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收缩器附连夹持件和一种将座椅安全带收缩器附连于客车座椅的座椅框架的方法,该收缩器附连夹持件包括至少一个上部臂,该至少一个上部臂具有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一个上部臂设置的槽。至少一个下部臂具有接纳在至少一个槽内的突耳,该至少一个下部臂具有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翼部分,它们构造成将座椅安全带收缩器的心轴接纳在两个翼部分之间。收缩器附连夹持件包括接纳通道,该通道由至少一个上部臂和至少一个下部臂形成。该接纳通道构造成接纳座椅框架。上部臂和下部臂可相对于彼此枢转,且上部臂和下部臂彼此紧固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夹持型收缩器附连装置
技术介绍
本文所述实施例涉及用于车辆的座椅安全带。具体来说,本文所述实施例涉及座椅安全带收缩器附连夹持件,以及将座椅安全带收缩器附连于车辆中座椅框架的方法。客车上的座椅通常采用被动约束,阻止乘客在车厢或车内运动,其替代座椅安全带有效地限制靠在座椅上的乘客。这样,客车座椅通常不设计成含有座椅安全带。然而,在某些情形中,校车座椅却加有座椅安全带。座椅安全带通常具有收缩器,该收缩器朝向座椅收缩座椅安全带。客车通过将框架构件附连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子框架来形成客车座椅,子框架诸如是座椅靠背子框架和座椅坐垫子框架。当子框架组装而形成座椅框架时,座椅坐垫附连于座椅框架。座椅框架通常固定地附连于客车的地板。将座椅安全带收缩器添加到客车座椅上,通常包括提供非标的座椅框架,以使座 椅安全带收缩器可附连于座椅框架。提供非标座椅框架的结果是,客车具有两套不同类型的座椅框架,一种类型的座椅框架用于被动的约束,而另一种类型座椅框架用于座椅安全带。安装板通常焊接于座椅框架,以对座椅安全带提供安装点。此外,通常还实施加支架和钻孔等操作,这样,增加了制造时间、费用,并有可能减弱这些部位座椅框架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个实施例提供收缩器附连夹持件,该收缩器附连夹持件用来将座椅安全带收缩器附连于客车座椅的座椅框架,收缩器附连夹持件包括至少一个上部臂,该至少一个上部臂具有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一个上部臂设置的槽。至少一个下部臂具有接纳在至少一个槽内的突耳,该至少一个下部臂具有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翼部分,它们构造成将座椅安全带收缩器的心轴接纳在两个翼部分之间。收缩器附连夹持件还包括接纳通道,该通道由至少一个上部臂和至少一个下部臂形成。该接纳通道构造成接纳座椅框架。上部臂和下部臂可相对于彼此枢转,并彼此紧固在一起。另一实施例提供将座椅安全带收缩器附连于座椅框架的方法。在一个方法中,提供收缩器附连夹持件的上部臂。该上部臂具有通过上部臂本体部分设置的槽。收缩器附连夹持件的下部臂具有突耳和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翼部分。下部臂的突耳引入到上部臂的槽内。下部臂和上部臂相对于彼此枢转。将座椅框架引入到由上部臂和下部臂形成的接纳通道内。下部臂和上部臂用紧固件紧固在一起。座椅安全带收缩器的心轴大致垂直地引入到两个翼部分之间。附图说明图I是座椅框架的立体图,该座椅框架具有多个容纳座椅安全带收缩器的收缩器附连夹持件。图2是带有座椅安全带收缩器的收缩器附连夹持件的详细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参照图1-2,用于客车的座椅10通过将框架构件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将框架构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子框架,例如座椅靠背子框架12和座椅子框架14。在将子组件12、14组装起来形成座椅框架16时,将座椅座垫18附连于座椅框架以形成客车座椅10。座椅框架16可包括前横向构件(未不出)和后横向构件20,它们在第一座椅竖立件22和第二座椅竖立件(未示出)之间延伸。一个或两个座椅竖立件22可附连于客车的地板(未不出)。后横向构件20从至少一个座椅竖立件22中大致垂直于座椅竖立件延伸。后 横向构件20可以是大致细长的和大致矩形的棱柱形,然而,其它形状也是可能的。后横向构件20可具有顶表面26、与顶表面相对的底表面28、前表面30和与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32。收缩器附连夹持件34用来将座椅安全带收缩器36附连于座椅框架16。座椅安全带收缩器36是熟知的组件,其将张力施加于座椅安全带,以使座椅安全带朝向收缩器收缩。座椅安全带收缩器36可具有心轴37,座椅安全带的一端附连于该心轴,该心轴用以接纳座椅安全带的卷轴。弹簧外壳39容纳施加扭矩到心轴37的弹簧。收缩器附连夹持件34为座椅安全带收缩器36提供安装结构,并夹持于座椅框架16的后横向构件20。在此结构中,座椅框架16是标准座椅框架,收缩器附连夹持件34直接附连于座椅框架。收缩器附连夹持件34包括至少一个被接纳在上部臂40内的下部臂38,下部臂与上部臂协配而形成接纳通道42,该接纳通道42构造成接纳座椅框架16的后横向构件20。接纳通道42的截面大致为矩形,然而,其它形状也是可能的。下部臂38和上部臂40用钢材制成,然而,其它材料也是可能的。下部臂38具有带有第一附连构造46的第一突缘44,该附连构造诸如是通过第一突缘的孔,然而,其它附连构造也是可能的。第一突缘44可以位于与后横向构件20的底表面28大致平行的平面内,并从下部臂38的第一夹持部分48延伸出。该第一夹持部分48形成接纳通道42的一部分,并可包括第一腿部50、第二腿部52和第三腿部54,第一腿部50大致从第一突缘44垂直延伸出,而第二腿部52大致从第一腿部垂直延伸出,第三腿部54从第二腿部大致垂直地延伸出。突耳56从第三腿部54中延伸出,并可以是大致弧形的、倾斜的或钩形的。两个翼部分58大致从第一夹持部分48的第三腿部54垂直地延伸出。每个翼部分58包括安装部分60,安装部分60具有用于接纳座椅安全带收缩器36的收缩器安装孔61。安装部分60大致平行并可以是大致平坦的。翼部分58和安装部分60可以大致共面,然而,其它构造也是可能的。心轴37大致垂直地接纳在两个安装部分60之间,并通过收缩器安装孔61。在每个安装部分60的外表面上是弹簧外壳39。座椅安全带收缩器36可例如利用螺栓紧固于翼部分58。上部臂40具有带有第二附连构造64的第二突缘62,该附连构造诸如是通过第二突缘的孔,然而,其它附连构造也是可能的。第二突缘62可以具有与第一突缘44大致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并还可以位于与后横向构件20的顶表面26大致平行的平面内,并平行于第一突缘。上部臂40和下部臂38可在第一突缘44和第二突缘62处彼此紧固。第二突缘62从上部臂40的第二夹持部分66中延伸出。该第二夹持部分66可包括第四腿部68和第五腿部70,第四腿部68大致从第二突缘62垂直延伸出,而第五腿部70大致从第四腿部68垂直延伸出。第二夹持部分66连同第一夹持部分48 —起形成接纳通道42,该接纳通道42构造成具有与标准后横向构件20相同的尺寸和形状。翼部分58位于横向于第五腿部70并横向于第三腿部54的平面内。本体部分72从第二夹持部分66的第五腿部70延伸出,并可具有比第二夹持部分66增大的宽度。本体部分72可与第五腿部70共面,然而,其它的定向也是可能的。至少一个槽74大致横向地通过本体部分72设置。为使下部臂38与上部臂40相连,下部臂的突耳56引入到槽74内。槽74具有的深度大于突耳56的深度/厚度。在该结构中,下部臂38和上部臂40可相对于彼此铰接地枢转。当附连夹持件34附连于后横向构件20时,下部臂38和上部臂40相对于彼此枢转,于是,后横向构件20可被接纳在第一突缘44和第二突缘62之间并被 接纳通道42接纳。接纳通道42可构造成与座椅框架16的至少一个表面配合。附连夹持件34的接纳通道42的尺寸做成可与后横向构件20配合,以使附连夹持件34的下部臂38与后横向构件的底表面28和后表面32配合,且附连夹持件34的上部臂40与后横向构件的顶表面26配合。当后横向构件20接纳在附连夹持件34的接纳通道42内时,第一突缘44和第二突缘62用诸如螺栓那样的紧固件76紧固在一起(参见图I)。至少一个收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S·德斯潘德,E·S·威尔逊,
申请(专利权)人:万国卡车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