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105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焊接尾部和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尾部的第一中间部,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焊接尾部和连接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尾部的第二中间部,第一焊接尾部和第二焊接尾部排列成一排,如此设置,可以大大提升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USB 3. OA类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2008年11月,新一代USB 3. O (超高速USB)标准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USB 3. O 标准提供十倍于USB 2. O的传输速度,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 OGb/s,可广泛用于PC外围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USB 3. O 标准中定义了 A 类(A type)插座(Receptacle)和插头(Plug), USB 3. OA 类插头可以和上一代的USB 2.0插座兼容对接。与上一代的USB 2. OA类插座相比,USB3.OA类插座增加了 5根端子(pin),一共是9根端子。增加的这5根端子分别为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上述9根端子的尾部延伸出绝缘本体 (housing)后端,用于和对应的电路板或线缆焊接。所有端子的尾部排列成上下两排,形成5+4或7+4焊盘,这样的焊盘需要与对应的线缆或者PCB对齐后进行双边焊接,不利于量产时的快速焊接组装,影响了生产效率,不利于降低成本。因此,十分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的USB 3. O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快速组装的连接器。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焊接尾部和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尾部的第一中间部,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焊接尾部和连接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尾部的第二中间部,第一焊接尾部和第二焊接尾部排列成一排。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为USB 3. OA类插座或插头连接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焊接尾部位于第一焊接尾部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为USB 2. O端子。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具有用于固定第一导电端子并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塑胶块。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具有与所述塑胶块相固定的用于定位第一焊接尾部和第二焊接尾部的定位块。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具有包在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的后端设置有接地端子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的连接器的第一焊接尾部和第二焊接尾部排列成一排,形成单边焊盘设计,如此设置,方便后排焊接尾部与对应的线缆或者PCB进行单边焊接,大大提升了量产时连接器的组装效率,组装成本下降50%。3附图说明图图图图图图I为本技术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2为本技术连接器的前视图。3为本技术连接器的侧视图。4为本技术连接器的俯视图。5为连接器的部分组合示意图。6为本技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I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为A类(A Type)USB3. O插座连接器 (rec印tacle),包括有塑胶绝缘本体I、四根第一导电端子即USB 2. O端子2和采用镶埋成型(inserting molding)方式与绝缘本体I相固定的五根第二导电端子3、用于和第一导电端子2相固定并安装在绝缘本体I上的塑胶块4、包在绝缘本体I和塑胶块4外围的金属壳体5、与塑胶块4相固定的定位块(spacer) 6。请参图6所示,所述USB 2. O端子2包括具有弧形的可以上下移动的弹性第一接触部21、第一焊接尾部23和位于第一接触部21和第一焊接尾部23之间的用于和塑胶块4 进行固定的第一中间部22。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主体部10和自主体部10向前延伸而成的舌板12,舌板12设有与第一接触部21分别一一对应的长条槽13,第一接触部21受到对接插头的挤压后会向下移动而进入长条槽13。所述塑胶块4和USB 2. O端子21之间可以采用镶埋成型(inserting molding) 或者组装的方式进行固定。塑胶块4安装固定在绝缘本体I上。位于绝缘本体I后端的主体部10上设置有凸起部11,相应地,塑胶块4底端和侧面设置有用于和凸起部11实现固定的凹部41。所述五根第二导电端子3分别具有平板状的不具有弹性的第二接触部31、第二焊接尾部33和连接第二接触部31和第二焊接尾部33的用于和绝缘本体I进行固定的第二中间部32。请参图4及图5所示,第一焊接尾部23位于第二焊接尾部33的两侧,所述第一焊接尾部23和第二焊接尾部33 —共为9根,固定在定位块6上而排列成一排,将传统的双边5+4或7+4焊盘改为了单边焊盘,方便和线缆或外部电路板进行单边焊接,提高了焊接效率,组装成本可以下降50%。请参图5所示,第二接触部31位于第一接触部21的前端,所述第二接触部31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接点及位于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接点中间的接地接点。请参图I及图6所示,金属壳体5的后端分别设置有接地端子脚(接地Pin脚)51, 接地端子脚51夹持在定位块(spaCer)6两侧。所述接地端子脚51可以用于和对应的面板或电路板相固定,起接地侦测电磁干扰(EMI)功能。定位块(spacer) 6和塑胶块4之间可以通过分别设置凸柱和凹孔来实现固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单边焊盘结构即所有端子的焊接尾部排成一排用于单边焊接的结构,也可以用在A类USB 3. O插头连接器上及其他连接器上。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即凡是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及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焊接尾部和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尾部的第一中间部,第二导电端子(3)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焊接尾部和连接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尾部的第二中间部,其特征在于第一焊接尾部(23)和第二焊接尾部(33)排列成一排。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USB3. OA类插座或插头连接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尾部(33)位于第一焊接尾部(23)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为USB2.O端子。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用于固定第一导电端子(2)并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塑胶块(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与所述塑胶块相固定的用于定位第一焊接尾部(23)和第二焊接尾部(33)的定位块(6)。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包在绝缘本体(I)外围的金属壳体(5),金属壳体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接地侦测电磁干扰的接地端子脚(5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焊接尾部和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尾部的第一中间部,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焊接尾部和连接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尾部的第二中间部,第一焊接尾部和第二焊接尾部排列成一排,如此设置,可以大大提升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749547SQ20122046537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焊接尾部和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尾部的第一中间部,第二导电端子(3)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焊接尾部和连接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尾部的第二中间部,其特征在于:第一焊接尾部(23)和第二焊接尾部(33)排列成一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平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铭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