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其具有沿直线设置的输送轨道,此输送轨道的下方设有沿直线排布的处理槽组,此处理槽组包括依序相邻设置的热浸除油槽、第一水洗槽、酸洗槽、第二水洗槽、钝化槽、第三水洗槽、洗铅槽和第四水洗槽,输送轨道上配套设置有可沿输送轨道往复移动并具有可升降挂具的电动输送机构,此电动输送机构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其工作。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电动输送机构依次对装有铜制品的周转筐进行升降或移动,使周转筐按照铜制品表面处理的要求,依次浸入各个相应的处理槽,对铜制品进行相应的表面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工人劳动强度较低、生产效率较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铜制品的表面处理,具体是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铜制品在生产、贮运与使用过程中被腐蚀或变色,提高铜制品在大气中的耐蚀性能,人们需要对铜制品进行表面处理,铜制品的表面处理通常包括脱脂、酸洗、钝化、洗铅等工序。现有铜制品表面处理工艺中,脱脂、酸洗、钝化、洗铅等工序一般是在不同的车间内完成的,各车间设有相应的处理槽,铜制品在一个车间的处理槽内完成相应的处理后,再由周转筐转到下一工序的车间内进行相应的处理。这种表面处理工艺,由于各工序是在不 同的车间内完成的,铜制品在各车间之间搬动很麻烦,工人劳动强度较大,而且,为了防止刚出处理槽的铜制品在周转过程中沿途滴洒处理液,完成一个工序后,铜制品一般要静置一定时间,再周转到下一工序的车间,从而导致处理周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其无需在各车间周转铜制品,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具有沿直线设置的输送轨道,此输送轨道的下方设有沿直线排布的处理槽组,此处理槽组包括依序相邻设置的热浸除油槽、第一水洗槽、酸洗槽、第二水洗槽、钝化槽、第三水洗槽、洗铅槽和第四水洗槽,上述输送轨道上配套设置有可沿输送轨道往复移动的电动输送机构,此电动输送机构具有可升降的挂具,此电动输送机构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其工作。上述电动输送机构为电葫芦。还包括烟雾收集系统,此烟雾收集系统包括烟雾收集器、管道和喷淋系统,上述烟雾收集器分别对应于上述酸洗槽和上述钝化槽进行设置,上述各烟雾收集器分别通过上述管道连接至污水处理池,上述喷淋系统设置于上述管道内,用以对通过的烟雾进行喷淋,使烟雾凝成液滴流入污水处理池。上述处理槽组的一侧设有供操作者行走的人行走道,以此侧为外侧,上述烟雾收集器分别设置于上述酸洗槽和钝化槽的内侧。上述管道包括支管、汇总管和回流管,上述汇总管水平设置于流水线所在车间的顶部,上述支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相应的上述烟雾收集器,上述支管的另一端分别向上延伸连接至上述汇总管,上述汇总管的一端连接上述回流管的一端,上述回流管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上述污水处理池,上述喷淋系统设置于上述汇总管与上述回流管的交汇处。 上述喷淋系统的上方设置有排气口,上述回流管连接有将废气吹向上述排气口的鼓风机。上述第一水洗槽、第二水洗槽、第三水洗槽和第四水洗槽分别有两道,且上述第四水洗槽的后一道为热水槽。上述酸洗槽包括依序设置的硝酸槽和盐酸槽,上述钝化槽包括依序设置的两道酪酐酸槽。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将与铜制品表面处理的各工序对应的处理槽组沿直线依序相邻设置在一起,并配有输送轨道和电动输送机构,工作时,铜制品放置于周转筐,周转筐挂在电动输送机构的挂具上,在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电动输送机构依次对周转筐进行升降或移动,使周转筐按照铜制品表面处理的要求,依次浸入各个相应的处理槽,对铜制品进行相应的表面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具有工人劳动强度较低、生产效率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省略输送轨道、烟雾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池等)。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如图1、2所示,包括输送轨道I、处理槽组2、人行走道3和烟雾收集系统4。输送轨道I通过支架10架设于车间的上部,沿直线设置,输送轨道I上配套设置有电葫芦11,电葫芦11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其工作。处理槽组2位于输送轨道I的下方沿直线排布,处理槽组2包括依序相邻设置的热浸除油槽21、第一水洗槽22、酸洗槽23、第二水洗槽24、钝化槽25、第三水洗槽26、洗铅槽27和第四水洗槽28,处理槽组2的上述各处理槽分别设有排液口,各排液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废水处理池。酸洗槽23包括依序设置的硝酸槽231和盐酸槽232,钝化槽25包括依序设置的两道酪酐酸槽251、252。第一水洗槽22、第二水洗槽24和第三水洗槽26分别有两道;第四水洗槽28也有两道,头一道281为与第一水洗槽22、第二水洗槽24和第三水洗槽26相同的冷水槽,后一道282为热水槽。热浸除油槽21内装有浓度为20-25克/升的常用除油溶液,并配有6台超声波清洗机,除油溶液的温度为65°C左右。硝酸槽231内装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5%的硝酸溶液。盐酸槽232内装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20%的盐酸溶液。酪酐酸槽251、252内均装有浓度为180-200克/升的酪酐酸溶液。洗铅槽27内装有常用洗铅溶液,此常用洗铅溶液可由1:4. 5-5的常用洗铅液与水混合而成。第一水洗槽22、第二水洗槽24、第三水洗槽26和第四水洗槽的头一道281内均装有干净的冷水,第四水洗槽28的后一道282装有80°C的热水。人行走道3设置于处理槽组2的一侧,以此侧为外侧,处理槽组2相对的另一侧为内侧,通过设置于处理槽组2外侧的人行走道3,供操作人员在其上行走、操作。烟雾收集系统4包括烟雾收集器41、管道42、喷淋系统43和鼓风机44。烟雾收集器41分别设于硝酸槽231、盐酸槽232、酪酐酸槽251和酪酐酸槽252的内侧,烟雾收集器41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吸风机,此壳体上设置有网格状进风口,通过此吸风机将由硝酸槽231、盐酸槽232、酪酐酸槽251和酪酐酸槽252挥发出的烟雾沿网格状进风口吸入管道42内。烟雾收集器41的吸风机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其工作。管道42包括支管421、汇总管422和回流管423,汇总管422水平设置于流水线所在车间的顶部,支管421的一端分别连接相应的烟雾收集器41的吸风机的出风口,支管421的另一端分别向上延伸连接至汇总管422,汇总管422的一端连接回流管423的一端,回流管423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污水处理池5。喷淋系统43设置于汇总管422与回流管423的交汇处(喷淋系统43的水源由外界接入),通过此交汇处的气体经喷淋系统43喷淋后,所含的烟雾状有害物质凝成液滴沿回流管423流入污水处理池5。喷淋系统43的上方开设有排气口 424,鼓风机44连接于回流管423上(位于喷淋系统43的下方),用以将达标废气吹向排气口 424,由与排气口 424相连接的烟囱排出。鼓风机44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其工作。本技术的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工作时,操作人员站在人行走道3上,将装有铜制品的周转筐挂在电葫芦11的挂钩上,在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电葫芦11依次对周转筐(装有铜制品)进行升降或移动,使周转筐(装有铜制品)按照铜制品表面处理的工序要求,依次浸入各个相应的处理槽,对铜制品进行相应的表面处理。具体地,各处理工序如下I、通过电葫芦11使周转筐(装有铜制品)下降,浸入热浸除油槽21内的除油溶液中进行超声波清洗3分钟左右;2、通过电葫芦11使周转筐(装有铜制品)上升并沿输送轨道I前进至第一水洗槽22的头一道的上方,再通过电葫芦11使周转筐(装有铜制品)下降,浸入第一水洗槽22的头一道冷水内进行水洗;3、通过电葫芦11使周转筐(装有铜制品)上升并沿输送轨道I前进至第一水洗槽22的后一道的上方,再通过电葫芦11使周转筐(装有铜制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具有沿直线设置的输送轨道,此输送轨道的下方设有沿直线排布的处理槽组,此处理槽组包括依序相邻设置的热浸除油槽、第一水洗槽、酸洗槽、第二水洗槽、钝化槽、第三水洗槽、洗铅槽和第四水洗槽,上述输送轨道上配套设置有可沿输送轨道往复移动的电动输送机构,此电动输送机构具有可升降的挂具,此电动输送机构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其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具有沿直线设置的输送轨道,此输送轨道的下方设有沿直线排布的处理槽组,此处理槽组包括依序相邻设置的热浸除油槽、第一水洗槽、酸洗槽、第二水洗槽、钝化槽、第三水洗槽、洗铅槽和第四水洗槽,上述输送轨道上配套设置有可沿输送轨道往复移动的电动输送机构,此电动输送机构具有可升降的挂具,此电动输送机构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其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动输送机构为电葫芦。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雾收集系统,此烟雾收集系统包括烟雾收集器、管道和喷淋系统,上述烟雾收集器分别对应于上述酸洗槽和上述钝化槽进行设置,上述各烟雾收集器分别通过上述管道连接至污水处理池,上述喷淋系统设置于上述管道内,用以对通过的烟雾进行喷淋,使烟雾凝成液滴流入污水处理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制品表面处理流水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槽组的一侧设有供操作者行走的人行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吉林,洪煌耀,郑孟照,侯军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