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不锈钢的强化烧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16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粉末316L不锈钢的强化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产品中加入适量、成分合理的烧结活化剂Cu↓[3]P或Fe-Mo-B,并制定合理的烧结工艺。活化剂为Cu↓[3]P:2~8wt%或Fe-Mo-B:2~8wt%;Cu↓[3]P中P含量为13~14%,Fe-Mo-B中Mo含量为30~55%,B含量为2~5%,将烧结活化剂预混到316L不锈钢粉中,用球磨机混料。烧结温度为1200~1350℃,从室温经55~60分钟升温到500℃,保温30~40分钟后继续升温,在110~130分钟后升温到烧结温度,保温85~95分钟,然后开始降温,经55~65分钟降温到800℃,然后随炉冷却到室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活化剂添加量少,改善热塑性和热加工性,适合实际生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粉末冶金
,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粉末316L不锈钢的强化烧结方法。
技术介绍
粉末冶金316L不锈钢零件能否替代致密316L不锈钢零件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它的强度及耐腐蚀性。通常,粉末冶金结构零件组织内部有一定量的残留孔隙。这些残留孔隙会降低零件的强度。粉末冶金工艺不断发展,已有诸如温压、模壁润滑和合金化等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些残留孔隙,增加材料的强度。主要参考文献有Rutz H G,Harejjo F G,Luk S H.“Warm Compactioon Offers High Density at LowCost”.MPR,1994,49(9)40-47等。添加烧结助剂进行烧结,是运用最广、最简便、被研究最广泛的扩散强化烧结过程。如果烧结温度高于活化剂与基体金属共晶温度,就是液相强化烧结。关于所使用的烧结助剂,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元或二元上。一元的如B、Si、Al、Ni;二元如SiC、Cr3C2、CrB、Cu3P、Fe3P(主要文献有Molinari,A^Straffelini,G^Pieczonka,T^Kazior,J.Persistent liquid phase sintering of 316L stainless ste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der Metallurgy,1998,v34,n221-28;Jensen,S K^Maahn,E.Sintering additive for liquid phase sintering of AISI 316L stainless steel.PowderMetallurgy World Congress,1994,VIII 2113-2116)。但这些烧结助剂都有各自的局限,如B含量超过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时,会形成低熔点硼化物共晶,从而显著降低钢的热加工性和塑性(陆世英等.不锈钢.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5);Si含量的提高会使δ铁素体含量增加,同时金属间相也会迅速增多,从而影响钢的性能;而Al却很容易氧化;SiC陶瓷颗粒的加入则会影响不锈钢的塑性;Cr3C2、CrB不容易得到,且它们会使不锈钢的矫顽力随烧结温度升高而普遍降低;8-10%的P的加入又会使钢的延展性降低。有报导采用预合金化提高材料密度(Reen Orville W.Prealloyed stainlesssteel powder for liquid phase sintering.American Patent,US4014680.1977-03-29),这种方法生产的烧结不锈钢密度超过理论密度的95%,但所加合金元素多而复杂(包括≤0.05%C,22~26%Cr,10~24%Ni,2.7~5%Mo,0.1~1%B,≤2.0%Mn,≤2.0%Si)。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316L不锈钢的强化烧结方法。在有效地提高粉末冶金结构材料的密度的同时,解决了以前所加烧结助剂会降低材料的塑性和延展性,或预合金元素太多的问题,使之适合实际生产。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在产品中加入适量、成分合理的烧结活化剂Cu3P或Fe-Mo-B,并制定合理的烧结工艺,具体方法如下1、活化剂用量Cu3P2~8wt%或Fe-Mo-B2~8wt%。2、活化剂的组成和制备Cu3P中P含量为13~14%,采用球磨法制备,粒度≤74μm;Fe-Mo-B中Mo含量为30~55%,B含量为2~5%,先采用高压水雾化法制备合金粉末,然后取≥150μm的粉末作为活化剂粗粉,小于150μm的粉末在酒精或其它有机溶液中球磨48~72小时,得到活化剂细粉。3、活化剂加入的方式将烧结活化剂预混到316L不锈钢粉中,用球磨机混料。球磨罐的转速为50~70转/分,研磨时间为45~65分钟。4、烧结温度及烧结制烧结温度为1200~1350℃。从室温经55~60分钟升温到500℃,保温30~40分钟后继续升温,在110~130分钟后升温到烧结温度,保温85~95分钟,然后开始降温,经55~65分钟降温到800℃,然后随炉冷却到室温。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Cu3P做烧结助剂比国外文献(Datta,P^Upadhyaya,G S.Sintered duplex stainless steels from premixes of 316L and 434L powders with Cr sub 3Csub 2 and CrB.Transactions of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Metals,2000,v53,n6605-610)的添加量少;Fe-Mo-B做烧结助剂时,Fe与基体元素相同,而Mo能形成和稳定铁素体相区,提高钢在还原介质中的耐蚀性,微量B可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性,并改善热塑性和热加工性。在有效地提高粉末冶金结构材料的密度的同时,解决了以前所加烧结助剂会降低材料的塑性和延展性,或预合金元素太多的问题,适合实际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各烧结后样品在40%压下量时所需压缩压强,图中横坐标的1~10是各样品的序号,纵坐标为压缩压强(单位MPa)。所有样品均为1250℃温度下烧结的样品,其中,1#样品为预混0.2%W-special蜡,模具加热至130℃,粉加热至120℃,915MPa压制;2#样品为预混0.2%W-special蜡,模具加热至130℃,粉加热至120℃,801MPa压制;3#样品为预混0.2%W-special蜡,模具加热至130℃,粉加热至120℃,686MPa压制;4#样品为预混2%Fe-Mo-B(细)和0.2%EBS蜡,模具加热至110℃,粉加热至110℃,915MPa压制;5#样品为预混4%Fe-Mo-B(细)和0.2%EBS蜡,模具加热至110℃,粉加热至110℃,915MPa压制;6#样品为预混2%Fe-Mo-B(细)和0.2%EBS蜡,室温915MPa压制;7#样品为预混4%Fe-Mo-B(细)和0.2%EBS蜡,室温915MPa压制;8#样品为预混2%Cu3P和0.2%EBS蜡,模具和粉均加热至110℃,915MPa压制;9#样品为预混6%Cu3P和0.2%EBS蜡,模具和粉均加热至110℃,915MPa压制;10#样品为预混4%Cu3P和0.2%EBS蜡,室温915MPa压制。图2为本专利技术试样A和致密不锈钢试样电极化曲线叠加图。试样A的制备条件是内润滑0.2%EBS蜡;模壁润滑EBS蜡;压制压力915MPa;室温压制;烧结助剂6%Fe-Mo-B(细);烧结温度1250℃;烧结密度7.69g/cm3。致密不锈钢的组成为73.329wt%Fe,17.410wt%Cr,7.891wt%Ni,0.478wt%Si,0.115wt%Mo,0.454wt%Cu,0.100wt%P,0.137wt%Al。在自配置类似人工汗液的溶液中作电极化实验,内有5wt%左右的NaCl,0.5wt%尿素和2wt%的乙酸钠,pH值测试约为7.9。具体实施例方式例1表1 不同Cu3P加入量时样品烧结前后密度变化(压制压力915MPa;内润滑0.2%EBS蜡;模壁润滑EBS蜡;温压温度模具130℃,粉12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末316L不锈钢的强化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产品中加入适量、成分合理的烧结活化剂Cu↓[3]P,并制定合理的烧结工艺,具体方法如下:    a、活化剂用量:Cu↓[3]P:2~8wt%;    b、活化剂的组成和制备:Cu↓[3]P中P含量为13~14%,采用球磨法制备,粒度≤74μm;    c、活化剂加入的方式:将烧结活化剂预混到316L不锈钢粉中,用球磨机混料,球磨罐的转速为50~70转/分,研磨时间为45~65分钟;    d、烧结温度及烧结制:烧结温度为1200~1350℃,从室温经55~60分钟升温到500℃,保温30~40分钟后继续升温,在110~130分钟后升温到烧结温度,保温85~95分钟,然后开始降温,经55~65分钟降温到800℃,然后随炉冷却到室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果世驹杨霞陈邦峰胡学晟魏延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