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底门开闭装置,属于车辆车门装卸技术,该装置包括车辆底门开闭机构和底面设施结构;其中,车辆底门开闭机构包括一双联螺杆、一开门臂、一关门臂、一主轴、一长连杆、一短连杆、两弹性装置和两底门板,底面设施结构包括一开门碰触台和一关门碰触台,开门碰触台和关门碰触台分别位于车辆的两侧,开门臂与开门接触台接触,关门臂与关门接触台接触,车辆底门开闭机构利用自身的锁紧力进行底门自锁,在车辆低速运行时边走边卸自动卸车,卸货速度快、卸货效率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车门装卸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底门开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铁路货车底门开闭装置一般需要依靠气动、液压或者电动元件进行底门的开闭动作,故一般的底门开闭机构存在机构复杂、传动效率低、自重较大、卸货效果差等缺点。铁路货车底门开闭装置一般采用“大刀式”开闭机构和顶锁式开闭机构。“大刀式”开闭机构作用原理为风动时,由装在双向风缸前面的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使安装于传动轴上的双联杠杆转动,推动底门拉杆,从而带动底门的开闭。自锁性能较差,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底门自开。顶锁式开闭机构在“大刀式”开闭机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过死点才可以开启的连杆组成,使锁体锁在指定位置,形成了二级锁闭状态。但上述两种开闭机构都存在机构复杂、传动效率低、自重较大、效率低等不足,且采用上面两种机构时,车体下部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限制车辆主要性能参数每延米重的提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底门开闭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底门开闭时效率低、速度慢并且结构复杂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底门开闭装置,包括车辆底门开闭机构和底面设施结构;其中,所述车辆底门开闭机构包括一双联螺杆、一开门臂、一关门臂、一主轴、一长连杆、一短连杆、两弹性装置和两底门板,其中,所述开门臂与所述主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关门臂与所述主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的中部与所述双联螺杆固定连接,所述双联螺杆的一端与所述长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双联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短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长连杆的另一端与一所述底门板活动连接,所述短连杆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底门板活动连接,一所述弹性装置压在一所述底门板上,另一所述弹性装置压在另一所述底门板上;所述底面设施结构包括一开门碰触台和一关门碰触台,所述开门碰触台和所述关门碰触台分别位于所述车辆的两侧,所述开门臂与所述开门接触台接触,所述关门臂与所述关门接触台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底门开闭装置还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辆上,所述第一支座的另一端固定在一所述底门板上,所述第二支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辆上,所述第二支座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所述底门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开门臂与所述主轴的一端通过铆钉连接,所述关门臂与所述主轴的另一端通过铆钉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双联螺杆的一端与所述长连杆的一端销接,所述双联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短连杆的一端销接。进一步地,所述长连杆的另一端通过一所述底门板的折页小孔销接,所述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所述底门板的折页小孔销接。进一步地,所述开门碰触台包括一上盖板、一下盖板和两腹板,所述两腹板分别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围合固定连接,形成一箱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关门碰触台包括一上盖板、一下盖板和两腹板,所述两腹板分别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围合固定连接,形成一箱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关门碰触台还包括一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通过一弹性安装座安装在所述上盖板上。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弹簧安装座为销接。进一步地,所述开门碰触台和所述关门接触台均为向上斜坡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底门开闭装置,车辆底门开闭机构利用自身的锁紧力进行底门自锁,在车辆低速运行时边走边卸自动卸车,卸货速度快、卸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底门开闭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门碰触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门碰触台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死点”临界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死点”临界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I、预紧弹簧,2、底门板,3、第一支座,4、长连杆,5、关门臂,6、主轴,7、双联螺杆,8、开门臂,9、短连杆,10、下盖板,11、上盖板,12、腹板,13、弹簧安装座,14、弹簧,15、回销。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底门开闭机构结构示意图,本装置包括车辆底门开闭机构和底面设施结构;其中,车辆底门开闭机构包括一双联螺杆7、一开门臂8、一关门臂5、一主轴6、一长连杆4、一短连杆9、两预紧弹簧I和两底门板2,其中,开门臂8与主轴的6 —端固定连接,关门臂5与主轴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主轴6的中部与双联螺杆7固定连接,双联螺杆7的一端与长连杆4的一端活动连接,双联螺杆7的另一端与短连杆9的一端活动连接,长连杆4的另一端与一底门板2活动连接,短连杆9的另一端与另一底门板2活动连接,一预紧弹簧I压在一底门板2上,另一预紧弹簧I压在另一底门板2上;底面设施结构包括一开门碰触台和一关门碰触台,开门碰触台和关门碰触台分别位于所述车辆的两侧,开门臂8与开门接触台接触,实现开门功能,关门臂5与关门接触台接触。其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支座3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3的一端固定在车辆上,第一支座3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底门板上,第二支座的一端固定在车辆上,第二支座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底门板上。其中,开门臂8与主轴6的一端通过铆钉连接,关门臂5与主轴6的另一端通过铆钉连接,双联螺杆7的一端与长连杆4的一端销接,双联螺杆7的另一端与短连杆9的一端销接,长连,4的另一端通过一底门板2的折页小孔销接,短连杆9的另一端通过另一底门板的折页小孔销接。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门碰触台结构示意图,开门碰触台包括一上盖板11、一下盖板10和两腹板12,两腹板12分别与上盖板11和下盖板10围合固定连接,形成一箱型结构,开门碰触台为向上斜坡结构,由低向高抬升;整套装置材质为钢质材料;构件为组焊而成箱型结构。参见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闭门碰触台结构示意图,其中,所关门碰触台包括一上盖板11、一下盖板10和两腹板12,两腹板12分别与下盖板10围合固定连接,上盖板11与腹板12为销接,上盖板11可以绕回销15转动;整套装置呈向上斜坡形状,由低向高抬升,材质为钢质材料;关门碰触台还包括一弹簧14,弹簧14通过一弹簧安装座13安装在上盖板11上,上盖板11与弹簧安装座13为销接,弹簧安装座安装有弹簧14,主要起回复斜坡上盖板11作用;上盖板11可以相对底部上下沉降,当上盖板11受到向下作用力时会压缩弹簧14,上盖板11产生沉降;当车辆通过关门碰触台后,上盖板11不再受到向下作用力时,弹簧14会释放压缩力,反弹上盖板11,整套装置恢复原始状态。本装置的作用原理为I)临界位置参见图4,当底门板2与长连杆4连接点、长连杆4与双联螺杆7连接点和双联螺杆转动中心处在一条直线时,理论上双联螺杆转动力臂e和转动力矩M均为0,导致双联螺杆7无法转动,从而将底门板2锁闭。通常将该位置定义为机构“死点”。2)过“死点”位置当长连杆4与双联螺杆7连接点未达到底门板2与长连杆4连接点和双联螺杆7转动中心的连线时,长连杆4轴线相对双联螺杆7产生一个逆时针转动力臂e,在底门压力G作用下相应产生一个逆时针转动力矩FXe,从而阻止底门打开,见图5。本装置的工作过程为I)开门过程车辆运行时,车辆一侧的开门臂8滚轮碰在开门挡上,在开门挡斜坡导向力作用下带动传动主轴转动,双联螺杆7带动连杆转动,底门开闭机构冲破自锁死点失去自锁,底门板2在货物重力作用下打开,漏斗口开始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底门开闭装置,包括车辆底门开闭机构和底面设施结构;其中,所述车辆底门开闭机构包括一双联螺杆、一开门臂、一关门臂、一主轴、一长连杆、一短连杆、两弹性装置和两底门板,其中,所述开门臂与所述主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关门臂与所述主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的中部与所述双联螺杆固定连接,所述双联螺杆的一端与所述长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双联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短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长连杆的另一端与一所述底门板活动连接,所述短连杆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底门板活动连接,一所述弹性装置压在一所述底门板上,另一所述弹性装置压在另一所述底门板上;所述底面设施结构包括一开门碰触台和一关门碰触台,所述开门碰触台和所述关门碰触台分别位于所述车辆的两侧,所述开门臂与所述开门接触台接触,所述关门臂与所述关门接触台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军,陶德强,张仙花,林量才,刘凤伟,崔红,汤楚强,姜强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