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插头及其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883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9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插头及其插座,线缆连接器插头包括绝缘本体、用以连接线缆导线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和位于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接触部以及与接触部连接的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所述信号端子还设有与固持部连接的用以连接线缆的接线部,所述导线包括用以与信号端子接线部电性连接的导体以及位于导体外侧的屏蔽层,所述接地端子还设有电性连接所述固持部并向两侧横向延伸的扩展接地部,所述扩展接地部与屏蔽层相搭接。如此设置,屏蔽接地效果较好,导线数量较少且组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插头及其插座,特别是一种具有导电端子的线缆连接器插头及其插座
技术介绍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以其稳定的传输速度和优越的性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随着USB接口协议的发展,USB接口在经历了 USB 1.0和USB 2.0协议之后,逐渐过渡到USB 3.0协议的时代。相对于USB 2.0接口,USB3.0接口的传输速度超过USB 2.0接口十倍以上,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s,可广泛用于PC外围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USB 3.0 标准中定义了 A 类(A type)插座(Receptacle)和插头(Plug), USB 3.0A类插头可以和上一代的USB 2.0插座兼容对接。与上一代的USB 2.0A类插座相比,USB3.0A类插座增加了 5根端子(pin),一共是9根端子。增加的这5根端子分别为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上述9根端子的尾部延伸出绝缘本体(housing)后端,用于和对应的线缆焊接。然而,USB 3.0A插头的所述增加的5根端子(pin)需要独立连接相应的5根导线并进行焊接,由于导线数量较多,不容易定位,增加了线缆接连器的组装难度。因此,急需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线缆连接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缆连接器插头,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用以连接线缆导线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左右并排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信号端子和位于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设有接触部以及与接触部连接的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所述信号端子还设有与固持部连接的接线部,所述导线包括用以与信号端子接线部电性连接的导体以及位于导体外侧的屏蔽层,所述接地端子还设有电性连接所述固持部并向两侧横向延伸的扩展接地部,所述扩展接地部与所述屏蔽层相搭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展接地部与所述固持部为一体成型或分体组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与所述固持部分体组装的所述扩展接地部上设有阶梯状焊接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线包括两条与信号端子对应搭接的导体、分别包裹所述两条导体的绝缘层、同时包裹所述两条导体外侧绝缘层的编织层以及包裹于编织层外侧的金属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端子两侧分别为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左右并排排列的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线缆连接器插头为USB3.0连接器插头或USB 3.1连接器插头。本技术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插座,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用以连接线缆导线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左右并排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信号端子和位于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设有接触部以及与接触部连接的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所述信号端子还设有与固持部连接的接线部,所述导线包括用以与信号端子接线部电性连接的导体以及位于导体外侧的屏蔽层,所述接地端子还设有电性连接所述固持部并向两侧横向延伸的扩展接地部,所述扩展接地部与所述屏蔽层相搭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展接地部与所述固持部为一体成型或分体组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与所述固持部分体组装的所述扩展接地部上设有阶梯状焊接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线包括两条与信号端子对应搭接的导体、分别包裹所述两条导体的绝缘层、同时包裹所述两条导体外侧绝缘层的编织层以及包裹于编织层外侧的金属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端子两侧分别为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左右并排排列的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线缆连接器插座为USB3.0连接器插座或USB3.1连接器插座。本技术通过设置具有电性连接接地端子固持部并向两侧横向延伸而成的扩展接地部,所述扩展接地部用以与与信号端子连接的导线的屏蔽层相搭接。如此可使接地端子两侧的信号端子之间具有较好的屏蔽接地效果,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不需要单独设置用以与接地端子连接的导线,导线数量减少,降低成本,且便于导线的组装。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插头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器插头部分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器插头的导电端子、接地端子和导线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器插头部分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器插头部分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插座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插座的立体组合图。图8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器插头部分立体组合图。图9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器插头部分立体组合图。图中,线缆连接器插头-100,线缆-2,导线-20、20’,导体-201、201’,绝缘层-202、202 ’,屏蔽层-203、203 ’,外被-204,金属箔204’,导电端子_3,第一导电端子组_31,信号端子-311,接线部-3110,接地端子-312、312 ’,扩展接地部-3120、3120 ’,焊接部-3121’,接触部-313,固持部-314、314’,第二导电端子组-32,绝缘本体_4 ;线缆连接器插座-500,导线-60,导体-601,绝缘层-602,屏蔽层-603,外被-604,第一导电端子组-71,信号端子-711,接线部-7110,接地端子_712、712’,扩展接地部-7120、7120’,焊接部-7121’,接触部-713,固持部-714、714’,第二导电端子组-72,绝缘本体-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值得说明的是,下文所记载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实施例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请结合参看图1至图5,本技术包括一种线缆连接器插头100,包括绝缘本体4、固持于绝缘本体4上用以连接线缆2导线20的导电端子3,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左右并排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组3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31包括信号端子311和位于信号端子311之间的接地端子31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31设有接触部313以及与接触部313连接的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4上的固持部314,所述信号端子311还设有与固持部314连接的用以连接线缆2的接线部3110,所述导线20包括外被204、向前暴露出外被204的屏蔽层203、位于屏蔽层203内侧的绝缘层202以及向前暴露出绝缘层202的用以与信号端子311接线部3110电性连接的导体201,所述接地端子312还设有电性连接所述固持部314并向两侧横向延伸的位于信号端子311接线部3110后侧的扩展接地部3120,所述用以与信号端子311连接的导线20的屏蔽层203与所述扩展接地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插头,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用以连接线缆导线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左右并排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信号端子和位于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设有接触部以及与接触部连接的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所述信号端子还设有与固持部连接的接线部,所述导线包括用以与信号端子接线部电性连接的导体以及位于导体外侧的屏蔽层,所述接地端子还设有电性连接所述固持部并向两侧横向延伸的扩展接地部,所述扩展接地部与所述屏蔽层相搭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铭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