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994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主要包含有散热座、光学模块、壳体、电源供应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扩散器以及灯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会产生热能的构件主要有光学模块、电源供应模块及无线传输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会产生热能的构件分开设置,藉以降低热能蓄积效应,再利用热传导效率优异的散热座将热能迅速吸收并传导至外部环境空间,搭配可让空气进入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口,使得散除热能的效率及散热效果大幅提升,如此可延长各构件的使用寿命,并使各构件效能长时间有效发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且散热效果优异。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制造技术的突破,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及发光效率大幅提升,因而使得发光二极管逐渐取代传统的灯管而成为新的照明组件,广泛地应用于例如汽车照明装置、手持照明装置、液晶面板背光源、交通号志指示灯、指示广告牌等照明应用。请参考图1,其为传统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传统发光二极管Ia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芯片11a、一基板12a以及一封装体13a,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Ila设置于基板12a上,且与基板12a导接。封装体13a封装发光二极管芯片Ila以及基板12a,藉此以构成可发出特定颜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Ia的运作受一外部驱动电路2a所驱动与控制,因此发光二极管Ia在应用时需与具有该驱动电路2a的载体3a导接,从而进行运作。发光二极管在受外部驱动电路驱动与控制而运作时会衍生散热问题,因此必须有效处理发光二极管散热的问题才能提升发光效率以及降低散热处理的成本。传统解决发光二极管散热问题的方法可粗略地区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为发光二极管内部的散热机制,另外一种则为发光二极管外部的辅助散热机制。发光二极管内部散热机制一般是在封装体内部设置导热组件,以将内部发光二极管芯片于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封装体外部,而发光二极管外部的辅助散热机制则通常可利用散热器或风扇的设置来辅助发光二极·管进行散热。虽然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可利用内部散热机制及/或外部辅助散热机制来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散热,但这些散热机制所能处理的热能有限,且无法有效地降低发光二极管的操作温度,因而影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且增加散热处理的成本。此外,由于发光二极管需利用外部散热机制来辅助散热,因此不利于发光二极管与具驱动电路的载体间的连接、配置以及应用。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失且可以降低发光二极管操作温度以及提升应用性的机制,实为相关
者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主要包含有一散热座,具有一第一面及在该第一面反面的一第二面;一发光模块,位于该散热座的该第一面;一壳体,对应于该第二面并与该散热座接合固定,该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壳体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气口 ;一电源供应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位于该第二面之下,该电源供应模块包含有一发光模块驱动电路;一无线传输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位于该第二面之下;以及一扩散器,对应于该第一面并与该散热座接合固定。本技术中会产生热能的构件主要有发光模块、电源供应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其中该发光模块为一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散热座的表面可以涂布散热膏,该散热膏涂布于该第一面。本技术把会产生热能的构件分开设置,藉以降低热能蓄积效应,再利用热传导效率优异的散热座将热能迅速吸收并传导至外部环境空间,搭配可让空气进入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口,使得散除热能的效率及散热效果大幅提升,如此可延长各构件的使用寿命。并使各构件效能长时间能有效发挥。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散热座不意图;图5A为利用凹凸缘卡合固定的扩散器与散热座或散热座之上的环形构件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B为本技术的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侧面剂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散热鳍片的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以及图8A为将壳体及散热鳍片组设在一起的勾部及勾槽的局部放大视图;图8B为本技术的散热鳍片与壳体相组接的一实施例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散热座101 第一面103 第二面105 柱体107散热鳍片1071分支结构109 座体10如斜面部111固定板Illa 固定孔113 勾槽20光学模块30 壳体301容置空间303 气口305 支架307 勾部40电源供应模块50无线传输模块60扩散器70 灯头Ia发光二极管Ila发光二极管芯片12a 基板13a封装体2a外部驱动电路3a 载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组件符号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的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的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的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主要包含有散热座10、光学模块20、壳体30、电源供应模块40、无线传输模块50、扩散器60以及灯头70。参考图4,图4为本技术的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散热座不意图。散热座10具有第一面101及在第一面101的相反面的第二面103,其中散热座10由柱体105及散热鳍片107构成,散热鳍片107以柱体105为中心而向外以辐射状排列设置,相邻的散热鳍片107之间相隔有间距,其中散热鳍片107的外端向外并延设有分支结构1071,如此可增加散热鳍片107的散热面积,且散热鳍片107的两侧面呈高低起伏状,概呈为波浪状及锯齿状,当散热鳍片107的两侧面呈现高低起伏状时,与两侧面呈平整表面相比之下,散热鳍片107的两侧面的表面积会增加许多,换言之,散热鳍片107有更大用以散逸热能的散热面积,因此散热座10的散热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其中,该散热座10是以实心铝材所制成。参考图5,图5为本技术的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侧面剖视图。光学模块20位于散热座10的第一面103上,光学模块20的较佳设置位置可以是在散热座10的第一面103的中心处。其中散热座10的第一面103上可涂布有散热膏(图未显示),由前文所述可知,散热膏会介于光学模块20及第一面103之间,而光学模块20发光时所产生的热能会被散热膏直接吸收,并将热能传导至散热座10,最后经由散热鳍片107将热能散逸出去。其中,光学模块20可以是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壳体30与第二面103相对应并与散热座10藉螺丝80接合固定,壳体30内部具有容置空间301,且壳体30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散热口 303。请参考图3,电源供应模块40位于容置空间301中并对应于第二面103,电源供应模块40至少包含用以驱动光学模块220的光学模块驱动电路(图未显不),而无线传输模块50亦位于容置空间301中并对应于第二面103,其中电源供应模块40及无线传输模块50的配置方式可以参考图3,将电源供应模块40设置于散热座10及无线传输模块50之间。要注意的是,上述的电源供应模块40与无线传输模块50的配置方式视实际需要而定,在此仅是说明用的实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壳体30内可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多层式散热结构的多层式阵列型发光二极管光引擎,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散热座,具有一第一面及在该第一面反面的一第二面;一发光模块,位于该散热座的该第一面;一壳体,对应于该第二面并与该散热座接合固定,该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壳体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气口;一电源供应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位于该第二面之下,该电源供应模块包含有一发光模块驱动电路;一无线传输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位于该第二面之下;以及一扩散器,对应于该第一面并与该散热座接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仲孚吴永富刘奎江
申请(专利权)人:盈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