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109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21:40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安装于电连接器外部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位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金属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垂直所述顶壁的两个侧壁、及由所述顶壁及两个侧壁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插头模组,所述电连接器位于该收容空间的末端且用以与所述插头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金属遮蔽壳体的外壁一体设置或分开设置并且组装于所述至少一个外壁上的金属散热件。如此设置,所述金属散热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及材料成本较低,此外,也降低了整个电连接器组件的装配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小型可插拔式(SFP)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2007年5月2日公告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03808431. 7,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位于电连接器外围的遮蔽壳体及位于遮蔽壳体上的散热器。但是,所述散热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及材料成本较高;另外,所述散热器是通过一个额外设置的夹子被固定到遮蔽壳体的顶壁上,其零件数量较 多,装配效率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散热结构简单的电连接器组件。为解决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安装于电连接器外部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位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金属遮蔽壳体包括若干外壁及由所述外壁形成且用以收容插头模组的收容空间,所述电连接器位于该收容空间的末端且用以与所述插头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金属遮蔽壳体的外壁一体设置或分开设置并且组装于所述至少一个外壁上的金属散热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外壁包括顶壁及自所述顶壁的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两个侧壁,所述顶壁设有贯穿的且与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金属散热件包括覆盖该开口的主体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部设有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用以与所述插头模组接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外表面设有一层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一导热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散热件包括延伸出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两端的两个抵压部,所述抵压部抵压于所述顶壁的内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散热件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弯折的两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扣持于相应的侧壁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外壁包括扣持于所述两个侧壁底部的底壁,所述底壁设有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用以与所述插头模组接触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外表面设有一层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二导热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外壁包括顶壁及自所述顶壁的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两个侧壁,所述顶壁设有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包括凹口及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且用以与所述插头模组接触的第三凸起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凹陷部是从所述顶壁冲压形成的,所述凹口内安装有一层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三导热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壁设有围绕在所述凹陷部外围的缝隙,所述缝隙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金属散热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及材料成本低;另外,通过将所述金属散热件一体设置或分开设置并固定在金属遮蔽壳体上,降低了装配难度,有利于量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组件于第一角度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于第二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I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于第三角度的立体图。图4是图I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于第四角度的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组件于第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于第二角度的立体图。图8是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于第三角度的立体图。图9是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于第四角度的立体图。图10是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于第五角度的立体图。图11是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于第六角度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I及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SFP电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电连接器I、安装于电连接器I外部的金属遮蔽壳体2、及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2分开设置并且组装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2上的金属散热件3。请参图I至图5所示,所述金属遮蔽壳体2包括若干外壁,所述外壁包括顶壁21、垂直所述顶壁21且自顶壁21两侧向下弯折的两个侧壁22、扣持于侧壁22底部的底壁23、及固定于所述顶壁21及侧壁22上的后壁24。在本技术图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壁21及两个侧壁22为一体冲压、弯折形成。所述底壁23及后壁24均与侧壁22分开设置,但是组装于所述侧壁22上。所述顶壁21及两个侧壁22形成用以收容插头模组的收容空间20。所述收容空间20设有一个插口 201。所述插头模组自所述插口 201插入所述收容空间20内。所述顶壁21、侧壁22及底壁23靠近插口 201的位置均设有向外凸出的若干弹片25。所述弹片25—方面能够将电连接器组件100稳定的固定于面板的开口(未图示)中,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接地效果。所述底壁23在对应于侧壁22底部的位置设有若干狭槽231,所述侧壁22的底部设有若干穿过这些狭槽231的针脚221。所述针脚221以压接(press-fit)的方式与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请参图2及图4所示,所述底壁23的长度小于顶壁21的长度,因而在所述底壁23的末端形成了一个用以收容所述电连接器I的开口 232。所述电连接器I包括绝缘本体11及位于绝缘本体1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12。所述绝缘本体11包括向前延伸的上、下两个对接部。请参图I及图2所示,在本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为一种双层结构,其包括上、下堆叠的两个所述收容空间20。所述电连接器I的两个对接部分别延伸入对应的所述收容空间20内。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固定在所述侧壁22上的隔开部26,以形成所述上、下两个收容空间20。所述隔开部26包括上壁261、下壁262、连接上壁261与下壁262的前壁263、以及位于上壁261与下壁262之间的收容槽。所述上壁261包括设有第一^^扣槽265的第一锁扣弹片266。所述下壁262包括设有第二卡扣槽267的第二锁扣弹片268。所述前壁263设有若干与收容槽贯穿的三角形开槽269。所述第一锁扣弹片266与第二锁扣弹片268均为悬臂状,当插头模组完全插入收容空间20后,插头模组的锁扣凸起卡扣于对应的第一卡扣槽265或者第二卡扣槽267内,以防止插头模组脱离收容空间20。另外,为了更清楚的现实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0的工作状态,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两对导光管(light pipe)27、28。所述导光管27、28位于电连接器I的绝缘本体11的两侧,同时安装定位于所述侧壁22的内表面。所述导光管27、28的前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且暴露于所述开槽269。优选地,所述导光管27、28的前端收容于所述开槽269内以实现定位。请参图5所示,所述金属遮蔽壳体2的顶壁21设有贯穿的开口 4,所述开口 4与收容空间20连通。所述金属散热件3包括覆盖该开口 4的主体部31、自所述主体部31弯折的两个固定部32。所述固定部32扣持于相应的侧壁22上,从而将所述金属散热件3固定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2的顶壁21上。所述主体部31设有向下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20的第一凸出部311。所述第一凸出部311用于与插头模组接触,实现热量传递。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出部311的外表面可设有一层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一导热层(未图示),实现更好的热量传递。所述金属散热件3还包括延伸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电连接器(1)及安装于电连接器外部的金属遮蔽壳体(2),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1)及位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12),所述金属遮蔽壳体(2)包括若干外壁及由所述外壁形成且用以收容插头模组的收容空间(20),所述电连接器位于该收容空间的末端且用以与所述插头模组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金属遮蔽壳体的外壁一体设置或分开设置并且组装于所述至少一个外壁上的金属散热件(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丽顾光新付柯存程毅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意华通讯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