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经编机用压电陶瓷选针器驱动系统,包括两片压电陶瓷晶片、一片基片和驱动控制器,所述两片压电陶瓷晶片粘接在基片的上、下两面上,且用两个卡块将两片压电陶瓷晶片将固定在基片上,所述驱动控制器的输出端设有三个电极,其中两极分别接两片压电陶瓷晶片中不粘接基片的面,另一个电极接基片,所述接两片压电陶瓷晶片的两电极分别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接基片的电极输出直流电压,使得两片陶瓷晶片同时工作,互不阻碍,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产生相等挠度位移的前提下,所加电压更小,有效避免了选针器能量耗损高、压电陶瓷片容易发热和强场耗能大等缺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经编机用压电陶瓷驱动片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压电陶瓷贾卡用经编机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经编机用压电陶瓷驱动片是以压电陶瓷驱动片为驱动元件,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通过驱动控制器输出的方波脉冲电压作用于压电陶瓷晶片,使压电陶瓷晶片产生收缩和伸张的形变,从而使压电陶瓷驱动片产生挠度位移,其具有体积小、低能耗、响应速度快、动作稳定等诸多优点。在这当中,驱动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压电陶瓷驱动片的工作 效率和质量。现有的经编机驱动系统由双晶片驱动片和驱动控制器构成,驱动控制器输出端有三极其中两极接压电陶瓷晶片不粘接基片的两面,输出方波脉冲电压,并且两极输出的脉冲电压之间有180°的相位差;另一极接基片,输出电压为0v,使驱动片上的两片压电陶瓷片交替工作,这样的单片交替驱动方式,始终有一片压电陶瓷晶片成为负载,阻碍驱动片的弯曲,为了使驱动片产生有效挠度位移,必须加高驱动电压。这样造成了驱动片能量耗损高、压电陶瓷容易发热和强场耗能大等缺陷,缩短了压电陶瓷选针器驱动片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纺织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耗能少,工作效率高的新型经编机用压电陶瓷选针器驱动系统。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经编机用压电陶瓷选针器驱动系统,包括两片压电陶瓷晶片、一片基片和驱动控制器,所述两片压电陶瓷晶片粘接在基片的上、下两面上,且用两个卡块将两片压电陶瓷晶片将固定在基片上,所述驱动控制器的输出端设有三个电极,其中两极分别接两片压电陶瓷晶片中不粘接基片的面,另一个电极接基片,所述接两片压电陶瓷晶片的两电极分别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接基片的电极输出直流电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电陶瓷晶片的其中一电极输入反向电压的大小不超出压电陶瓷晶片的最大耐反向电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驱动控制器对其中一片压电片输入反向电压(电压大小不超出压电陶瓷晶片的最大耐反向电压),使得两片陶瓷晶片同时工作,互不阻碍,相互帮助,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产生相等挠度位移的前提下,所加电压更小,有效避免了选针器能量耗损高、压电陶瓷片容易发热和强场耗能大等缺陷。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状态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状态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状态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I 如图示I所示的经编机用驱动系统由卡块4、基片2、分别粘接在基片2两面的压电陶瓷晶片I和驱动控制器3 (只画出输出线路部分)构成。制作图示I中的驱动片时,将两片压电陶瓷晶片I通过粘结剂胶合粘接在基片2两面,经过加压固化后制成驱动片,分别在两片压电陶瓷晶片I的裸露一面的银层上和基片电极区焊线,引出三个电极P11、P12、T11,最后用卡块4将驱动片固定端固定。驱动控制器分别对三个电极P11、P12、T11输出电压,其中P11、P12输出150v、50Hz的方波脉冲电压,并且两极输出的脉冲电压之间有180°的相位差;T11输出50v直流电压(小于压电陶瓷晶片的最大耐反向电压)。接通电源后,一个周期中的前半周Pll端电位150v、Tll端电位50v、P12端电位Ov,这样Pll两端因加IOOv正向电压而发生收缩形变,P12两端因加50v反向电压而发生伸张形变,在两片压电陶瓷晶片同时作用下,驱动片产生向上挠度位移,发生图2所示动作。接通电源后,一个周期中的后半周Pll端电位0v、Tll端电位50v、P12端电位150v,这样Pll两端因加50v反向电压而发生伸张形变,P12两端因加IOOv正向电压而发生收缩形变,在两片压电陶瓷晶片同时作用下,驱动片产生向下挠度位移,发生图示3所示动作。实施例2同样如图示I所示的经编机用驱动系统由卡块4、基片2、分别粘接在基片2两面的压电陶瓷晶片I和驱动控制器3 (只画出输出线路部分)构成。制作图示I中的驱动片时,将两片压电陶瓷晶片I通过粘结剂胶合粘接在基片2两面,经过加压固化后制成驱动片,分别在两片压电陶瓷晶片I的裸露一面的银层上和基片电极区焊线,引出三个电极P11、P12、T11,最后用卡块4将驱动片固定端固定。驱动控制器分别对三个电极P11、P12、Tll输出电压P11、P12输出150v、50Hz的方波脉冲电压,并且两极输出的脉冲电压之间有180°的相位差;T11输出IOOv直流电压(小于压电陶瓷晶片的最大耐反向电压)。接通电源后,一个周期中的前半周Pll端电位150v、Tll端电位100v、P12端电位0v,这样Pll两端因加50v反向电压而发生伸张形变,P12两端因加IOOv正向电压而发生收缩形变,在两片压电陶瓷晶片同时作用下,驱动片产生向下挠度位移,发生图示4所示动作。接通电源后,一个周期中的后半周Pll端电位0v、Tll端电位100v、P12端电位150v,这样Pll两端因加IOOv正向电压而发生收缩形变,P12两端因加50v反向电压而发生伸张形变,在两片压电陶瓷晶片同时作用下,驱动片产生向上挠度位移,发生图示5所示 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经编机用压电陶瓷选针器驱动系统,包括两片压电陶瓷晶片(1)、一片基片(2)和驱动控制器(3),所述两片压电陶瓷晶片粘接在基片的上、下两面上,且用两个卡块(4)将两片压电陶瓷晶片(1)将固定在基片(2)上,所述驱动控制器(3)的输出端设有三个电极,其中两极分别接两片压电陶瓷晶片(1)中不粘接基片(2)的面,另一个电极接基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两片压电陶瓷晶片(1)的两电极分别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接基片(2)的电极输出直流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经编机用压电陶瓷选针器驱动系统,包括两片压电陶瓷晶片(I)、一片基片(2)和驱动控制器(3),所述两片压电陶瓷晶片粘接在基片的上、下两面上,且用两个卡块⑷将两片压电陶瓷晶片⑴将固定在基片⑵上,所述驱动控制器⑶的输出端设有三个电极,其中两极分别接两片压电陶瓷晶片(I)中不粘接基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冠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攀特电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