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拉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4376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7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机器拉手结构,解决现有机器上没有设拉手因而移动和安装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活动拉手,所述活动拉手包括一根横杆和与横杆两端连接的两根竖杆,在两根竖杆的端头分别设有一个弯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动拉手可拆卸,需要时就装上,使用完毕后可以取下,安装和取下时方便快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拉手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拉手结构。
技术介绍
很多机器例如IOK逆变器(33kg)因机器较重,加之考虑外观的整体性及美观,没有在机器上设计固定拉手或者外壳上可当拉手使用的结构,所以在移动和安装时特别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机器存在的上述移动和安装特别不方便的问题, 提供一种既不会破坏机器的整体美观,又能方便机器移动和安装的机器拉手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活动拉手,所述活动拉手包括一根横杆和与横杆两端连接的两根竖杆,在两根竖杆的端头分别设有一个弯钩。较佳地,所述两根竖杆平行,并且均垂直于横杆,横杆和竖杆为一体的结构。较佳地,所述两个弯钩朝同一方向折弯。较佳地,所述横杆的宽度与人手掌的宽度相适应。较佳地,所述活动拉手由圆钢弯成。较佳地,在所述机器的外壳上设有与活动拉手的弯钩相对应的拉手孔。由于一个活动拉手上的弯钩是两个,所以相应的拉手孔是成对设置,拉手孔的孔径大于弯钩,成对的两个拉手孔的间距与两个弯钩的间距相适应。在机器上可设一对、两对或多对拉手孔,对应一个、两个或多个活动拉手。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活动拉手可拆卸,需要时就装上,使用完毕后可以取下,安装和取下时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中活动拉手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中机器上拉手孔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活动拉手插入机器的拉手孔后的示意图。图4是采用实施例中采用活动拉手水平抬起机器的示意图。图5是采用实施例中采用活动拉手竖直抬起机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活动拉手6包括一根横杆I和与横杆I两端连接的两根竖杆 2,在两根竖杆2的端头分别设有一个弯钩3,两根竖杆2平行,并且均垂直于横杆1,两个弯钩3朝同一方向折弯;活动拉手6由一根圆钢弯成,横杆I、竖杆2和弯钩3为一体的结构; 横杆I的宽度与人手掌的宽度相适应。CN 202738297 U书明说2/2页对应于活动拉手,本技术在机器外壳上开设有成对的拉手孔。本实施例中机器为逆变器,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在机器外壳4的相对两个侧面上对称设有两对拉手孔5,一对拉手孔5对应一个活动拉手6,每对拉手孔5与活动拉手6的两个弯钩3相对应。 图中只示出一对拉手孔5。拉手孔5的直径和间距与两个弯钩3的大小和间距相匹配,拉手孔5的直径略大于活动拉手6及弯钩3。参见图2、图3和图4,将两个活动拉手6插入机器4两个侧面的两对拉手孔5后, 可水平抬起机器4。活动拉手6插入拉手孔5后受力分析I、活动拉手插入机器上拉手孔,由于拉手孔略大于拉手直径,拉手孔能有效地将拉手上的力传递到机器上。2、活动拉手由于机器的自重,使弯钩紧压于图示接触面7上,机器越重,活动拉手的弯钩越是能可靠地与机器相连,防止活动拉手脱落。3、不施力与活动拉手,则活动拉手很容易从拉手孔中取出。参见图2、图3和图5,在竖直抬起机器4时的受力情况同水平状态类似,此时活动拉手6亦能有效地传递拉手力到机器4上,由于有弯钩3压在机器内部,也能有效防止活动拉手6脱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拉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拉手,所述活动拉手包括一根横杆和与横杆两端连接的两根竖杆,在两根竖杆的端头分别设有一个弯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拉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拉手,所述活动拉手包括一根横杆和与横杆两端连接的两根竖杆,在两根竖杆的端头分别设有一个弯钩。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器拉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竖杆平行,并且均垂直于横杆,横杆和竖杆为一体的结构。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伟陈恒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晶福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