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平型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262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包括: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以及一绝缘层,任两相邻的金属导线之间的间隙内设有一连接部以电性连接两相邻的金属导线,连接部与两相邻的金属导线一体成型形成一合并线,绝缘层包覆于该些金属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挠性平型线缆将任两相邻的相同功能定义的金属导线之间设有连接部,以将两金属导线连接成一体而形成一合并线,此合并线的阻值小于原先的两金属导线,提升现有软性排线的电气特性,已满足客户的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降低非信号线的阻值的挠性平型线缆。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电子产品已日益普及地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及生活当中。在各种电子产品中,软性排线被大量应用以做为信号传输的途径,本身具有可任意挠曲、高信号传输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软性排线与电连接器搭配使用,以将信号由一端传递至另外一端,达到信号传递的目的。一般软性排线的结构,其包括下绝缘层、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以及上绝缘层,其中金属导线为了方便于后续与排线连接器搭接,所以金属导线会在与上、下绝缘层合线之前先经由压延制程以将金属导线的截面结构形成一扁平状的细长方形,此细长方形的截面结构可便于将软性排线搭接于排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上。然而,此种现有软性排线的各金属导线的线宽大致相同,不会特别针对各金属导线的不同的功能定义而有不同的线宽设计,如此使得软性排线的电气特性受到局限,导致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有效地降低非信号线的阻值,提升现有软性排线的电气特性,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包括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任两相邻的该金属导线之间的间隙内设有一连接部以电性连接两相邻的该金属导线,该连接部与两相邻的该金属导线一体成型形成一合并线;及一绝缘层,包覆于该些金属导线。所述金属导线包括数条信号线及数条非信号线,任两相邻的该非信号线之间的间隙内设有该连接部以电性连接两相邻的该非信号线,该连接部与两相邻的该非信号线一体成型形成该合并线,该合并线的线宽大于该信号线的线宽。所述信号线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形成数个接触面,该合并线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形成数个导接面,该导接面的宽度大于该接触面的宽度。所述导接面的宽度至少大于该接触面的宽度的二倍大,使该导接面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内的至少二导电端子搭接。所述非信号线的线宽大于该信号线的线宽,该些信号线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且经过加工后形成该些接触面,该接触面的宽度大于该信号线的线宽。所述非信号线包括数条电源线及数条接地线。所述至少两相邻的该电源线经由该连接部连接成一体成型从而形成该合并线。所述至少两相邻的该接地线经由该连接部连接成一体成型从而形成该合并线。所述电源线相对于该些接地线较靠近于该挠性平型线缆的侧边,且该些接地线对应于该电源线设置,该些电源线经由该连接部连接成一体成型而形成该合并线,该些接地线经由另一该连接部连接成一体成型从而形成另一该合并线。所述绝缘层上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对应于该合并线设置,使部份该合并线外露于该开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挠性平型线缆将任两相邻的相同功能定义的金属导线之间设有连接部,以将两金属导线连接成一体而形成一合并线,此·合并线的阻值小于原先的两金属导线,提升现有软性排线的电气特性,已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能还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的挠性平型线缆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挠性平型线缆的前端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挠性平型线缆的部份放大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I挠性平型线缆经过切割分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挠性平型线缆经过切割分线后的前端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挠性平型线缆的前端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又一挠性平型线缆的前端俯视示意图。图8为图I挠性平型线缆的前端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I至3,为本技术挠性平型线缆I的立体示意图、前端俯视示意图及部份放大俯视示意图。图4及5,为本技术挠性平型线缆I经过切割分线后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前端俯视示意图。此挠性平型线缆I包含数条金属导线2及包覆于该些金属导线2的一绝缘层3,其中绝缘层3包括下绝缘层31及设置于下绝缘层31上的上绝缘层3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在图2,3,5中故意将上绝缘层32隐藏而只留下绝缘层31于俯视图中。数条金属导线2平行排列设置于上绝缘层32与下绝缘层31之间,其中该些金属导线2包括数条信号线21及非信号线22,信号线21定义作为信号传递用,非信号线22定义作为非信号传递用(例如电源传递或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此些非信号线22包括数条电源线221及接地线222,且该些电源线221设置于靠近挠性平型线缆I的两侧,而该些接地线222则分散设置于挠性平型线缆I的中间部位,该些电源线221相对于该些接地线222较靠近于挠性平型线缆I的侧边。为了有效降低非信号线22的阻值,以提升挠性平型线缆I的电气特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于任两相邻的非信号线22之间的间隙内设有一连接部223以电性连接两相邻的非信号线22,此连接部223与两相邻的非信号线22直接一体成型形成一合并线23,亦即此合并线23在形成金属导线时就已经同时把连接部223及两非信号线22的线宽都已经计算进去,因此该合并线23的线宽大于单一条或原先二条信号线21的线宽,如此有利于降低合并线23的阻值。信号线21末端外露于绝缘层3形成接触面211,合并线23末端外露于绝缘层3形成导接面231,此导接面231的宽度大于接触面211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此合并线23由三条相邻的非信号线22经由二连接部223互相连接所形成,所以合并线23的线宽至少是大于信号线21或非信号线22的线宽的三倍大,然不限于此,合并线23只要有二条相邻的非信号线22经由连接部223连接即可形成,因此导接面231的宽度至少是大于接触面211的宽度的二倍大,使导接面231可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内的至少二导电端子搭接 形成电性导通。在本实施例中,此非信号线22可以是电源线221及接地线222,因此连接部223可分别电性连接电源线221及接地线222以形成二条独立不同的合并线23,如图3所示,其中包含电源线221的合并线23设于靠近挠性平型线缆I的外侧,包含接地线222的另一合并线23对应于包含电源线221的合并线23设置,如此可得到较佳的电气特性。另一种选择是,连接部223亦可选择只单独电性连接电源线221或接地线222以形成单独一条的合并线23,如图6或图7所示,如此亦可达到降低挠性平型线缆I的非信号线22的阻值的效果O此外,包含接地线222的另一合并线23除了有降低阻值的效果外,还有利于在上绝缘层32上开设一开口 320,如图8所示,该开口 320对应于包含接地线222的另一合并线23设置,由于此合并线23相对于现有排线的导线线宽要来得大很多,所以开口 320的大小相对于现有排线开设于绝缘层上的开口而言要来的大很多,因此有利于提升制程的良率,使外露于开口 320的部份合并线23可顺利地与铝箔(未图示)等其它导电材料搭接形成接地保护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挠性平型线缆I的切割分线作业的良率,信号线21的线宽故意设计成小于非信号线22的线宽,以使得任两相邻的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任两相邻的该金属导线之间的间隙内设有一连接部以电性连接两相邻的该金属导线,该连接部与两相邻的该金属导线一体成型形成一合并线;及一绝缘层,包覆于该些金属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任两相邻的该金属导线之间的间隙内设有一连接部以电性连接两相邻的该金属导线,该连接部与两相邻的该金属导线一体成型形成一合并线;及 一绝缘层,包覆于该些金属导线。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包括数条讯号信号线及数条非信号线,任两相邻的该非信号线之间的间隙内设有该连接部以电性连接两相邻的该非信号线,该连接部与两相邻的该非信号线一体成型形成该合并线,该合并线的线宽大于该信号线的线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形成数个接触面,该合并线末端外露于该绝缘层形成数个导接面,该导接面的宽度大于该接触面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面的宽度至少大于该接触面的宽度的二倍大,使该导接面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内的至少二导电端子搭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玉城蔡旺昆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