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18101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2)鲜叶处理(3)杀青(4)一次闷黄(5)理条(6)初烘(7)二次闷黄(8)复烘(9)三次闷黄(10)足火提香(11)装箱储存;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加工的黄茶,形似雀舌,色泽微黄,清香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汤色黄亮清澈,经久耐泡,在常温下密封可保存2年.此方法加工黄茶营养丰富,干茶嫩绿微黄,汤色黄亮清澈,香郁味醇,回味甘甜,经久耐泡,尤其是机械加工与手工闷黄相结合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保证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属于茶领域。
技术介绍
中国黄茶起源于明朝,黄茶是从绿茶加工演变而来,属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即绿茶、红茶、黄茶、青茶、黑茶、白茶。霍山黄茶茶叶生产有2000多年生产历史,其中霍山黄芽在唐朝初期,当时以芽叶嫩黄制作的茶叶就已出名,在“茶经” “国史补”里被列为贡茶,明清被列为御用贡茶,霍山黄芽以形似雀舌,清香持久,回味甘甜著称,享誉海内外。霍山黄大茶起源于明朝,创制于隆庆年间,距今已有500年,许次纾的《茶疏》云“天下名山必产灵 草,……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大蜀山也。……顾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段记载与现时的黄大茶制法大致相同,焦味和闷黄,正是霍山黄大茶的特征。霍山黄芽根据黄大茶制法,增加了闷黄工艺,形成了霍山黄芽的独特品质。霍山黄大茶是山东、山西等地消费者的首选,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茶叶是我县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为了提高霍山黄茶质量,保留传统品种, 长期以来,中国黄茶作为一个茶类,是世界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根据茶叶加工中化学反应变化进行分类的。目前我国生产黄茶按鲜叶老嫩分黄小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在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做到四不采:即露水叶不采,病虫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无芽不采,要求芽叶大小一致,长度在2.8?3.3㎝;(2)鲜叶处理:室内萎凋:鲜叶采收回来后,应立即进行摊青,摊叶厚度4?6cm,温度20?25℃,空气湿度75?85%,在室内自然萎凋1.5?2h;日光萎凋:将室内自然萎凋的鲜叶薄摊在室外的蔑垫上,厚度2?4cm,在阳光下进行日光萎凋,时间选在上午8:30?10:30,下午3:30?5:30,萎凋时间为35?50min,期间翻叶2?3次;室内萎凋:将上述室外的萎凋叶移到室内摊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亮衡永志任鸿
申请(专利权)人:霍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