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927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所述的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由连片的扣蟹养殖稻田组成,所述的扣蟹养殖稻田包括水渠、进水管、田埂、水稻种植区、水草种植区和稻田蟹沟,所述的水稻种植区分为环田水稻种植区和内水稻种植区,环田水稻种植区呈矩形环状,内环内侧设置稻田蟹沟,在稻田蟹沟和内水稻种植区之间为水草种植区,种植水草,所述的水稻种植区外周为田埂,田埂一侧设置水渠,水渠与稻田蟹沟之间设有进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养殖模式促进扣蟹养殖的标准化养殖,投喂饲料等省时省力,节约人力成本,方便统一化集约化养殖生产,且可有效防盗防逃防鸟食,通过提高农作物价值、水稻价值和扣蟹价值,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生态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专用于养殖扣蟹且又能解决一般稻田养殖扣蟹时存在诸多不足的一种生态复合型集约化的扣蟹稻田养殖模式。
技术介绍
河蟹又名大闸蟹,原产于我国,在动物学上被称中华绒鳌,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各海域沿岸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蟹的成长过程是由蟹苗养殖成扣蟹,再将扣蟹投放进蟹塘或湖泊进一步养殖成市场上销售的成品蟹。稻田养蟹根据水稻和河蟹共生的原理,将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结合起来。河蟹在稻田中活动、觅食,不仅起到中耕、除草、增肥、增氧的作用,而且减轻了病虫害,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也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稻田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稻田养蟹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双用,一地多收,充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稻蟹双丰收,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新途径。稻田扣蟹养殖一般是在水稻秧苗栽插7-10天后,将蟹苗放入稻田,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稻蟹增产增收的目的,其特点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大。中国专利文献CN1385061A公开了一种扣蟹养殖塘结构模式,公开了一种专用于养殖扣蟹且又能解决一般蟹塘养殖扣蟹时存在诸多不足的扣蟹养殖塘结构模式,但(种)养殖对象单一,经济收益单一。中国专利文献CN166660IA公开了一种利用生态调控在蟹田养蟹的方法,而未涉及扣蟹养殖稻田的结构模式。中国专利文献CN102524139A公开了一种稻田养殖成蟹的方法,采用水稻、一龄蟹种、大豆三位一体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但其只针对一龄蟹种,没有涉及扣蟹养殖及防护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所述的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由连片的扣蟹养殖稻田组成,所述的扣蟹养殖稻田包括水渠、进水管、田埂、水稻种植区、水草种植区和稻田蟹沟,所述的水稻种植区分为环田水稻种植区和内水稻种植区,环田水稻种植区呈矩形环状,内环内侧设置稻田蟹沟,在稻田蟹沟和内水稻种植区之间为水草种植区,种植水草,所述的水稻种植区外周为田埂,田埂一侧设置水渠,水渠与稻田蟹沟之间设有进水管。所述的田埂和水稻种植区之间,以及田埂外周分别设置用于扣蟹防逃的尼龙网和塑料板,所述的田埂的外围设有用于扣蟹防盗的塑钢围栏。所述的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中设有防鸟围栏,所述的防鸟围栏是在田埂四周按间距设置水泥桩,水泥桩间拉铅丝,再在相对的铅丝间拉白尼龙丝。在稻田底部铺设微孔增氧管,采用微孔增氧技术提高池塘溶氧的含量。所述的每一块扣蟹养殖稻田的面积为3-4亩。所述的扣蟹养殖稻田中主要养殖扣蟹,并套养有花鲢、鳜鱼等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的淡水鱼。所述的田埂中间种植玉米、小麦、毛豆、青菜、茄子等农作物。所述的塑钢围栏附近的田埂上种植丝瓜、冬瓜、南瓜等蔓生攀援草本植物。所述的稻田蟹沟面宽O. 80-1. 20米,底宽O. 3-0. 6米,深度较稻田面不超过O. 8米,稻田中环田水稻种植区与稻田蟹沟之间为投料区。所述的水稻的种植时株与株之间间距为O. 4米左右。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模式促进扣蟹养殖的标准化养殖,投喂饲料等省时省力,节约人力成本,方便统一化集约化养殖生产,且可有效防盗防逃防鸟食,通过提高农作物价值、水稻价值和扣蟹价值,显著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附图I是稻田种养殖模式图。附图2是防鸟围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一片区域构造的模式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I.水渠2.进水管3.田埂4.水稻种植区5.水草种植区6.稻田蟹沟实施例I扣蟹养殖稻田请参照附图1,附图I是稻田种养殖模式图,所述的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由若干个扣蟹养殖稻田组成,所述的扣蟹养殖稻田包括水渠I、进水管2、田埂3、水稻种植区4、水草种植区5和稻田蟹沟6等组成部分。所述的水稻种植区4分为环田水稻种植区和若干个内水稻种植区,环田水稻种植区呈矩形环状,内环内侧设置稻田蟹沟6,在稻田蟹沟6和内水稻种植区之间的空白处为水草种植区5,种植水草。所述的水稻种植区4外周为田埂3,田埂3 —侧设置水渠1,水渠I与稻田蟹沟6之间设有进水管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水稻的种植时株与株之间间距为O. 4米左右。所述的田埂3中间可以种植玉米、小麦、毛豆、青菜、茄子等农作物。所述的稻田蟹沟6面宽O. 80-1. 20米,底宽O. 3-0. 6米,深度较稻田面不超过O. 8米,稻田中环田水稻种植区与稻田蟹沟之间为投料区。所述的扣蟹养殖稻田中主要养殖扣蟹,并套养有花鲢、鳜鱼等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的淡水鱼。按照该模式制作的扣蟹养殖稻田与一般蟹田扣蟹养殖方法相比,可以节省开田、灌水、投喂和取蟹人力,种植的水草有效改善蟹田生态环境及水质,有利于扣蟹的生长发育,种植的水稻及田埂农作物有效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明显。实施例2防盗防逃防鸟措施所述的扣蟹养殖稻田中实行“一级防盗,塑钢围栏;二级防逃,尼龙网和塑料网”的标准化养殖防逃防盗措施,即在所述的田埂3和水稻种植区4之间设置尼龙网,田埂3外周设置塑料板,用于扣蟹防逃。所述的扣蟹养殖稻田的田埂3外围还设有塑钢围栏,用于扣蟹防盗。同时还可在塑钢围栏附近的田埂上种植丝瓜、冬瓜、南瓜等蔓生攀援草本植物。另外,请参照附图2,附图2是防鸟围栏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防鸟围栏是在田埂四周按间距设置水泥桩,水泥桩间拉铅丝,再在相对的铅丝间拉白尼龙丝,目的是防空中飞鸟等啄食稻田中扣蟹。一侧水泥桩间距为20米左右,另一侧水泥桩间距为40-50米左右。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并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一块扣蟹养殖稻田,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在中间一条主道路两侧设置连片的扣蟹养殖稻田,每块稻田以实施例I和2所述的扣蟹养殖稻田为标准规格,一般以3 4亩左右为宜,便于投喂和管理,且种养殖密度适当。请参照附图3和附图4,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一片区域构造的模式简图,附图4中A为泵机房,B为蟹田,C为蓄水池(即上文实施例I和附图I中所述的水渠1),D也为水渠,E为进水管;F为外围的塑钢围栏;G为塑钢围栏的入口栅栏门;H为河道(水源)。所述的每一块蟹田B都采用实施例I和实施例2所述的扣蟹养殖稻田的模式布局,在主干道两旁建造成片成区域的该模式稻田,便于人工集中管理,投喂,查视,进排水时亦高效便捷,充分利用土地和水环境资源,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实施例3微孔增氧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中还可以在稻田底部铺设微孔增氧管,采用微孔增氧技术提高池塘溶氧的含量和扣蟹的体重,在一定的范围内能改良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加速种苗生长,提高扣蟹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所述的微孔增氧技术是采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压入输气管道,送入微孔管,以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微气泡由池底向上升浮,促使氧气充分溶入水中,还可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使池塘上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入底层,实现池水的均匀增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多元、高效生态、立体养殖扣蟹的模式。“复合型多元”:在该养殖模式中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由连片的扣蟹养殖稻田组成,所述的扣蟹养殖稻田包括水渠、进水管、田埂、水稻种植区、水草种植区和稻田蟹沟,所述的水稻种植区分为环田水稻种植区和内水稻种植区,环田水稻种植区呈矩形环状,内环内侧设置稻田蟹沟,在稻田蟹沟和内水稻种植区之间为水草种植区,种植水草,所述的水稻种植区外周为田埂,田埂一侧设置水渠,水渠与稻田蟹沟之间设有进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华任周沙晓姣丁凤玲陶贤继沈亚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