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宏南专利>正文

自动车床废屑、制品分离及取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13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车床废屑、制品分离及取出装置,包括一设置部、一调整部、一传动部、一拨动部、一挡止部及一喷油管。该设置部供一调整部与传动部设置,利用该调整部以调整传动部的蜗杆、导杆的间隙,以利于废屑、制品分离及取出;该挡止部、拨动部及喷油管设于架座的上缘侧,藉以设定制品流向外侧道或内侧道,而该拨动部专对团状的废屑拨离,并利用喷油管的喷油将微屑喷除,使能可靠将制品、废屑分离及取出。(*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自动车床废屑、制品分离及取出装置,尤指一种能将废屑制品分离并取出,且可避免传动马达卡死、烧毁的情况发生。以往车床所车制的成品,是连同废屑堆积在储油槽中,此种方式在后续的处理上,须藉助人工将废屑、制品分离,接着为油渍去除等加工作业。此种处理方式在量少时方能处理,且需在旁以人工加以监视操作,故而有浪费人力、处理不便的困扰。制品取出装置是现今车床附属的装置,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完成的制品不落入油槽中,而直接将制品自车床取出,并送至外侧的收集筒中。该取出装置为一种输送带的构造,至多在带面上设有多个漏油的孔洞,该种输送带在使用时会连同废屑一并取出,且会在输送带的孔洞、间隙中积塞废屑或制品。事实上,该取出装置仅解决制品取出而不落入油槽,但不具废屑分离的处理,较不理想,于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蜗杆为输送传动的构件,并藉以构成二组输送道,藉由二输送道所具有的上排、下轧的运作方式,任何制品(包括锥状体)皆能有效取出,且利用传输构造的间隙以利废屑的分离。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设有拨动、冲流的构造以及偏心块的构造,藉由拨动构造及偏心块在同动的过程中,可将堆积的废屑、团状废屑以及微细状的废屑拨离,而有效在输送的过程中逐一将废屑分离去除,以利后续的加工处理。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一设置部、一调整部、一传动部、一拨动部、一挡止部及一喷油管,其中,该设置部是以一架座为主体,并在前、后侧各设一架臂,而于架座的前端处组设一侧板,并于前端的底部设一组架板;该调整部是在前、后架臂的内侧、下方组设一抵块、架块,而于二架臂的端部内侧分别枢设一连动臂、从动臂,在该连动臂的底端与组架板的螺丝间钩设一弹簧,且以该架臂为支点在连动臂的下部螺组一调整件,并使其螺杆的前端顶抵于抵块;该传动部的导杆及蜗杆分别组设在上述的抵块、架块及连动臂、从动臂间,且该蜗杆的前端转轴凸出抵块,利用万向接头与设于侧板外侧的马达转轴连接;该挡止部设有一固定部及挡板的活页体,其中该固定部固设于架座后部的上缘侧,而挡板受穿设于架座的顶件顶抵,使该挡板具一斜度;该拨动部是在挡止部的前部组设一架板,于架板的前部组设一马达,该马达转轴朝下并组设一旋转臂;另,该喷油管设于拨动部的前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能可靠地将制品、废屑轻易分离并取出。为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藉由下述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示,对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挡止部调整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调整部调整示意图;图5是图4另一调整设置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装设示意图。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是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及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是包括一设置部1、一调整部2、一传动部3、一拨动部4、一挡止部5及一喷油管7。其中,该设置部1是以一架座11为主体,并在前、后侧适当处各设一架臂12,而于架座11的前端处组设一侧板14,并于前端的底部设一组架板13。该调整部2是在前、后架臂12的内侧、下方组设一抵块21、架块24、而于二架臂12的端部内侧分别枢设一连动臂22、从动臂23。上述连动臂22的底端与组架板13的螺丝间(参阅图4),或连动臂22的上端与相对架座11组设的螺丝间(参阅图5)钩设一弹簧25,且以该架臂12为支点并根据上述弹簧25设置位置,在连动臂22的上部或下部螺组一调整件26,并使其螺杆的前端顶抵于抵块21。该传动部3的导杆33及蜗杆34,分别组设在上述的抵块21、架块24及连动臂22、从动臂23间,且该蜗杆34的前端转轴凸出抵块21,利用万向接头32与设于侧板14外侧的马达31转轴连接。而在蜗杆34前端固设一偏心块35,该偏心块35可将前端的废屑打落以避免堆积。该挡止部5是设有一固定部52及挡板51的活页体,其中该固定部固设于架座11后部的上缘侧,而挡板51受穿设于架座11的顶件53顶抵,使该挡板51具一适当的斜度(如图3所示),且该挡板51可上翻而不使用。该拨动部4是在挡止部5的前部组设一架板41,于架板41的前部组设一马达42,该马达42转轴朝下并组设一旋转臂43;另,该喷油管7设于拨动部4的前部适当处。请参阅图4及图5,分别为本技术的调整部调整示意图及另一调整设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调整上述调整部2的旋调件26,可调整该连动臂22的倾斜角度,进而可使组设在连动臂22、从动臂23间设置的导杆33与蜗杆34具适当的间隙,此间隙视车床制品的大小与废屑的取出、分离予以适当的调整。请再参阅图1及图2,以及图6的装设示意图。如图所示上述的构造在车床上设一导体6,该导体6的低处朝向导杆33、蜗杆34的后部;而于前部位于架座11的底部组架板13一侧组设另一低端朝外的导体6。当车床完成制品经由导体6导至蜗杆34、导杆33或架座11间,利用蜗杆34受马达31的转动,可将制品由后往前移动并落入前端底部的导体6,将之导入一侧设置的收集桶中,而废屑则由杆体的间隙落入下方油槽中。挡板51的作用是隔离内侧道或外侧道,此二传输道因蜗杆34的旋转呈现二种不同方向作用,即逆时针旋转时外侧道具有向下辊压的作用;反之,内侧道为一上排的作用。当制品为一锥体(如笔的金属笔端),须由内侧道导移,否则在外侧道易为向下压轧的作用而导致蜗杆34的卡止,甚而导致马达31的烧毁。另,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在调整部2的设置上,将弹簧25及旋调件26设在架臂12的下方,即使上述制品发生下轧的情况,该连动臂22及从动臂23会自动张开(即与蜗杆34的间隙)变大,以利锥状的制品落下,进而避免卡止、马达31烧毁的情况发生。相对在内侧道因上排的作用,可免除锥状制品导移的卡止情况发生。然而制品的外侧道、内侧道的选择,主要是藉挡板51对内侧道挡止与否。再者,上述的拨动部4与喷油管7,主要是针对团状、微细的废屑拨离、冲流,以避免废屑同制品一并被取出。上述的喷油管7取自车床本身的油管、油路组接而成,不须另行加装喷油装置。承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实用与利用的价值,可提供生产制造业使用,而能符合技术专利申请的法定要件,于是依法提出技术专利申请,祈早日赐准专利,实感德便。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车床废屑、制品分离及取出装置,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一设置部、一调整部、一传动部、一拨动部、一挡止部及一喷油管,其中,该设置部是以一架座为主体,并在前、后侧各设一架臂,而于架座的前端处组设一侧板,并于前端的底部设一组架板;该调整部是在前、后架臂的内侧、下方组设一抵块、架块,而于二架臂的端部内侧分别枢设一连动臂、从动臂,在该连动臂的底端与组架板的螺丝间钩设一弹簧,且以该架臂为支点在连动臂的下部螺组一调整件,并使其螺杆的前端顶抵于抵块;该传动部的导杆及蜗杆分别组设在上述的抵块、架块及连动臂、从动臂间,且该蜗杆的前端转轴凸出抵块,利用万向接头与设于侧板外侧的马达转轴连接;该挡止部设有一固定部及挡板的活页体,其中该固定部固设于架座后部的上缘侧,而挡板受穿设于架座的顶件顶抵,使该挡板具一斜度;该拨动部是在挡止部的前部组设一架板,于架板的前部组设一马达,该马达转轴朝下并组设一旋转臂;另,该喷油管设于拨动部的前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车床废屑、制品分离及取出装置,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一设置部、一调整部、一传动部、一拨动部、一挡止部及一喷油管,其中,该设置部是以一架座为主体,并在前、后侧各设一架臂,而于架座的前端处组设一侧板,并于前端的底部设一组架板;该调整 部是在前、后架臂的内侧、下方组设一抵块、架块,而于二架臂的端部内侧分别枢设一连动臂、从动臂,在该连动臂的底端与组架板的螺丝间钩设一弹簧,且以该架臂为支点在连动臂的下部螺组一调整件,并使其螺杆的前端顶抵于抵块;该传动部的导杆及蜗杆分别组设 在上述的抵块、架块及连动臂、从动臂间,且该蜗杆的前端转轴凸出抵块,利用万向接头与设于侧板外侧的马达转轴连接;该挡止部设有一固定部及挡板的活页体,其中该固定部固设于架座后部的上缘侧,而挡板受穿设于架座的顶件顶抵,使该挡板具一斜度;该拨 动部是在挡止部的前部组设一架板,于架板的前部组设一马达,该马达转轴朝下并组设一旋转臂;另,该喷油管设于拨动部的前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南
申请(专利权)人:林宏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