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747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7:05
一种电池固定结构,其包括一机箱底板与一电池盒。机箱底板具有一承靠面与至少一第一卡扣部,其中第一卡扣部配置于承靠面上。电池盒可拆卸地组装至机箱底板上。电池盒具有一本体与至少一第二卡扣部。本体用以容置一电池,且第二卡扣部位于本体的一侧。当本体靠近承靠面且沿一组装方向移动时,第二卡扣部与第一卡扣部互相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伺服器,尤其涉及一种伺服器的电池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工业的进步及电子科技应用的快速发展,愈来愈多的电子产品被频繁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提升作业的方便性与生活品质。以伺服器为例,一般在伺服器的主机板上均设置有存储器,而存储器又可分为静态存储器(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与动态存储器(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静态存储器是以晶体管来存储数据,而动态存储器是用电容进行储存数据。 存在于动态存储器中的数据,会因关机或当机,导致存储器无电力持续供应而流失,故其所存储的内容会因计算机关机而消失。因此,为了完整保留存储器的数据,通常会于伺服器的机箱中设置电池,并电性连接于主机板,以作为伺服器的备用电源。此外,在电池与主机板电性连接后,亦可供电至伺服器的其他电子装置,例如为硬盘。由于所述的电池与机箱的固定结构常见为锁附的结构,需要螺丝与锁附工具以完成两者的固定,因此在组装上较为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固定结构,其方便将电池盒组装至机箱底板。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伺服器的电池固定结构,其包括一机箱底板与一电池盒。机箱底板具有一承靠面与至少一第一卡扣部,其中第一卡扣部配置于承靠面上。电池盒可拆卸地组装至承靠面上。电池盒具有一本体与至少一第二卡扣部,且第二卡扣部位于本体的一侧, 而本体用以容置一电池。当电池盒沿一组装方向移动时,第二卡扣部与第一卡扣部互相配口 ο换言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伺服器的电池固定结构,该电池固定结构包括一机箱底板和一电池盒;机箱底板具有一承靠面与至少一第一卡扣部,其中该第一卡扣部配置于该承靠面上;电池盒,可拆卸地组装至机箱底板上,该电池盒具有一本体与至少一第二卡扣部,该本体用以容置一电池,且该第二卡扣部位于该本体的一侧,当该本体靠近该承靠面且沿一组装方向移动时,该第二卡扣部与第一卡扣部互相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 ^扣部具有一基部与一勾合部,且第二卡扣部具有一限位开口与一承靠部。基部固设于机箱底板,而勾合部连接基部且往远离该组装方向延伸。当第一卡扣部嵌入至限位开口且本体沿该组装方向移动时,勾合部逐渐卡合于该承靠部,直到基部抵靠至承靠部。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板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且该框架还具有面向该第一定位部的一第二定位部,当该第一^^扣部与该第二卡扣部相互卡合时,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相互限位,其中第一定位部为开孔、与凸柱的其中的一者,且第二定位部为其中的另一者。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在本体的一侧壁上具有一凹口, 且电池具有一线缆。凹口用以卡合线缆。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池盒还具有一弹片,配置于本体上,且该第二定位部设置于弹片。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片具有一固定部与一弹片部。 固定部连接本体的底部,且弹片部由固定部延伸,而第二定位部位于弹片部。再者,当电池盒反向于该组装方向移动时,弹片部沿远离机箱底板的一方向挠曲,直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分离。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片具有一固定部、一连接部与一操作部。固定部与部分的该本体的底部相连接,且连接部连接固定部与操作部之间,且该操作部延伸出该本体的外部,而第二定位部位于固定部。再者,当操作部沿远离机箱底板的一方向被推动且电池盒沿该组装方向移动时,固定部沿远离机箱底板的方向挠曲,直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分离。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扣部为部分的机箱底板利用冲压而制成。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机箱底板具有第一卡扣部,且电池盒具有第二卡扣部。当组装人员将电池盒的本体靠近机箱底板的承靠面且沿组装方向移动时,机箱底板的第一^^扣部与电池盒的第二扣卡扣部互相配合,以使电池盒与机箱底板完成组装。藉此,组装人员不需藉由任何的锁附件与锁附工具,即可完成电池盒与机箱底板的组装,相当的方便。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I的电池固定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图I的电池固定结构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图4为图2的电池固定结构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附图标记10:机箱20 电池22 :线缆100 :电池固定结构110 :机箱底板112 :承靠面114 :第一^^扣部114a :基部114b :勾合部116 :第一定位部120、220 :电池盒122,222 :本体122a :侧壁122b:凹口122b-l :开放端122b-2 :封闭端124 :第二卡扣部124a:限位开口124b :承靠部124b-1 :承靠面124b_2 :止挡面126 :第二定位部128、228 :弹片128a、228a :固定部128b :弹片部228b :连接部228c :操作部Dl :组装方向D2:翘曲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I的电池固定结构的爆炸图。请参考图I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固定结构100适用于固定一伺服器(未显示)的机箱10与电池20。电池固定结构100包括一机箱底板110与一电池盒120。机箱底板110具有一承靠面112与至少一第一^^扣部114,其中第一^^扣部114配置于承靠面 112上。电池盒120可拆卸地组装至机箱底板110上,且电池盒120具有一本体122与至少一第二卡扣部124。本体122用以容置电池20,且第二卡扣部124位于本体122的一侧,其中电池20电性连至一电路板(未显示),以作为当电源停止时伺服器的一备用电源,或以作为供电至伺服器的其他电子装置(例如为硬盘)。承上述,当本体122靠近承靠面112且沿一组装方向Dl移动时,第二卡扣部124 与第一^^扣部114互相配合,以完成电池盒120与机箱底板110的固定。藉此配置,组装人员不需藉由任何的锁附件与锁附工具,即可完成两者的组装。因此,可减少零件的组装时间与节省组装的人力。此外,无锁附件的使用,可减少组装零件的数量,进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一第一卡扣部114与一第二卡扣部124相互配合进行举例说明, 惟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第一卡扣部114与第二卡扣部124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而制作。图3为图I的电池固定结构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请参考图I、图2与图3,详细地说,第一卡扣部114具有一基部114a与一勾合部114b,且第二卡扣部124具有一限位开口 124a与一承靠部124b。基部114a固设于机箱底板110,且勾合部114b连接基部114a 并往远离组装方向Dl延伸。当组装人员欲将电池盒120组装至机箱底板110时,第一^^扣部114嵌入至限位开口 124a内,且本体122沿组装方向Dl移动,勾合部114b将逐渐卡合至承靠部124b的承靠面124b-l上,直到基部114a抵靠至承靠部124b的止挡面124b_2而无法再移动,即完成电池盒120与机箱底板110的组装。相反地,当组装人员需拆卸电池盒 120时,只需将本体122反向于组装方向Dl移动,使第一卡扣部114的勾合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伺服器的电池固定结构,该电池固定结构包括:一机箱底板,具有一承靠面与至少一第一卡扣部,其中该第一卡扣部配置于该承靠面上;一电池盒,可拆卸地组装至机箱底板上,该电池盒具有一本体与至少一第二卡扣部,该本体用以容置一电池,且该第二卡扣部位于该本体的一侧,当该本体靠近该承靠面且沿一组装方向移动时,该第二卡扣部与第一卡扣部互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上匡杜连昌陈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