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7360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其包括:电路板、异方向性导电胶、第一软性排线及第二软性排线,其中电路板上设有数个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异方向性导电胶设置于该些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上。第一软性排线设有数个第一导电接点,该些第一导电接点对应于该些第一接触点贴合于异方向性导电胶上。第二软性排线设有数个第二导电接点,该些第二导电接点对应于该些第二接触点贴合于异方向性导电胶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二条长度不同的软性排线的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 FFC)为一种讯号传输用组件,本身具有可任意挠曲、高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软性排线与连接器搭配使用,以将讯号由一端传递至另外一端,达到讯号传递的目的。一般软性排线分为三层结构,由上而下依序为上绝缘层、导线层及下绝缘层的层迭方式,导线层内数条扁平铜线是平行排列分离设置,并部份外露于软性排线前后两端以 形成导接点,当软性排线连接于两系统间时,软性排线前端上的数个导接点与其中一系统的连接器电性接触,而每一导接点所接收到的讯号会传递至软性排线后端上所相对应的导接点上,且向另一系统的连接器传递,以形成一对一的讯号传递。然而,随着电子产品不断朝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等移动式电子装置中,为了配合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的空间设计,现有位于电路板上的二颗单独设置的连接器已经整合成一颗独立的连接器,所以原来所使用的具有一对一导接点形态的软性排线已无法满足现今最新的连接器设计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使软性排线能够配合于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空间设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对接端及一搭接端,该搭接端上设有数个第一接触点与数个第二接触点;一异方向性导电胶(ACF),设置于该电路板的搭接端上的该些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上;一第一软性排线,设置于该异方向性导电胶上,该第一软性排线设有数个第一导电接点,该些第一导电接点对应于该些第一接触点贴合于该异方向性导电胶上;及一第二软性排线,设置于该异方向性导电胶上,该第二软性排线设有数个第二导电接点,该些第二导电接点对应于该些第二接触点贴合于该异方向性导电胶上。所述第一与第二软性排线分别包括平行排列的数条第一与第二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第一与第二金属导线的第一与第二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的侧缘至最邻近的该第一金属导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留部,该第二软性排线邻近于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第二绝缘层的侧缘至最邻近的该第二金属导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留部,该第一预留部与该第二预留部的宽度总和不大于相邻该第一接触点与该第二接触点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有多个开口露出部份第一金属导线以形成第一导电接点。所述第一金属导线外露于该第一绝缘层以形成第一导电接点。所述电路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一补强板及设置于该补强板上的数条导电部,且该些导电部自该对接端延伸至该搭接端。所述第一导电接点的宽度不大于该第一接触点的宽度。所述第二导电接点的宽度不大于该第二接触点的宽度。所述第一软性排线的长度不等于该第二软性排线的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是利用异方向性导电胶将二条不同的软性排线同时电性贴合于单一电路板上,如此即可形成一对多的导接点接头形态,以解决现有软性排线无法配合于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空间设计的问题。此外,为了配合于对接连接器设置于不同的位置上,亦可以使用二条长度不同的软性排线来解决二颗连接器彼此相对位置距离差异的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A为图2中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的第一软性排线末端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3B为图2中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的第二软性排线末端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I中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2中电路板与第一软性排线及第二软性排线之间组配关系的俯视图;图6为图I中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与多个连接器组装结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I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1,此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I包括电路板2、异方向性导电胶(ACF) 3、第一软性排线4及第二软性排线5。电路板2为一补强板21及设置于补强板21上的数条导电部22,此补强板2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对接端211及一搭接端212,该些导电部22自对接端211延伸至搭接端212,该些导电部22于该搭接端212上形成数个第一接触点221与数个第二接触点222。为了增加其它设计的选择性,亦可在补强板21与导电部22之间形成一绝缘层23,在本实施例中,此电路板2为补强板21及数条导电部22所组合而成,然不限于此,电路板2亦可为软性印刷电路板(FPC)或一般的印刷电路板(PCB)。异方向性导电胶(ACF)3设置于电路板2的搭接端212上,且此异方向性导电胶3覆盖于该些第一接触点221与第二接触点222上。第一软性排线4设置于异方向性导电胶3上,其包括平行排列的数条第一金属导线41及包覆该些第一金属导线41的第一绝缘层42,此些第一金属导线41的前后两端分别外露于第一绝缘层42以形成数个第一导电接点411,该些第一导电接点411对应于该些第一接触点221贴合于异方向性导电胶3上,其中第一绝缘层42的一侧缘421至最邻近的第一金属导线4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留部422,由另一侧缘421至最邻近的第一金属导线41之间的距离为正常预留部423。在本实施例中,正常预留部423的宽度大于相邻二第一金属导线41之间的间距大小,第一预留部422的宽度大约只有相邻二第一金属导线41之 间的间距的二分之一,第一预留部422的宽度小于正常预留部423的宽度,所以第一软性排线4的二侧部份所预留的第一绝缘层42的宽度是不等同的。第二软性排线5设置于异方向性导电胶3上,其包括平行排列的数条第二金属导线51及包覆该些第二金属导线51的第二绝缘层52,此些第二金属导线51的前后两端分别外露于第二绝缘层52以形成数个第二导电接点511,该些第二导电接点511对应于该些第二接触点222贴合于异方向性导电胶3上,其中第二绝缘层52的一侧缘521至最邻近的第二金属导线51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留部522,由另一侧缘521至最邻近的第二金属导线51之间的距离为正常预留部523。在本实施例中,正常预留部523的宽度大于相邻二第二金属导线51之间的间距大小,第二预留部522的宽度大约只有相邻二第二金属导线51之间的间距的二分之一,第二预留部522的宽度小于正常预留部523,所以第二软性排线5的二侧部份所预留的第二绝缘层52的宽度是不等同的。如图5所示,由于在第一软性排线4的一侧部份形成有第一预留部422,在第二软性排线5邻近于第一软性排线4的一侧部份形成有第二预留部522,且第一预留部422与第二预留部522的宽度总和不大于相邻第一接触点221与第二接触点222之间的间距223,如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路板,该电路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对接端及一搭接端,该搭接端上设有数个第一接触点与数个第二接触点; 一异方向性导电胶,设置于该电路板的搭接端上的该些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上; 一第一软性排线,设置于该异方向性导电胶上,该第一软性排线设有数个第一导电接点,该些第一导电接点对应于该些第一接触点贴合于该异方向性导电胶上;及 一第二软性排线,设置于该异方向性导电胶上,该第二软性排线设有数个第二导电接点,该些第二导电接点对应于该些第二接触点贴合于该异方向性导电胶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与第二软性排线分别包括平行排列的数条第一与第二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第一与第二金属导线的第一与第二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的侧缘至最邻近的该第一金属导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留部,该第二软性排线邻近于该第一软性排线的该第二绝缘层的侧缘至最邻近的该第二金属导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留部,该第一预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淳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