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谐微机械陀螺的恒频驱动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576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谐微机械陀螺的恒频驱动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包括驱动信号产生、调谐信号产生、信号检测、幅度和相位提取四个步骤,该装置包括可调谐微机械陀螺、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电容/电压转换电路、调谐信号放大电路、第一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第二数/模转换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交流驱动信号幅度和可调谐微机械陀螺自身谐振频率的自动调节,能使驱动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保持恒定,并且该信号与交流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也保持恒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简单,无需跟踪驱动模态的谐振频率,避免了系统中与频率相关的模块在时变频率下对系统带来的影响,能简化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可提高系统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机械陀螺,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谐微机械陀螺的恒频驱动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微机械陀螺是一种感知外界转动信息的惯性传感器,因其体积小、功耗低、可批量产生等优点,逐渐在民用甚至军用领域得到重视。微机械陀螺的稳定工作需依赖于其驱动模态持续和稳定的振动,而微机械陀螺本身参数的漂移对驱动模态的振动控制电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带有调谐结构的微机械陀螺由于对制造工艺不完善造成的器件缺陷具有一定的 弥补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研究,多种结构的可调谐微机械陀螺也开始被广泛研制出来,加工可调谐微机械陀螺在技术上已得到实现。现有的微机械陀螺驱动技术普遍使驱动信号适应微机械陀螺参数的漂移而变化,以保证驱动模态振动信号的幅度保持恒定,但振动信号的频率却往往是变化的,这不但增加了微机械陀螺系统信号处理的复杂性,也会影响系统中与频率相关模块工作的稳定性,进而导致陀螺信号检测的不稳定性。因此,现有的微机械陀螺驱动方法本身会对微机械陀螺系统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现有的微机械陀螺驱动技术中也不乏可以保持驱动频率不变的技术,但这些技术或是要求信号检测电路不能存在较大的延时,或是要求较为复杂的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谐微机械陀螺的恒频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恒频驱动信号相对于参考频率源具有恒定的频率,通过相位差检测得到恒频驱动信号与驱动模态输出信号的相位差信号,利用相位差信号来反馈控制得到调谐信号,将调谐信号施加于可调谐微机械陀螺的调谐结构上,调整可调谐微机械陀螺驱动模态的谐振频率,使驱动模态的谐振频率锁定在恒频驱动信号的频率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仲和朱辉杰胡世昌刘义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