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QSFP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2008年4月15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US7,357,673B1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均包括一个弹性接触臂及位于该弹性接触臂末端的接触部。然而,该弹性接触臂的斜度较小,接触部的保持力(unmating force)较小,容易导致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不稳。另外,现有的连接器中的上排端子通常较长,端子焊接脚上方的部位固定效果不可靠,容易导致端子受力变形,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导电端子固定效果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面、贯穿对接面的第一收容腔及贯穿对接面且位于第一收容腔下方的第二收容腔,其中所述第一收容腔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舌板,所述第二收容腔用以收容所述对接连接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对接面(11)、贯穿对接面(11)的第一收容腔(111)及贯穿对接面(11)且位于第一收容腔(111)下方的第二收容腔(112),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包括位于上排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及位于下排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悬臂状的第一接触臂(23),所述第一接触臂(23)包括延伸入第一收容腔(111)内的第一接触部(23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悬臂状的第二接触臂(24),所述第二接触臂(24)包括延伸入第一收容腔(111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光新,付柯存,张倩丽,程毅,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意华通讯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