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石溜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4666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石溜槽,用于物料的自溜输送,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两侧的侧壁板。为了提高铸石溜槽的结构强度,用以解决溜槽在受到冲击后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底板和侧壁板为一体式结构并构成溜槽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铸石溜槽,由于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将会极大程度地改善上述情况,避免出现应力集中,降低底板或者侧壁板的变形。并且,由于铸石溜槽采用一体式结构,其整体的结构强度较高,还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冲击能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铸石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铸石溜槽
技术介绍
铸石(cast stone)是一种经加工而成的娃酸盐结晶材料,采用天然岩石(玄武岩、辉绿岩等基性岩、以及页岩)或工业废渣(高炉矿渣、钢渣、铜渣、铬渣、铁合金渣等)为主要原料,经配料、熔融、浇注、热处理等工序制成的晶体排列规整、质地坚硬、细腻的非金属工业材料。由于铸石具有较大的自重,在铸石行业领域中,常常采用铸石溜槽输送物料(铸石原料)。请参考图I和图2,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铸石溜槽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铸石溜槽包括底板I’的侧壁板2’,底板I’与侧壁板2’采用分体式结构,在安装铸石溜槽时,侧壁板2’设置于底板I’的两侧,然后通过水泥沙浆、胶泥等粘结材料进行粘合连接。在上述结构中,由于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同时,因其工作性质(输送质量较大的物料),通常会受到物料的冲击,造成底板I,与侧壁板2’之间的连接变形,甚至发生损坏的情况。综上所述,如何提高铸石溜槽的结构强度,以减低其在受到冲击后发生变形的概率,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铸石溜槽,该铸石溜槽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提高铸石溜槽的结构强度,以减低其在受到冲击后发生变形的概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铸石溜槽,用于物料的自溜输送,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侧壁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板为一体式结构并构成溜槽主体。优选地,所述溜槽主体用于物料自溜输送的工作面为平滑的弧形面。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板的连接部位的下侧设置有加固层。优选地,所述加固层与所述溜槽主体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侧壁板为两块,两块所述侧壁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铸石溜槽,用于物料的自溜输送,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两侧的侧壁板。为了提高铸石溜槽的结构强度,用以解决溜槽在受到冲击后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底板和侧壁板为一体式结构并构成溜槽主体。本技术提供的铸石溜槽,由于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将会极大程度地改善上述情况,避免出现应力集中,降低底板或者侧壁板的变形。并且,由于铸石溜槽采用一体式结构,其整体的结构强度较高,还能够提高本技术的抗冲击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铸石溜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铸石溜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I和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底板I’ ;侧壁板2’ ;图3和图4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底板I ;侧壁板2 ;加固层3。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铸石溜槽,该铸石溜槽的底板与侧壁板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如此,能够提高铸石溜槽的结构强度,以减低其在受到冲击后发生变形的概率。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和图4,其中,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铸石溜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铸石溜槽,用于物料的自溜输送,包括底板I和设置于底板I两侧的侧壁板2。一般情况下,在铸石行业中,由于铸石原料主要为天然岩石或工业废渣,这些原料的质量都比较大,为了提高铸石溜槽的结构强度,用以解决溜槽在受到冲击后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底板I和侧壁板2为一体式结构并构成溜槽主体。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底板I与侧壁板2之间为分体式结构,在溜槽安装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配合误差,如此容易造成底板I或者侧壁板2在其结合处局部的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将会造成底板I或者侧壁板2的变形或者损坏,因此,本技术提供的铸石溜槽,由于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将会极大程度地改善上述情况,避免出现应力集中,降低底板I或者侧壁板2的变形。并且,由于铸石溜槽采用一体式结构,其整体的结构强度较高,还能够提高本技术的抗冲击能力。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溜槽主体用于物料自溜输送的工作面为平滑的弧形面。上述的工作面在实际的工况下是至溜槽的上表面,工作面主要作用为用于承托物料。工作面采用平滑的圆弧面,能够提高工作面与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如此达到减小工作面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物料的压力,避免溜槽受压过大而造成的损坏情况发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当物料在溜槽上移动时,难免会发生左右晃动的情况,一旦物料发生晃动,物料与溜槽的侧壁板2之间将会发生碰撞。侧壁板2在受到物料碰撞的撞击时,将会具有向外的运动趋势,如此侧壁板2与地板的过渡部分将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为了避免该过渡部分受压过大而发生断裂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了加固层3对其进行加固。具体地,加固层3设置于底板I和侧壁板2连接部位(过渡部分)的下侧,如此设置,既能够对该连接部位起到加固的作用,还不会对物料在溜槽上滑动产生影响。具体地,加固层3与溜槽主体为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不仅保证加固层3与溜槽主体之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还能够使得本技术提供铸石溜槽加工工艺简单(一体成型能够减少采用分体式结构时需要的组装工序)。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侧壁板2为两块,两块所述侧壁板2对称设置于底板I的两侧。采用对称的结构设计具有如下两个优点第一、便于铸石溜槽间的组装,各段铸石溜槽的两端可以随意对接;第二、结构稳定,如果使用支撑架固定铸石溜槽,采用对称结构能够使得溜槽对支撑架的压力较为平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提供的铸石溜槽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还会对铸石溜槽采用整体加厚的形式,来达到提高其结构强度的目的。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铸石溜槽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铸石溜槽,用于物料的自溜输送,包括底板(I)和设置于所述底板(I)两侧的侧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和所述侧壁板(2)为一体式结构并构成溜槽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铸石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主体用于物料自溜输送的工作面为平滑的弧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铸石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和所述侧壁板(2)的连接部位的下侧设置有加固层(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石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与所述溜槽主体为一体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铸石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2)为两块,两块所述侧壁板(2)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I)的两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铸石溜槽,用于物料的自溜输送,包括底板和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石溜槽,用于物料的自溜输送,包括底板(1)和设置于所述底板(1)两侧的侧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侧壁板(2)为一体式结构并构成溜槽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江李芳张国芳李佳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川东铸石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