花茶,与传统绿茶坯料相比,汤色黄亮,滋味甘醇鲜爽不苦涩,且具有黄茶的特殊功效。窨制珠兰花茶后具有持久的兰花香,滋味爽滑油润,回味甘甜、风味十分独特,又具有助消化等保健功效。2、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还没有出现以黄茶为胚料窨制珠兰花茶的问题,结合黄茶茶胚的特点,改进了窨制工艺、同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具体体现在炒花处理过程分两个温度段进行第一段炒干机筒温控制40-45°C,滚炒时间为O. 5-3. O小时;第二段炒干机筒温 控制在90°C -95°C,滚炒时间为20分钟-90分钟。第一段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长时间滚炒,让黄坯茶坯在湿热条件下进一步发生化学变化,涩味物质降低,滋味更醇和,第二段采用高温短时,快速失水,确保了花茶的鲜爽。同时以黄茶为胚料,配与新鲜珠兰花,经原料准备、鲜花处理、茶花拼和、窨制、起花、干燥、炒花或提花或炒花与提花同时进行的处理工艺,制备得到的珠兰花茶具有汤色黄亮,滋味甘醇鲜爽不苦涩,且具有黄茶的特殊功效,同时增加了珠兰花茶的原料选择范围,丰富了花茶的品种。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 : 本实施例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黄茶为胚料的珠兰花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原料准备:选用一芽一叶和/或一芽二叶初展的群体种茶树鲜叶,按照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制成茶胚;按传统方法采摘新鲜珠兰花;2)鲜花处理:采摘当天新鲜珠兰花、挑选出非花类夹杂物;3)窨花拼和,此处理过程包括以下工序:a、茶花拼配:以黄茶茶胚为基料,配以新鲜珠兰花,均匀拌和,黄茶茶胚与珠兰花的重量配合比例为1:0.10?0.4,分窨次使用;b、窨制:茶与花拌和完成后静堆窨制,堆高为8?40cm,堆温为25?40℃,每窨次静堆时间为8?20小时;c、起花:机械或人工将茶与花分离;d、烘干:将茶与花分离后所得的窨好的茶胚进行烘干,需将各窨次的烘后茶胚的含水率控制在5.5?8.0%之间;4)在完成步骤3)所述的窨花拼和后,再采用下述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制得含水率为6.5?8.5%的珠兰花茶:方式一:对完成窨花拼和后的茶胚直接进行炒花处理后制得珠兰花茶;方式二:对完成窨花拼和后的茶胚直接进行提花处理,最终制得珠兰花茶;方式三:先对完成窨花拼和后的茶胚进行炒花处理,然后进行提花处理,最终制得珠兰花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群仙罗龙新王婕珊罗俊
申请(专利权)人:婺源县聚芳永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