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7238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转炉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与排污过程分开,减少因汽包内水位过高引起的排放操作,其具体控制过程如下:当余热锅炉汽包内水位超过上限时,排水气动阀打开,汽包内污水进入排污扩容器中,计时一段时间直到除氧器水位低于下限或转炉吹氧时,汽包内多余的热水导入除氧器中。当转炉不吹氧且除氧器水位高于上限时或汽包内多余的热水水质不合格时,所述汽包内多余的热水仍导入排污扩容器中。与以前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水位控制与排污过程区分开,降低?“排污率”,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炉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转炉余热锅炉汽包水位合理而有效的控制一直以来是较难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家、行业的相关规范,余热锅炉正常“排污率”应< 5%。炼钢企业中转炉余热锅炉采用双水位控制,在解决了水位控制难题的同时,却造成排污率较大,实际平均“排污率21%。为了保证炼钢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维持转炉余热锅炉高位汽包的正常水位,这是转炉余热锅炉系统构成特点所决定的,而不是余热锅炉排污的需要。过高的“排污率”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十分宝贵的除盐水资源,大量的高温“排污”水排放又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使得转炉余热锅炉生产的蒸汽量大量减少,而且,还产生了新的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方法及装置,在不影响生产运行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余热锅炉的排污过程,将水位控制与排污过程区分开,降低不必要的“排污率”,实现节能减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与排污过程分开,减少因汽包内水位过高引起的排放操作,其具体控制过程如下当余热锅炉汽包内水位超过上限时,排水气动阀打开,汽包内污水进入排污扩容器中,计时一段时间直到除氧器水位低于下限或转炉吹氧时,汽包内多余的热水导入除氧器中。当转炉不吹氧且除氧器水位高于上限时或汽包内多余的热水水质不合格时,所述汽包内多余的热水仍导入排污扩容器中。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装置,包括汽包、除氧器和取样冷却器,在汽包的排污管上设有三通气动阀;除氧器的补水管上设有气动阀,除氧器的补水管与汽包排污管上的三通气动阀相连;取样冷却器的出水管上设有酸碱计和硬度计,控制室PLC系统分别与酸碱计、硬度计、三通气动阀和气动阀相连。与以前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合理控制转炉余热锅炉水位方法来实现余热锅炉节水节能目的,将水位控制与排污过程区分开,降低不必要的“排污率”,从而为余热锅炉汽包水位合理而有效的控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多转炉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汽包2-除氧器3-取样冷却器4-排污管5-三通气动阀6_补水管7-气动阀8-取样管9-酸碱计10-硬度计11-排水气动阀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见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汽包 I、除氧器2和取样冷却器3,在汽包I的排污管4上设有三通气动阀5 ;除氧器5的补水管6上设有气动阀7,除氧器的补水管6与汽包的排污管上的三通气动阀5相连;取样冷却器3的取样管8上设有酸碱计9和硬度计10,控制室PLC系统分别与酸碱计9、硬度计10、三通气动阀5和气动阀7相连。本专利技术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方法,是通过将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与排污过程分开,减少因汽包内水位过高引起的排放操作,其具体控制过程如下当余热锅炉正常工作,汽包内水位超过上限时,排水气动阀11打开,三通气动阀5上AC通AB断,汽包I内污水进入排污扩容器中,计时I. 5 3分钟后(该时间根据排污量计算,还可根据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调整),除氧器2水位< 450mm (下限水位)或转炉吹氧时,气动阀7打开,三通气动阀5上AB通AC断,汽包内多余的热水导入除氧器2中,热水得以回用,这样既调节了汽包水位,又减少过多热水排放;当汽包内水位回落到安全值后,排水气动阀11关闭,停止放水;当转炉不吹氧且除氧器水位> 500mm (上限水位)时或汽包内污水水质不合格时,此时,汽包内多余的热水仍导入排污扩容器中,此步骤作为保护环节,可避免除氧器过满或者除氧器结垢和腐蚀。见图2,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多转炉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中,有三台转炉余热锅炉,三座转炉实行三吹二运行方式,采用母管制将三座转炉余热锅炉汽包排污管及其除氧器补水管连通起来,通过转炉余热锅炉控制室的PLC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O当某台转炉除氧器水位低于下限水位或某转炉吹氧时,打开该转炉除氧器补水管上的气动阀,该余热锅炉汽包内多余污水流入该转炉除氧器内。当某转炉不吹氧且除氧器水位高于上限水位时,关闭该转炉除氧器的补水管上的气动阀。由于三台转炉中至少有一台除氧器补水管上的气动阀是打开的,因此任一台余热锅炉汽包内的多余污水均可得到回收,而不限于对应的除氧器内。权利要求1.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与排污过程分开,减少因汽包内水位过高引起的排放操作,其具体控制过程如下当余热锅炉汽包内水位超过上限时,排水气动阀打开,汽包内污水进入排污扩容器中,计时一段时间直到除氧器水位低于下限或转炉吹氧时,汽包内多余的热水导入除氧器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转炉不吹氧且除氧器水位高于上限时或汽包内多余的热水水质不合格时,所述汽包内多余的热水仍导入排污扩容器中。3.实现权利要求I或2所述方法的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装置,包括汽包、除氧器和取样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在汽包的排污管上设有三通气动阀;除氧器的补水管上设有气动阀,除氧器的补水管与汽包排污管上的三通气动阀相连;取样冷却器的出水管上设有酸碱计和硬度计,控制室PLC系统分别与酸碱计、硬度计、三通气动阀和气动阀相连。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转炉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与排污过程分开,减少因汽包内水位过高引起的排放操作,其具体控制过程如下当余热锅炉汽包内水位超过上限时,排水气动阀打开,汽包内污水进入排污扩容器中,计时一段时间直到除氧器水位低于下限或转炉吹氧时,汽包内多余的热水导入除氧器中。当转炉不吹氧且除氧器水位高于上限时或汽包内多余的热水水质不合格时,所述汽包内多余的热水仍导入排污扩容器中。与以前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水位控制与排污过程区分开,降低 “排污率”,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档编号F22B37/54GK102937289SQ20121045253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朱宏, 孙和庆, 马永东 申请人: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的节水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与排污过程分开,减少因汽包内水位过高引起的排放操作,其具体控制过程如下:当余热锅炉汽包内水位超过上限时,排水气动阀打开,汽包内污水进入排污扩容器中,计时一段时间直到除氧器水位低于下限或转炉吹氧时,汽包内多余的热水导入除氧器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孙和庆马永东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