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浸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汽车电源、车载逆变器、气泵、分配器、气囊、气囊盒及气囊固定板;其中,分配器固接于车底,气泵安装在汽车的后备箱内,气囊盒与气囊固定板固接,气囊固定板与车底连接,气囊折叠存放于气囊盒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浸水装置的实现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汽车被浸水时,发动机容易熄灭,发动机容易进水,车门无法打开而威胁人身安全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使用方便、能有效确保发动机的安全及有效确保人身安全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逃生技术,具体来说是。
技术介绍
每次遇上大暴雨,就有许多的汽车被浸水,甚至可能因为车门没办法打开,威胁人身安全。造成汽车涉水熄火的原因主要有 1、汽车的空滤被打湿,进气不足而熄火; 2、水通过排气管进入汽缸内部,发动机在低转速时,排气压力过大被憋灭; 3、在发动机熄灭后,若水位高于排气歧管的位置,通过某个开启的排气门进入气缸,造成了发动机进水; 4、水通过进气口进入发动机; 5、高压分电系统潮湿或进水短路。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当汽车被浸水时,发动机容易熄灭,发动机容易进水,车门无法打开而威胁人身安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使用方便、能有效确保发动机的安全及有效确保人身安全的汽车防浸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防浸水装置的实现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防浸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汽车电源、车载逆变器、气泵、分配器、气囊、气囊盒及气囊固定板;其中,分配器固接于车底,气泵安装在汽车的后备箱内,气囊盒与气囊固定板固接,气囊固定板与车底连接,气囊折叠存放于气囊盒内。为了保持车辆撑起后的平衡性,所述气囊固定板为4块,4块气囊固定板均匀固接在车底四周,每块气囊固定板分别连接有气囊盒,每个气囊盒内分别有气囊。为了将气泵出来的气平均分配到各个气囊,所述分配器为呈四方体结构,四方体的四角切除,四方体的四个面分别开设有出气口,每个出气口通过导气管与I个气囊连接,四方体任一个侧面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导气管与气泵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截面均为圆形,进气口的截面直径为出气口截面直接的21倍,导气管为单向接头导气管。为了防止气体泄露,所述分配器设有堵头,堵头为圆柱形,堵头设有台阶沿,采用螺纹连接,堵头与分配器间有密封圈,气泵的最大压力>0. 5Mpa ;出气量>1250L/min。优选的,所述气囊盒顶部有外凸边缘,螺钉依次穿过气囊盒的外凸边缘、气囊固定板及车底。优选的,所述气囊包括气囊连接杆、充气气囊、进气嘴及排气嘴;其中,气囊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凸沿部,凸沿部置于充气气囊内,气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气囊固定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充气气囊的材料采用聚脂纤维双面PVC涂层汽艇布,充气气囊的形状为圆柱形,充气气囊的抗拉强度>2000N,撕裂强度>1300N、抗寒〈_30°C、抗热>+65°C,充气气囊与气囊固定板接触部分的厚度大于充气气囊打开时与地面接触的厚度。优选的,所述气囊固定板采用中间下凹,两边上翘的结构,气囊固定板通过对称排列的螺钉与车底连接。一种汽车防浸水装置的实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I)、打开启动开关,汽车电源给车载逆变器供电;(2 )、车载逆变器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的直流电或交流电,为气泵提供电压;(3 )、气泵开始工作,且通过四方体结构的分配器给气囊充气;(4)、气囊充气时,在气压的压力下将气囊盒脱落,打开气囊;(5)、4个充气气囊完全打开,车辆向上抬升,此时,气囊连接杆一端的凸沿部、进气嘴及排气嘴均嵌入在充气气囊内,气囊连接杆另一端固接在气囊固定板上;(6)、关闭启动开关,完成操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I、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包括依次连接的汽车电源、车载逆变器、气泵、分配器、气囊、气囊盒及气囊固定板,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使用方便、能有效确保发动机的安全及有效确保人身安全等特点。2、本专利技术可以在车底四周均匀分布气囊、气囊盒及气囊固定板,可以确保当汽车托起或抬高时,车体能保持平衡。3、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分配器,可将气泵出来的气平均分配到各个气囊,确保安全、稳定。4、本专利技术中的分配器设有堵头,堵头与分配器间有密封圈,具有防止气体泄露的特点。5、本专利技术中设有气囊连接杆,气囊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凸沿部,另一端与气囊固定板固定连接,可以确保车体抬起时的安全。6、本专利技术中充气气囊,厚度不均,在与固定板接触的地方较厚,厚度逐渐变化,充气气囊坚固耐用,使用安全。7、本专利技术中的气囊固定板采用中间下凹,两边上翘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车体的平衡性也得到了保证。8、本专利技术中的气流方向都是单向的,具有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防浸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气囊、气囊盒及气囊固定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气囊充气后气囊和气囊固定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分配器的剖视图5为本专利技术充气气囊打开时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与名称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防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汽车电源、车载逆变器、气泵、分配器、气囊、气囊盒及气囊固定板;其中,分配器固接于车底,气泵安装在汽车的后备箱内,气囊盒与气囊固定板固接,气囊固定板与车底连接,气囊折叠存放于气囊盒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防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固定板为4块,4块气囊固定板均匀固接在车底四周,每块气囊固定板分别连接有气囊盒,每个气囊盒内分别有气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为呈四方体结构,四方体的四角切除,四方体的四个面分别开设有出气口,每个出气口通过导气管与I个气囊连接,四方体任一个侧面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导气管与气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防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截面均为圆形,进气口的截面直径为出气口截面直接的2 3倍,导气管为单向接头导气管。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防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设有堵头,堵头为圆柱形,堵头设有台阶沿,采用螺纹连接,堵头与分配器间有密封圈,气泵的最大压力>0. 5Mpa ;出气量 >1250L/min。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防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盒顶部有外凸边缘,螺钉依次穿过气囊盒的外凸边缘、气囊固定板及车底。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防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气囊连接杆、充气气囊、进气嘴及排气嘴;其中,气囊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凸沿部,凸沿部置于充气气囊内,气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气囊固定板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防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气囊的材料采用聚脂纤维双面PVC涂层汽艇布,充气气囊的形状为圆柱形,充气气囊的抗拉强度>2000N,撕裂强度>1300N、抗寒〈_30°C、抗热>+65°C,充气气囊与气囊固定板接触部分的厚度大于充气气囊打开时与地面接触的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防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固定板采用中间下凹,两边上翘的结构,气囊固定板通过对称排列的螺钉与车底连接。10.一种汽车防浸水装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I)、打开启动开关,汽车电源给车载逆变器供电;(2 )、车载逆变器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的直流电或交流电,为气泵提供电压;(3 )、气泵开始工作,且通过四方体结构的分配器给气囊充气;(4)、气囊充气时,在气压的压力下将气囊盒脱落,打开气囊;(5)、4个充气气囊完全打开,车辆向上抬升,此时,气囊连接杆一端的凸沿部、进气嘴及排气嘴均嵌入在充气气囊内,气囊连接杆另一端固接在气囊固定板上;(6)、关闭启动开关,完成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防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汽车电源、车载逆变器、气泵、分配器、气囊、气囊盒及气囊固定板;其中,分配器固接于车底,气泵安装在汽车的后备箱内,气囊盒与气囊固定板固接,气囊固定板与车底连接,气囊折叠存放于气囊盒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华伟,吴延庆,葛纪者,
申请(专利权)人:段华伟,吴延庆,葛纪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