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悬挂总成及其三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334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动车悬挂总成及其三轮摩托车,包括主钢板弹簧组件和位于主钢板弹簧组件上部的副钢板弹簧组件,副钢板弹簧为上凸的弧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副钢板弹簧相比方向相反,受重载时副钢板弹簧前后两端向下与主钢板弹簧接触,所受载重从轻到重,因而由轻到重的缓冲接触使得副钢板弹簧在重载时前后受力相对均匀,改变了现有技术弧度中部相接触的结构,保证主钢板弹簧和副钢板弹簧在重载时能够协同受力,共同缓冲震动,保证主钢板弹簧和副钢板弹簧的正常使用;同时,副钢板弹簧的两端不被约束而发生变形,进一步优化副钢板弹簧的受力状态,并简化安装结构,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部件及其三轮摩托车,特别涉及一种机动车悬挂附件及其三轮摩托车。
技术介绍
单桥机动车较多的应用于货车或者三轮摩托车,较多的时候由于行驶条件较为多样化,且较多的应用于乡村道路,行驶环境较为恶劣,车身震动较大,因而对悬挂结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后悬挂,承载较为集中,因而对于单桥机动车来说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单桥机动车悬挂结构包括主钢板弹簧和副钢板弹簧,副钢板弹簧的安装于主钢板弹簧上部,普通行驶条件下由主钢板弹簧承受载重,当载重或者冲击较大时则由副钢板弹簧与主钢板弹簧共同承受冲击,增加承载能力和缓冲能力。副钢板弹簧与主 钢板弹簧安装弧度均向下,副钢板弹簧前后两端对应的车架位置分别固定有一个连接支架且连接支架位置由副钢板弹簧弧高决定,但连接支架高度无法准确固定,导致在重载时副钢板弹簧与车架上的连接支架承载时,副钢板弹簧前后受力不均匀,使主钢板弹簧和副钢板弹簧易断片,引起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单桥机动车的悬挂系统进行改进,在重载时副钢板弹簧前后受力相对均匀,保证主钢板弹簧和副钢板弹簧在重载时能够协同受力,共同缓冲震动,保证主钢板弹簧和副钢板弹簧的正常会使用,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悬挂总成及其三轮摩托车,在重载时副钢板弹簧前后受力相对均匀,保证主钢板弹簧和副钢板弹簧在重载时能够协同受力,共同缓冲震动,保证主钢板弹簧和副钢板弹簧的正常会使用,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悬挂总成,包括主钢板弹簧组件和位于主钢板弹簧组件上部的副钢板弹簧组件,所述副钢板弹簧组件包括副钢板弹簧和用于将副钢板弹簧安装于车架的副钢板弹簧支架组件,所述副钢板弹簧为上凸的弧形结构。进一步,所述副钢板弹簧两端的连线平行于主钢板弹簧组件的主钢板弹簧两端的连线;重载时使得副钢板弹簧前后两端能够相对同步的接触主钢板弹簧,进一步保证二者的协同受力,充分利用副钢板弹簧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所述副钢板弹簧支架组件位于弧形结构副钢板弹簧的中部将副钢板弹簧连接于车架;位于弧线的中部进行连接,能够使副钢板弹簧受力更为均匀,保证其前后半部受力相对对等,保证整个副弹簧钢板的均匀受力。进一步,所述副钢板弹簧支架组件包括固定于车架的吊耳和沿前后方向可转动的铰接于吊耳的副钢板弹簧连接座,所述副钢板弹簧固定连接于副钢板弹簧连接座;本结构使副钢板弹簧能够在前后方向具有转动自由度,因而受力达到设定值时前后两端能够自适应同时接触于主钢板弹簧,保证受力同步,保证整体的受力均匀。进一步,所述副钢板弹簧前后两端分别与车架之间设有用于提供上下方向预压力的柱状弹簧;利用前后的预压应力增加副钢板弹簧的初期重载承载能力,并削弱副钢板弹簧的前后两端的受力差别,进一步保证承载力的均匀分布。进一步,所述副钢板弹簧连接座通过一铰接轴铰接于吊耳,副钢板弹簧通过分列于铰接轴前后的U形架固定连接于副钢板弹簧连接座,副钢板弹簧连接座上端设有用于嵌入U形架防止其前后滑动的横向凹槽;本结构的可拆式结构,方便拆卸和安装,且通过横向凹槽限定其前后滑动,利用简单的结构保证安装的牢固稳定性。进一步,所述吊耳为前后贯通的槽状结构,所述副钢板弹簧连接座嵌入槽状结构的吊耳并通过铰接轴铰接于吊耳的状结构两侧壁;本结构安装稳定,结构简单。进一步,所述副钢板弹簧连接座为前后贯通的且开口向上槽状结构,所述横向凹槽位于该槽状结构两侧壁的上端面;采用槽状结构的副钢板弹簧连接座,降低其重量,并且提闻其承载弯矩的能力。·进一步,所述U形架的两侧杆向下穿过一向上托住副钢板弹簧的连接板并通过螺母锁紧,在用连接板结构,增大用于约束或者安装副钢板弹簧的接触面积,避免对于副钢板弹簧形成由于安装导致的应力集中,从而保证其在变形时的的顺畅性,避免断裂。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机动车悬挂总成的三轮摩托车,所述三轮摩托车安装有机动车悬挂总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悬挂总成及其三轮摩托车,副钢板弹簧为上凸的弧形结构,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副钢板弹簧相比方向相反,受重载时副钢板弹簧前后两端向下与主钢板弹簧接触,所受载重从轻到重,因而由轻到重的缓冲接触使得副钢板弹簧在重载时前后受力相对均匀,改变了现有技术弧度中部相接触的结构,保证主钢板弹簧和副钢板弹簧在重载时能够协同受力,共同缓冲震动,保证主钢板弹簧和副钢板弹簧的正常使用;同时,副钢板弹簧的两端不被约束而发生变形,进一步优化副钢板弹簧的受力状态,并简化安装结构,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A处放大图;图3为副钢板弹簧组件结构立体图;图4为副钢板弹黃连接座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A处放大图,图3为副钢板弹簧组件结构立体图,图4为副钢板弹簧连接座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动车悬挂总成,包括主钢板弹簧组件和位于主钢板弹簧组件上部的副钢板弹簧组件,所述副钢板弹簧组件包括副钢板弹簧2和用于将副钢板弹簧安装于车架的副钢板弹簧支架组件6,所述副钢板弹簧2为上凸的弧形结构,也就是副钢板弹簧2的弧形向上凸出,与现有技术的安装结构相反。本实施例中,所述副钢板弹簧2两端的连线平行于主钢板弹簧组件的主钢板弹簧4两端的连线;重载时使得副钢板弹簧2前后两端能够相对同步的接触主钢板弹簧4,进一步保证二者的协同受力,充分利用副钢板弹簧2的协同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钢板弹簧支架组件6位于弧形结构副钢板弹簧2的中部将副钢板弹簧2连接于车架I ;位于弧线的中部进行连接,能够使副钢板弹簧2受力更为均匀,保证其前后半部受力相对对等,保证整个副钢板弹簧2的均匀受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副钢板弹簧支架组件6包括固定于车架I的吊耳601和沿前后方向可转动的铰接于吊耳601的副钢板弹簧连接座603,所述副钢板弹簧2固定连接于副钢板弹簧连接座603 ;本结构使副钢板弹簧2能够在前后方向具有转动自由度,因而受力达到设定值时前后两端能够自适应同时接触于主钢板弹簧4,保证受力同步,保证整体的受力均匀。本实施例中,所述副钢板弹簧2前后两端分别与车架I之间设有用于提供上下方向预压力的柱状弹簧,图中分别为柱状弹簧3和柱状弹簧5 ;利用前后的预压应力增加副钢板弹簧2的初期重载承载能力,并削弱副钢板弹簧2的前后两端的受力差别,进一步保证 承载力的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副钢板弹簧连接座603通过一铰接轴602铰接于吊耳601,副钢板弹簧2通过分列于铰接轴602前后的U形架固定连接于副钢板弹簧连接座603,如图所示,分列于铰接轴602前后的U形架604和U形架605,副钢板弹簧连接,603上端设有用于嵌入U形架防止其前后滑动的横向凹槽,如图所示,与U形架604和U形架605分别对应的横向凹槽603a和横向凹槽603b ;本结构的可拆式结构,方便拆卸和安装,且通过横向凹槽603a和横向凹槽603b限定U形架604和U形架605前后滑动,利用简单的结构保证安装的牢固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耳601为前后贯通的槽状结构,所述副钢板弹簧连接座603嵌入槽状结构的吊耳I并通过铰接轴602铰接于吊耳601的状结构两侧壁;本结构安装稳定,结构简单。本实施例中,所述副钢板弹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悬挂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钢板弹簧组件和位于主钢板弹簧组件上部的副钢板弹簧组件,所述副钢板弹簧组件包括副钢板弹簧和用于将副钢板弹簧安装于车架的副钢板弹簧支架组件,所述副钢板弹簧为上凸的弧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