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其包含一圆形的内齿花键,一设于内齿花键内的挠性齿轮,以及一用来使挠性齿轮变形而与内齿花键相互啮合的凸轮;该挠性齿轮呈一杯状结构体,于其杯侧壁设有数道分段环绕的剖槽;该凸轮呈椭圆形状,使该凸轮套设轴承并设置于挠性齿轮的杯口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凸轮及剖槽的作用使挠性齿轮撑张形变,进而使挠性齿轮与内齿花键更吻合地相互啮合,达到传递动力提升及扭矩增加等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传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具体涉及使用于该传动装置中的一挠性齿轮的挠性形变结构。
技术介绍
参阅美国专利第2906143号所揭示的谐波传动装置(harmonic drive transmission)的减速原理,透由一椭圆形的凸轮组设于一呈杯状的挠性齿轮10(如图7 所示)中,当凸轮运转时,凸轮轮面长轴向的两端可将挠性齿轮10于以撑张,使挠性齿轮10 与所匹配设置的一圆形刚性的内齿花键产生一哨合状态,藉由于挠性齿轮10与内齿花键所设计的齿数差,产生一减速传动作用。但此种谐波传动装置于运作时,该挠性齿轮10在凸轮撑张的作用下,其杯口缘边会呈现翘曲斜张状态(如图7所示),此一状态对于挠性齿轮杯口外缘有效啮合齿的咬合传动面积降低,致令谐波传动装置的传递动力不佳,移转扭矩降低。由于上述谐波传动装置的挠性齿轮可能遇到的不适状况,本技术人深感尚有克服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期令该挠性齿轮在传动运作时的挠性形变传动行为,能更具有传动效率,且结构特征透过本技术设计而更有利挠性齿轮的疲劳耐受强度。该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能克服现有的杯状挠性齿轮翘曲斜张的问题,使挠性齿轮具有更佳的啮合传动作用,使增进谐波传动装置的移转扭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包含一圆形的内齿花键,一设置于该内齿花键内的挠性齿轮,以及一用来使该挠性齿轮变形而与该内齿花键相互啮合的凸轮,其中该挠性齿轮为杯状结构体,其杯侧壁设有多道分段环绕的剖槽;各该剖槽的两端与相邻的另一剖槽形成相互交错的重叠状。其中,该凸轮呈椭圆形状。其中,该挠性齿轮的杯底开设有多个结合孔。其中,该凸轮的外围套设有一轴承,该轴承抵靠于该挠性齿轮的内壁。其中,该轴承为挠性滚珠轴承。本技术所提供的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具有以下优点该技术藉由上述构件组成,本技术透过该挠性齿轮于杯壁所形成的分段环绕剖槽结构,使挠性齿轮更易受凸轮的撑张而形变,进而使挠性齿轮与内齿花键的相互啮合齿形更吻合,致使谐波传动装置的传递动力提升、扭矩增加。附图说明图I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凸轮配置于挠性齿轮之状态)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中该挠性齿轮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7所示为现有谐波传动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内齿花键11容置孔12键齿2挠性齿轮21剖槽22结合孔23轮齿3凸轮31挠性滚珠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本新型的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至图4所示,本技术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包含一圆形(环形)的内齿花键I,一设置于内齿花键I内的挠性齿轮2 ,以及一设置于挠性齿轮2内的椭圆形的凸轮3,其中该内齿花键I为一圆形(环形)的刚性壳罩结构体,于壳体中央具有一容置挠性齿轮2的容置孔11,容置孔11周缘内部成形有键齿12。该挠性齿轮2为一杯状结构体,于杯体侧壁设有数道分段环绕的剖槽21,各剖槽21的两端与相邻的另一剖槽21形成相互交错的重叠状(如图4及图6所示),而杯体底端开设有多个结合孔22,杯口外环侧则成形有可与该键齿12模数匹配的轮齿23。而该凸轮3用于轴接动力而运转,其外围套设有一挠性滚珠轴承31,使挠性滚珠轴承31抵靠于该挠性齿轮2的内壁。利用上述构件组成,本技术该凸轮3轮面长轴向的两端,可将挠性齿轮2于以撑张,使挠性齿轮2与所匹配的内齿花键I两者,在凸轮3轮面长轴向的两端产生一啮合区A (如图5所示),并藉由挠性齿轮2与内齿花键I所设计的齿数差,使挠性齿轮2于内齿花键I内以其齿差的偏移量缓慢旋移微动,因此当凸轮3持续转动时,可使挠性齿轮 2产生减速转动效果,进而产生一减速传动的作用。再者,本技术挠性齿轮2所开设的剖槽21,可使挠性齿轮2的杯体侧壁轻易地承受凸轮3的撑张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特别是挠性齿轮2杯口的轮齿23部分,并不会因凸轮3的滚动而发生翘曲斜张状态,如此能克服现有杯状挠性齿轮翘曲斜张的问题,使轮齿23保持与键齿12相同的平行度(请参阅如图6所示),可增加轮齿23与键齿12的啮合或连续接触强度。此外,也因上述轮齿23在啮合区A如此的平行度表现,该挠性齿轮2可将轮齿23 的齿幅长度加大设计,以利争取在啮合区A可提升更佳更大的啮合或连续接触强度,使移转扭矩加大。本技术该挠性齿轮2的剖槽21除了可以如图示采用相互交错的重叠状外, 其亦得以多区分段的对称方式实施,此等应用实施例,仅为方便阐述本技术而非加以限制,于不脱离本技术精神范畴、熟悉本行业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改变与修饰, 均仍应含括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综上所述,本技术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确实使挠性齿轮在各剖槽的辅助下,而增添了更佳的挠性形变效果,达到预期增加传递动力与移转扭矩的状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圆形的内齿花键,一设置于该内齿花键内的挠性齿轮,以及一用来使该挠性齿轮变形而与该内齿花键相互啮合的凸轮,其中该挠性齿轮为杯状结构体,其杯侧壁设有数道分段环绕的剖槽;各该剖槽的两端与相邻的另一剖槽形成相互交错的重叠状。2.如权利要求I所述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凸轮为呈椭圆形状。3.如权利要求I所述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挠性齿轮的杯底开设有多个结合孔。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凸轮的外围套设有一轴承,该轴承抵靠于该挠性齿轮的内壁。5.如权利要求4所述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承为挠性滚珠轴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其包含一圆形的内齿花键,一设于内齿花键内的挠性齿轮,以及一用来使挠性齿轮变形而与内齿花键相互啮合的凸轮;该挠性齿轮呈一杯状结构体,于其杯侧壁设有数道分段环绕的剖槽;该凸轮呈椭圆形状,使该凸轮套设轴承并设置于挠性齿轮的杯口内部。本技术可通过凸轮及剖槽的作用使挠性齿轮撑张形变,进而使挠性齿轮与内齿花键更吻合地相互啮合,达到传递动力提升及扭矩增加等目的。文档编号F16H1/28GK202746501SQ20122038760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专利技术者曹国乐 申请人:锕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谐波传动装置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圆形的内齿花键,一设置于该内齿花键内的挠性齿轮,以及一用来使该挠性齿轮变形而与该内齿花键相互啮合的凸轮,其中:该挠性齿轮为杯状结构体,其杯侧壁设有数道分段环绕的剖槽;各该剖槽的两端与相邻的另一剖槽形成相互交错的重叠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乐,
申请(专利权)人:锕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