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的舌板;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弹性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具有位于第一接触部前侧的平板状的第二接触部,所述遮蔽壳体具有遮蔽基部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ㄇ形延伸部,该延伸部形成收容空间,所述舌板位于该收容空间内;该结构降低了电连接器的高度,有利于超薄化发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小型化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第201020608833. 3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的舌板。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遮覆于绝缘本体两侧的两侧壁及连接两侧壁的上壁与底壁。所述上壁、底壁及两侧壁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 述舌板位于该封闭收容空间内。该收容空间由遮蔽壳体的四个壁围成,虽然四个壁可以改善连接器安装入电路板后的强度,但是不利于连接器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型的电连接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的舌板;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弹性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具有位于第一接触部前侧的平板状的第二接触部,所述遮蔽壳体具有遮蔽基部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Π形延伸部,该延伸部形成收容空间,所述舌板位于该收容空间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包括上壁及连接于上壁两侧的一对侧壁,每一侧壁前端设有倾斜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侧壁下边缘到上壁内侧的尺寸不大于一般USB框口的尺寸5. 22_。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侧壁分别设有一焊接脚,所述焊接脚包括自侧壁朝向收容空间外侧延伸的第一弯折部及自第一弯折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弯折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侧壁前端分别设有向收容空间凸伸的第一弹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的上壁设有数个第二弹片,至少一对第二弹片朝相反方向延伸。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包覆于基部底部的对接片,对接片与其基部相固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基部两侧分别设有扣持槽,所述遮蔽壳体的主体部设有与上述扣持槽相卡扣的卡扣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遮蔽壳体具有遮蔽基部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Π形延伸部,该延伸部形成收容空间,有利于降低电连接器的高度,达到超薄化发展。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沿图I中的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及图2,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I、固持于绝缘本体I内的数个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遮覆于绝缘本体I上的遮蔽壳体4及抵靠于绝缘本体I的定位 件5。请参阅图3及图4,绝缘本体I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延伸的舌板12。所述基部11两侧分别向内凹设有扣持槽111,所述基部11还设有一容置槽112。所述舌板12包括第一配合面121及第二配合面122,所述舌板12前端(沿图示X方向为前端,反之为后端)设置有数个凹槽123,该凹槽123排成一排。所述凹槽123的后侧设有数个槽道124,所述槽道124向后延伸贯穿基部11,用以容置第一端子2。第一端子2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I的第一固持部21、位于第一固持部21 —端的弹性第一接触部22及位于第一固持部21另外一端的第一焊接部23。所述第一接触部22延伸入槽道124且向上凸伸出舌板12,所述第一焊接部23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第二端子3具有第二固持部31、连接第二固持部31 —端且位于第一接触部22前侧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32及自第二固持部31另外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3。第二端子3与绝缘本体I 一体注塑成型,成型后,第二接触部32容置于舌板12的凹槽123,第二固持部31埋置于绝缘本体I内,第二焊接部33贯穿基部11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遮蔽壳体4包括遮蔽基部11的主体部41及自主体部41延伸的Π形延伸部42,该延伸部42形成收容空间43,所述舌板12位于该收容空间43内。所述主体部41包括弯折延伸且包覆于基部11底部的对接片411,对接片411与其基部11相固持。所述主体部41设有与绝缘本体I基部11上的扣持槽111相卡扣的卡扣片412。所述延伸部42包括上壁424及连接于上壁424两侧的一对侧壁421,每一侧壁421前端设有倾斜部4211,可与机壳互相配合设置,从而满足客户不同类型的机壳所需。所述侧壁421下边缘到上壁424内侧的尺寸不大于一般USB框口的尺寸5. 22mm。所述一对侧壁421分别设有一焊接脚422,所述焊接脚422包括自侧壁421朝向收容空间43外侧延伸的第一弯折部4221及自第一弯折部4221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弯折部4222。所述侧壁421前端分别设有向收容空间43凸伸的第一弹片423,用于夹持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所述上壁424设有数个第二弹片425,至少一对第二弹片425朝相反方向延伸。当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金属壳体通过第二弹片425与该电连接器100的遮蔽壳体4相接触,并与遮蔽壳体4形成通路,达成信号传递。定位件5组装于绝缘本体I后端,所述定位件5包括一端面51及相对设置的上壁面52和下壁面53。所述上壁面52设有两排通孔,即第一通孔521及第二通孔522。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组装过程中,第二端子3与绝缘本体I一体成型,第二接触部32容置于舌板12的凹槽123,第二固持部31埋置于绝缘本体I内,第二焊接部33贯穿基部11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所述第一端子2自后向前插入绝缘本体I中,所述第一固持部21固持于绝缘本体I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2延伸入槽道124且向上凸伸出舌板12,所述第一焊接部23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且与第二焊接部33平行。定位件5自上往下插入容置槽112内,第一端子2的第一焊接部23固持于第一通孔521内,第二端子3的第二焊接部33固持于第二通孔522内,使得定位件5固定于绝缘本体I上。所述遮蔽壳体4套设于绝缘本体I上,所述遮蔽壳体4的卡扣片412扣持于扣持槽111内,对接 片411包覆于绝缘本体I的基部11外,使得π形延伸部42形成收容空间43,舌板12位于该敞开的收容空间43内。当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时,所述收容空间43的下底面由用户机壳取代,与现有技术中四壁围成的收容空间相比,该结构降低了电连接器的高度,有利于超薄化发展。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的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弹性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具有位于第一接触部前侧的平板状的第二接触部,所述遮蔽壳体具有遮蔽基部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Π形延伸部,该延伸部形成收容空间,所述舌板位于该收容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上壁及连接于上壁两侧的一对侧壁,所述延伸部的侧壁下边缘到上壁内侧的尺寸不大于5. 22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侧壁前端设有倾斜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侧壁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的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弹性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具有位于第一接触部前侧的平板状的第二接触部,所述遮蔽壳体具有遮蔽基部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ㄇ形延伸部,该延伸部形成收容空间,所述舌板位于该收容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峻,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