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杂交石斑鱼的种质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79268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杂交石斑鱼的种质鉴定方法,基本步骤如下:对待测样本进行形态学参数测定,包括传统可量性状: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吻长、眼径、眼间距,以及框架测量数据:D1-4、D5-8;对上述获取的参数进行初步处理,获得以下特征参数值:下颌骨最后端与头背部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臀鳍起点与背鳍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将以上参数值处理后代入相应判别函数模型,根据最大Y值判断该样本所属类别。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便易行并准确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种质鉴定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石斑鱼属于鲈形目酯科石斑鱼亚科,全世界已命名的有约100多种,我国约40多种。石斑鱼个体大、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但石斑鱼具有生长缓慢、成熟期晚、存在性逆转等特点,加上近年来面临的过度捕捞,导致自然鱼类资源数量急剧减少。但近年的人工繁殖石斑鱼后代存在个体变小、抗病 力减弱等种质退化现象。杂交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由于杂交涉及不同类型的亲本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后代可能会出现具有经济价值的新品种,因而在鱼类繁育方面应用比较广泛。随着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杂交种的推广以及同时面临杂交种可能逃逸的环境生态压力的加大,对杂交种的鉴定和鉴别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鱼类种质鉴定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形态学方法、生化与分子遗传学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分子遗传学方法能从根本上去揭示其遗传物质特征,进行物种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但操作技术较复杂,对仪器设备要求高,整个过程较耗时。比如应用RAro技术分析,容易出现非特异性扩增;AFLP技术在鱼类种质检测中多用于mtDNA多态性研究,而mtDNA具有一定的遗传局限性;而微卫星技术需要大量筛选分子标记。相对而言,形态学方法更为直观、简便易行。对操作人员要求低,推广起来比较容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并准确有效的杂交石斑鱼种质鉴定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步骤(I)获取待测样本石斑鱼形态学参数,其中包括传统可量性状参数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吻长、眼径、眼间距;以及框架测量参数下颌骨最后端与头背部末端的之间直线距离D1-4、臀鳍起点与背鳍末端之间直线距离D5-8 ;(2)对上述获取的参数进行初步处理,获得以下特征参数值下颌骨最后端与头背部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臀鳍起点与背鳍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3)将以上获得的下颌骨最后端与头背部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臀鳍起点与背鳍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七个数据依次用Xf X7代替,并分别代入下列判定模型Yl=-1183+3099X1+2184X2+604. 432X3+37. 99X4+17. 807X5-10. 972X6+10. 687X7 ;Υ2=-1245+3413Χ1+1967Χ2+584. 208X3+37. 597X4+19. 98X5-6. 528X6+16. 487X7 ;Y3=-l103+3094X1+1895X2+572. 099X3+34. 5X4+17. 904X5-3. 031X6+11. 634X7 ;(4)根据所得最大的Y值来判别该样本所属类别,其中Yl代表鞍带石斑鱼、Y2代表棕点石斑鱼、Y3代表虎龙斑。本专利技术上述步骤(I)中,对所述的传统可量性状参数和框架测量参数通过传统测量法或纸板测量法获取。本专利技术所述纸板测量法,用针在纸板上比照鱼体的框架结构点依次扎孔。本专利技术待测样本石斑鱼在测量前用冰浴处理5分钟,以麻醉和舒展鱼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基于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数据的综合判别,只需要测定9项形态指标,以获得7个形态学参数代入判别模型进行判别即可;更加快速、经济、简便;而且准确有效。附图说明 图I为石斑鱼框架数据测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获取数据前,待测鱼体均冰浴处理5分钟,以起到麻醉和鱼体舒展的作用,以获得更真实的数据。待测鱼经天平称量后进行形态学参数的测定,具体包括传统可量性状测定和框架测量参数测定。传统可量性状有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肛前体长、眼后头长,共12项参数;本专利技术只需获取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吻长、眼径、眼间距7项参数。框架测量所取定位点参照附图1,数据为两个坐标点之间的直线距离长度,可精确到O. 1cm。选取10个坐标点,其中坐标点I为下颌骨最后端;坐标点2为吻前端;坐标点3为腹鳍起点;坐标点4为头背部末端;坐标点5为臀鳍起点;坐标点6为背鳍起点;坐标点7为臀鳍末端;坐标点8为背鳍末端;坐标点9为尾鳍腹部起点;坐标点10为尾鳍背部起点。各坐标点之间的距离为21个框架数据,例如,Dp2为坐标点I和坐标点2之间的直线距离。本专利技术只需获取下颌骨最后端与头背部末端的之间直线距离D1-4、臀鳍起点与背鳍末端之间直线距离D5-8。上述传统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的采集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以下其中一种方法进行操作(I)传统测量法选用直尺或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逐一测量。(2)纸板测量法把试验鱼放置在硬纸板或质量较好的白纸上,人工选取标志点(参照附图1),用大头针在纸上扎孔作为标记,事后再测量纸板上两点间的距离,得到所需数据。两者相比,第一种操作较简便,第二种操作时间较短,对鱼体的损伤相对较小。但相比较的样本组间同一类数据只能采取同一种测量方法,以减少误差,提高结果准确度。对上述获取的参数进行初步处理,获得以下特征参数值下颌骨最后端与头背部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臀鳍起点与背鳍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将以上获得的下颌骨最后端与头背部末端之间直线距离D1-4/体长、臀鳍起点与背鳍末端之间直线距离D5-8/体长、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七个数据依次用Xf X7代替,并分别代入下列判定模型Yl=-1183+3099X1+2184X2+604. 432X3+37. 99X4+17. 807X5-10. 972X6+10. 687X7 ;Υ2=-1245+3413Χ1+1967Χ2+584. 208X3+37. 597X4+19. 98X5-6. 528X6+16. 487X7 ;Y3=-l103+3094X1+1895X2+572. 099X3+34. 5X4+17. 904X5-3. 031X6+11. 634X7 ;根据所得最大的Y值来判别该样本所属类别,其中Yl代表鞍带石斑鱼、Υ2代表棕点石斑鱼、Υ3代表虎龙斑。用已知的鱼种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实验如下,待测杂交石斑鱼均取自广东省大亚湾水产实验中心,鞍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虎龙斑各30尾。体重,体长(范围)如下表 表I观测样本的数量和规格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获取待测样本石斑鱼形态学参数,其中包括传统可量性状参数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吻长、眼径、眼间距;以及框架测量参数下颌骨最后端与头背部末端的之间直线距离、臀鳍起点与背鳍末端之间直线距离; (2)对上述获取的参数进行初步处理,获得以下特征参数值下颌骨最后端与头背部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臀鳍起点与背鳍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 (3)将以上步骤2获得的七个数据依次用XfX7代替,并分别代入下列判定模型Yl=-1183+3099X1+2184X2+604. 432X3+37. 99X4+17. 807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杂交石斑鱼的种质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获取待测样本石斑鱼形态学参数,其中包括传统可量性状参数: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吻长、眼径、眼间距;以及框架测量参数:下颌骨最后端与头背部末端的之间直线距离、臀鳍起点与背鳍末端之间直线距离;(2)对上述获取的参数进行初步处理,获得以下特征参数值:下颌骨最后端与头背部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臀鳍起点与背鳍末端之间直线距离/体长、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3)将以上步骤2获得的七个数据依次用X1~X7代替,并分别代入下列判定模型:Y1=?1183+3099X1+2184X2+604.432X3+37.99X4+17.807X5?10.972X6+10.687X7;Y2=?1245+3413X1+1967X2+584.208X3+37.597X4+19.98X5?6.528X6+16.487X7;Y3=?1103+3094X1+1895X2+572.099X3+34.5X4+17.904X5?3.031X6+11.634X7;(4)根据所得最大的Y值来判别该样本所属类别,其中Y1代表鞍带石斑鱼、Y2代表棕点石斑鱼、Y3代表虎龙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王燕张海发李水生黄文刘琼瑜蒙子宁刘晓春林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