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维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111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两维传感器,它包括上端弹性体和下端弹性体,上端弹性体包括上端固定端、上端承压端和上端应变区,所述上端应变区设有上端应变计和上端密封胶;下端弹性体包括下端固定端、下端承压端和下端应变区;所述下端应变区设有下端应变计和下端密封胶;所述的上端固定端与下端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上端承压端与下端承压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上端应变区与下端应变区互相垂直;在上端弹性体与下端弹性体上分别开设有上端固定孔、下端固定孔。改进后的两维传感器的弹性体能测试Z轴和Y轴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
,特别是一种两维传感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传感器各式各样,但传感器上功能比较单一,只能测试一个方向(Z轴或Y轴)上的力。日常操作人员在测试完一个方向上的力,还要重新换上另一款传感器来测试另一个方向上的力,这也往往会给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带来错误,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测试两个不同方向上力功能的两维传感器;因此,它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两维传感器,它包括上端弹性体和下端弹性体,上端弹性体包括上端固定端、上端承压端和上端应变区,所述上端应变区设有上端应变计和上端密封胶;下端弹性体包括下端固定端、下端承压端和下端应变区;所述下端应变区设有下端应变计和下端密封胶;所述的上端固定端与下端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上端承压端与下端承压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上端应变区与下端应变区互相垂直;在上端弹性体与下端弹性体上分别开设有上端固定孔、下端固定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端承压端与下端承压端之间的间隙是从上端承压端延伸至上端固定端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端固定端与下端固定端呈一体制造。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上端应变区开设在上端弹性体的上表面;所述的下端应变区开设在下端弹性体的侧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端固定孔开设在上端承压端的上表面上,下端固定孔开设在下端承压端的侧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端弹性体的侧面开设有上端通孔,下端弹性体下表面开设有下端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端通孔设于上端应变区的正下方;所述下端通孔设于下端应变区的后侧方。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端固定端处开设有孔,该孔与下端形变区相连通。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有上端弹性体和下端弹性体,可以分别测试Z轴和Y轴方向上的力;因此,它具有测试两个不同方向上力的功能,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用更换传感器,给工作带来了简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两维传感器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两维传感器的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两维传感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两维传感器,它包括上端弹性体I和下端弹性体2。所述的上端弹性体I包括上端固定端11和上端承压端12,下端弹性体2包括下端固定端21和下端承压端22 ;所述上端固定端11与下端固定端21呈一体制造;所述上端承压端12与下端承压端22之间有一条从上端承压端12处延伸至上端固定端12处的间隙3。该间隙3是给上端弹性体I产生变形提供的空间。在上端固定端11处设有一个圆孔15且该圆孔15与下端应变区23相连通。所述上端弹性体I的上表面开设有上端应变区13,在上端应变区13上放置上端应变计131,上端应变计上再用上端密封胶132覆盖;下端弹性体2的两侧面开设有下端应变区23,在下端应变区23上放置下端应变计231,下端应变计上在用下端密封胶232覆盖;所述的上端应变区13与下端应变区23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所述上端弹性体I的侧面开设有两个上端通孔14且两个上端通孔14是连通的,该两通孔14位于上端应变区13的正下方;外面施加的变应力集中在两上端通孔14处从而使上端弹性体I产生形变;所述下端弹性体2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下端通孔24且两个下端通孔24是连通的,该两通孔24位于下端应变区23的后侧;外面施加的变应力集中在两下端通孔24处从而使下端弹性体2产生形变。在上端弹性体I的上端承压端12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两个上端固定孔121,该上端固定孔121固定在固定板上,使Y方向上的力作用在下端弹性体2上。在下端弹性体2的下端承压端22的侧面上开设有两个下端固定孔221,该下端固定孔221固定在固定板上,使Z方向上的力作用在上端弹性体I上。本技术下端弹性体2工作,两个上端固定孔121固定在固定板上,从Y方向上施加一个力作用在下端弹性体2的侧面上,作用力集中在下端弹性体2两下端通孔24处,使下端弹性体2产生形变,下端弹性体2的下端应变区23处的下端应变计231收集形变信号。本技术上端弹性体I的工作原理跟上述下端弹性体2的工作原理一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端弹性体(1)和下端弹性体(2),上端弹性体(1)包括上端固定端(11)、上端承压端(12)和上端应变区(13),所述上端应变区(13)设有上端应变计(4)和上端密封胶(5);下端弹性体(2)包括下端固定端(21)、下端承压端(22)和下端应变区(23);所述下端应变区(23)设有下端应变计(7)和下端密封胶(6);所述的上端固定端(11)与下端固定端(21)固定连接;所述的上端承压端(12)与下端承压端(22)之间设有间隙(3);所述上端形变区(13)与下端形变区(23)互相垂直;上端弹性体(1)与下端弹性体(2)上分别开设有上端固定孔(121)、下端固定孔(2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端弹性体(I)和下端弹性体(2),上端弹性体(I)包括上端固定端(11 )、上端承压端(12)和上端应变区(13),所述上端应变区(13)设有上端应变计(4)和上端密封胶(5);下端弹性体(2)包括下端固定端(21)、下端承压端(22)和下端应变区(23);所述下端应变区(23)设有下端应变计(7)和下端密封胶(6);所述的上端固定端(11)与下端固定端(21)固定连接;所述的上端承压端(12)与下端承压端(22)之间设有间隙(3);所述上端形变区(13)与下端形变区(23)互相垂直;上端弹性体(I)与下端弹性体(2)上分别开设有上端固定孔(121)、下端固定孔(22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两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承压端(12)与下端承压端(22 )之间的间隙(3 )是从上端承压端(12 )延伸至上端固定端(11)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两维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林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洋传感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