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在深层散射介质中进行三维成像的系统及方法。利用超短脉冲线聚焦光束激发产生双光子荧光,实现对散射介质中,尤其是生物组织内部,荧光标记物的三维空间分布成像。该专利技术适用于生物学、医学,生物物理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技术介绍
荧光显微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丰富的分子对比机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由于光的散射效应的存在,普通的荧光显微镜只能对很薄(〈10微米)的样品或者是样品表面很薄的一层进行成像,才能得到较理想的高分辨图像。对于散射 介质内的荧光体的显微成像,目前要借助共聚焦或双光子激发等手段,来去除焦点以外各处发出的突光影响,同时结合激光扫描成像技术来实现。激光扫描成像技术采用的是扫描聚焦的光斑来逐点激发产生荧光,并同时进行数据采集,图像是由计算机按扫描的顺序重建而得到。这种逐点扫描的方式对于三维的厚组织的成像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是获取三维图像的低效性比如对于一块厚组织成像,要获得一幅512x512x200的三维图像,如果扫描的速度是Ik行/秒,大致需要2分钟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被观察的对象很有可能早已改变了原先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层散射介质中的三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路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光源、贝赛尔光束产生及扫描装置、荧光收集系统、信号探测部件以及图像采集系统,所述光源为激光器,所述贝塞尔光束产生及扫描装置包括沿光路设置的平移台、锥镜、第一透镜(1)、振镜以及4f系统;所述4f系统包括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放置在振镜的反射光路上,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之间的距离L=f2+f3,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所述锥镜放置在平移台上,所述锥镜与第一透镜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透镜的焦距f1,所述振镜(8)放置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焦点重合处,所述信号探测部件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彤,杨延龙,姚保利,雷铭,郑娟娟,严绍辉,但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