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复磨式可转位刀具,涉及应用于车床、镗床和刨床等的金属切削刀具。其刀体头部的前刀面后部有与刀体刀尖角等分线平行或与刀体主刀刃垂直的键槽,键槽内有用于装配可转位刀片的定位键,定位键有用于与其装配的可转位刀片周边两个侧面贴合的V型开口,定位键后端有可推动定位键进而推动可转位刀片平行前移的调节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调节件和压紧机构包括两种形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转位刀片受力于其周边的二个侧面与定位键的V型开口及键槽精密配合,可使定位键沿着键槽前后纵向移动,完成可转位刀片在主刀刃和副刀刃方向的正确复位,可以有条件成倍提高可转位刀片的周边复磨量,从而达到可转位刀片再生刃口数倍增、节约刀片、降低刀具耗费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加工领域,涉及一种金属切削刀具,具体说是一种可应用于车床、镗床和刨床等的可转位刀具。
技术介绍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重点推广应用可转位刀具。可转位刀具在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外形为三角形、四方形或其它多边形的硬质合金刀片,每一个边上的刀刃,可以在其刀体上转位使用。对于可转位刀具的夹紧形式以可转位内、外表面车刀为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要有C(压板式)、M(复合式)、P(杆杠式)、S(螺钉式)四种,其中除C(压板式)可以用不带孔的可转位刀片外,其余三种均必须采用带孔的可转位刀片,其夹紧形式均是以可转位刀片上的内孔孔壁为支点,夹紧件将刀片向刀杆后部退,直到可转位刀片的两个侧面与固定在刀体上的二个定位刀片侧面接触。实现将可转位刀片夹紧的目的。但是受结构限制,可转位刀片向后部的位移量很小,几乎不允许可转位刀片的周边复磨,而且拉紧零件的刚性较差,受切削热和切削力的影响后易产生变形和易损坏。现有可转位刀具中可转位刀片的周边在磨损后几乎不允许复磨,只能将刀片捨弃。因此有些国家和地区称它为捨弃式刀具。20世纪80年代,可转位刀具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已占硬质合金刀具总产量的80%左右,但在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推广应用进展仍很缓慢,特别是占车床总数绝大多数的普通车床上,至今所选用的车刀几乎还停留在传统的焊接式硬质合金车刀的落后水平上,其主要原因应该与现有的可转位车刀上应用的可转位刀片利用率低,刀片几乎不允许复磨,导致刀片耗费过高,用户难以承受有重要关系。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号CN1038606于1990.01.10公开了一种无孔型刀片机夹车刀,由刀体、刀片、丁字形定位键、调节螺钉、压板、偏心轴双头螺栓等组成,其结构特征是采用丁字形定位键与压紧机构中的带有大偏心凸轮的双头螺栓的锁紧装置来作为克服刀片在水平面内偏转的定位面,达到较大幅度调整刀片主刀刃位置的目的。但上述无孔型刀片机夹车刀只适用于专用特殊形状的异形刀片,并必须从刀片的二个方向分别调整刀片的主刀刃和副刀刃方向的复位,且不能控制刀片复位的精度,更无法完成刀片的主刀刃和副刀刃方向的同步同时正确复位和定位的要求,因此无法在可转位刀具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准确完成可转位刀片在主刀刃和副刀刃方向的同步复位和定位、并能使可转位刀片的周边利用率成倍提高的多复磨式可转位刀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刀片,刀体,可转位刀片装于刀体头部,刀体上有用于压紧可转位刀片的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刀体头部的前刀面后部有与刀体刀尖角εrg等分线平行或与刀体垫片槽内安装可转位刀片的副刀刃平行、或与刀体主刀刃垂直的键槽,键槽内有用于装配可转位刀片的定位键,定位键有用于与其装配的可转位刀片周边两个侧面贴合的V型开口,定位键后端有可推动定位键进而推动可转位刀片平行前移的调节件。本专利技术的调节件和压紧机构包括两种形式。本专利技术的调节件和压紧机构为刀体的前刀面后有和键槽尾部相连的螺孔,螺孔内装调节件为第一种调节件偏心凸轮双头螺栓,偏心凸轮双头螺栓的偏心凸轮与安装在键槽内的定位键后端面相顶,并通过旋转偏心凸轮双头螺栓来推动定位键进而此推动可转位刀片平行前移,达到使可转位刀片同步复位和定位的目的。用于此调节件上的压紧机构包括偏心凸轮双头螺栓、压板、压板螺帽。所述的偏心凸轮双头螺栓在拧入刀体一端的螺纹中部设有一宽空刀槽,刀体上有可与此宽空刀槽对应的螺孔,螺孔内装有头部可与偏心凸轮双头螺栓宽空刀槽相顶的制动螺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式的调节件和压紧机构为刀体的前刀面后有和键槽相隔的螺孔,安装在键槽内的定位键上的螺孔内有第二种调节件端面纵向调节螺钉,只要旋转此件使端面纵向调节螺钉的头部顶住键槽的后端面,即可推动定位键进而此推动可转位刀片平行前移,达到使可转位刀片同步复位和定位的目的。用于此调节件上的压紧机构包括压板、压板螺钉。本专利技术的定位键的V型开口为与正三边形可转位刀片周边两个侧面相贴的结构,与凸三边形可转位刀片周边两个侧面相贴的结构,与正四边形可转位刀片周边两个侧面相贴的结构,与菱形可转位刀片周边两个侧面相贴的结构,或与正五边形可转位刀片周边两个侧面相贴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转位刀片为可转位内、外表面车刀刀片、可转位刨刀刀片或可转位镗孔刀刀片。本专利技术的刀体头部设有一用于安装可转位刀片之垫片的垫片槽,垫片经其定位销孔装于刀体头部的前刀面的垫片槽,垫片槽的形状与其上安装的可转位刀片对应,可为三边形、四边形或其它多边形等,垫片槽的安装位置应根据所需刀具的主偏角的大小设计。本专利技术的多复磨式可转位刀具中夹紧可转位刀片的形式采用对可转位刀片边推边压的复合式,可转位刀片受力于其周边的二个侧面与定位键的V型开口及键槽精密配合,可使定位键沿着键槽前后纵向移动,同步完成可转位刀片在主刀刃和副刀刃方向的正确复位和定位。本专利技术不以可转位刀片的孔壁作为受力支点,因此可转位刀片向刀尖前端的位移量将不受夹紧结构的限制,可以有条件成倍提高可转位刀片的周边复磨量,从而达到可转位刀片再生刃口数倍增、节约可转位刀片、降低刀具耗费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以使可转位刀片的周边复磨量成倍提高,达到节约资源、大幅度降低刀具耗费的目的。2、由于本专利技术夹紧结构与可转位刀片上的孔无关,因此在修磨已经磨损的各刀刃时,可以根据各刀刃的磨损程度灵活修磨,不但省工,还省刀片。3、本专利技术结构虽然不适合在可转位铣刀上应用,但却可将大量可转位铣刀上应用过的报废可转位刀片在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车刀上再次充分利用。本专利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可转位刀片的利用率,对加速我国推广应用可转位刀具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提供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BCD剖视图;图4为图1的E-E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1的刀体结构图;图6为图5的ABCDE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可转位刀片另一种安装方式的刀体结构图;,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的ABCD剖视图;图12为图9的E-E剖视图;图13为实施例2之刀体结构图;图14为图13的ABCD剖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图;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图17为图16的ABCD剖视图;图18为图15的E-E剖视图;图19为实施例3之刀体结构图;图20为图19的俯视图ABCD剖视图; 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图;图22为图21的俯视图;图23为图22的ABCD剖视图;图24为实施例4之刀体结构图;图25为图23的俯视图ABCD剖视图;图26为实施例1的定位键结构图;图27为图26的主视图;图28为实施例2、实施例3的定位键结构图;图29为图28的主视图;图30为实施例4的定位键结构图;图31为图30的主视图;图32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偏心凸轮双头螺栓结构图;图33为图32的俯视图;图34为实施例1的可转位刀片之垫片结构图;图35为图34的侧视图;图36为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的可转位刀片之垫片结构图;图37为图36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8所示是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复磨式可转位刀具,包括刀片,刀体,可转位刀片(2)装于刀体(1)头部,刀体(1)上有用于压紧可转位刀片(2)的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刀体(1)头部的前刀面(11)后部有与刀体刀尖角εrg等分线平行或与刀体垫片槽内安装可转位刀片的副刀刃平行、或与刀体主刀刃垂直的键槽(13),键槽(13)内有用于装配可转位刀片的定位键(3),定位键(3)有用于与其装配的可转位刀片(2)周边两个侧面贴合的V型开口,定位键(3)后端有可推动定位键(3)进而推动可转位刀片(2)平行前移的调节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邦南,
申请(专利权)人:张邦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