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35993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2:54
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利用驱动机构驱动链条炉排组件旋转,将煤渣倾倒在链条炉排组件面上而形成煤渣层,含油废水从煤渣吸附池中由下而上流入煤渣层,水与煤渣的运动方向相反,使含油废水的油污染物被煤渣有效吸附,煤渣可通过出渣机构自落到出渣车送入锅炉燃烧;通过煤渣层吸附的含油废水上清水流入溢水槽,经四格沉淀池自然沉淀,使剩余浮油浮出水面,其它污染物沉入池底,达标水经清水池后接入出水管排放;在沉淀池的外侧还设有排污管并配置排污阀,可定期清除和排放沉淀池中的剩余浮油和其它污染物。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可行,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建设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吸附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
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属废水处理

技术介绍
含油废水中所含的油类物质,包括天然石油、石油产品、焦油及其分馏物,以及食用动植物油和脂肪类。不同行业排出的废水所含油类物质的浓度差异很大。如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油量约为150 1000毫克/升,焦化厂废水中焦油含量约为500 800毫克/升,煤气发生站排出的废水中的焦油含量可达2000 3000毫克/升。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种类很多,一般有气浮法、吸附法、电化学法、絮凝法、生物法、盐析法、电解法、膜分离法、高级氧化法等,其中含油废水用吸附法比较常见,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但关键在吸附材料的应用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活性炭、树脂、纤维等等,虽然吸附性能好,但容易粘结饱和,更换频率高,而且所采用的设备结构复杂、制造困难,造价又大,运行成本高,操作维修不方便,除油效果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它包括长方体的池体,在池体内设有链条炉排组件、出渣机构、煤渣层、进水管、出水管及排污管,所述池体依次由A沉淀池、B沉淀池、C沉淀池、D沉淀池和清水池构成,在清水池上方还设有煤渣吸附池,并相互连成一体,所述链条炉排组件置于A沉淀池、B沉淀池、C沉淀池、D沉淀池的池顶板上,与驱动机构联接旋转、且驱动机构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出渣机构置于煤渣吸附池内,所述煤渣层的煤渣由送渣车卸料之链条炉排组件面上,所述出渣机构出渣口的下方配有出渣车,所述进水管从煤渣吸附池的池壁下部接入、且出水管与清水池的池壁相连,所述池体煤渣进料处的池壁内侧设有溢水槽,所述溢水槽与连通水管相连、且连通水管的另一端接入A沉淀池内,所述排污管的二个接管上分别设有A排污阀和B排污阀,并与B沉淀池和D沉淀池的下部池壁连接。所述的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所述池体内的煤渣层随着链条炉排组件的运动而翻落至煤渣吸附池内的出渣端,所述进水管内的含油废水从煤渣吸附池下部池壁进入,由下而上流入煤渣层,其水流方向与链条炉排组件上的煤渣层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的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所述池体内的A沉淀池、B沉淀池、C沉淀池、D沉淀池和清水池之间的隔墙上设有上下位置交叉的A流水口、B流水口、C流水口和D 流水口。所述的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所述出水管内的水位与煤渣层之上的水位保持一致,所述链条炉排组件宽度为Im I. 5m,所述煤渣层厚度可控制在200_ 300_,所述装置的池体可采用钢砼浇制或钢板焊制。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中1_池体, 2-A沉淀池,3-A流水口,4-B沉淀池,5-B流水口,6-C沉淀池,7-C流水口,8-D沉淀池,9-D 流水口,10-清水池,11-出水管,12-进水管,13-出洛车,14-出渣机构,15-煤渣吸附池,16-煤渣层,17-链条炉排组件,18-送渣车,19-溢水槽,20-连通水管,21-排污管,22-A排污阀,23B排污阀,24-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它包括长方体的池体1,在池体I内设 有链条炉排组件17、出渣机构14、煤渣层16、进水管11、出水管12及排污管21,所述的池体I依次由A沉淀池2、B沉淀池4、C沉淀池6、D沉淀池8和清水池10 构成,在清水池10上方还设有煤渣吸附池15,并相互连成一体。[0011 ] 所述的链条炉排组件17置于A沉淀池2、B沉淀池4、C沉淀池6、D沉淀池8的池顶板上,与驱动机构24联接旋转、且驱动机构24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出渣机构14置于煤渣吸附池15内,煤渣层16的煤渣由送渣车18卸料之链条炉排组件17面上,出渣机构14出渣口的下方配有出渣车13。所述进水管12从煤渣吸附池15的池壁下部接入,出水管11与清水池10的池壁相连。所述的池体I煤渣进料处的池壁内侧设有溢水槽19,溢水槽19与连通水管20相连、且连通水管20的另一端接入A沉淀池2内。所述的排污管21的二个接管上分别设有A排污阀22和B排污阀23,并与B沉淀池4和D沉淀池8的下部池壁连接。本实施例的实施效果所述煤渣层16的煤渣由送渣车18卸料之链条炉排组件17面上,形成煤渣层16 之厚度在200mm 300mm之间;通过驱动机构24带动链条炉排组件17实现同步旋转,使煤渣层16随着链条炉排组件17运动而翻落至煤渣吸附池15内;进水管12内的含油废水从煤渣吸附池15下部池壁进入,由下而上流入煤渣层16,其含油废水的水流方向与链条炉排组件17上的煤渣层16运动方向相反,使含油废水中的油污染物被煤渣层16的煤渣有效吸附;而吸附后的煤渣通过出渣机构14的出渣口自落到出渣车13中,可送入锅炉燃烧;通过煤渣层16吸附的含油废水上清水流入溢水槽19,经连通水管20接入A沉淀池2内,再经A 沉淀池2、B沉淀池4、C沉淀池6、D沉淀池8自然沉淀,使剩余浮油浮在池内水面,达标水经清水池10储存后接入出水管11排放;因A沉淀池2与B沉淀池4、C沉淀池6与D沉淀池8之间的隔墙下部相应设有A流水口(3)和C流水口(7),使二个池互相贯通,并在B沉淀池4和C沉淀池6的池壁外侧下部设有A排污阀22和B排污阀23且与排污管21连接, 可排放池内剩余浮油和其它污染物至污泥处理系统。通过该技术,可将处理后的含油废水可达标排放,装置结构简单,建设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吸附效果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长方体的池体(1),在池体(1)内设有链条炉排组件(17)、出渣机构(14)、煤渣层(16)、进水管(12)、出水管(11)及排污管(21),所述池体(1)依次由A沉淀池(2)、B沉淀池(4)、C沉淀池(6)、D沉淀池(8)和清水池(10)构成,在清水池(10)上方还设有煤渣吸附池(15),并相互连成一体,所述链条炉排组件(17)置于A沉淀池(2)、B沉淀池(4)、C沉淀池(6)、D沉淀池(8)的池顶板上,与驱动机构(24)联接旋转、且驱动机构(24)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出渣机构(14)置于煤渣吸附池(15)内,所述煤渣层(16)的煤渣由送渣车(18)卸料之链条炉排组件(17)面上,所述出渣机构(14)出渣口的下方配有出渣车(13),所述进水管(12)从煤渣吸附池(15)的池壁下部接入、且出水管(11)与清水池(10)的池壁相连,所述池体(1)煤渣进料处的池壁内侧设有溢水槽(19),所述溢水槽(19)与连通水管(20)相连、且连通水管(20)的另一端接入A沉淀池(2)内,所述排污管(21)的二个接管上分别设有A排污阀(22)和B排污阀(23),并与B沉淀池(4)和D沉淀池(8)的下部池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煤渣吸附含油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长方体的池体(1),在池体(I) 内设有链条炉排组件(17)、出渣机构(14)、煤渣层(16)、进水管(12)、出水管(11)及排污管(21),所述池体(I)依次由A沉淀池(2)、B沉淀池(4)、C沉淀池(6)、D沉淀池(8)和清水池(10)构成,在清水池(10)上方还设有煤渣吸附池(15),并相互连成一体,所述链条炉排组件(17)置于A沉淀池⑵、B沉淀池(4)、C沉淀池(6)、D沉淀池⑶的池顶板上,与驱动机构(24)联接旋转、且驱动机构(24)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出渣机构(14)置于煤渣吸附池(15)内,所述煤渣层(16)的煤渣由送渣车(18)卸料之链条炉排组件(17)面上,所述出渣机构(14)出渣口的下方配有出渣车(13),所述进水管(12)从煤渣吸附池(15)的池壁下部接入、且出水管(11)与清水池(10)的池壁相连,所述池体(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夫祁华宝宋国粱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深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