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活性物质的评价方法和负极活性物质技术

技术编号:830419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对于稳定实现具有所希望性能的电池有用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含下述工序(A)~(D):(A)对在高结晶性碳质粒子的表面上至少局部具有低结晶性碳材料的复合碳体的试样在波长532nm下进行显微拉曼分析n次(n为20以上);(B)针对由各次显微拉曼分析得到的拉曼光谱求出D带的强度ID与G带的强度IG的比值R(ID/IG);(C)求出R值为0.2以上的分析次数m;以及,(D)求出m相对于总分析次数n的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其它电池用的负极活性物质。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正极和负极、和介于这两电极间的电解质,通过该电解质中的锂离子在两电极间穿梭来进行充放电。该负极含有能够可逆性吸藏和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作为该负极活性物质,主要使用调制成微粒状的各种碳材料。作为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负极材料的技术文献,可以列举出专利文献I。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1397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其性能(充放电特性,耐久性等)会受到负极性能的显著影响,所以需要负极性能的提高和稳定化。作为能够形成高性能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已经研究了例如,在高结晶性碳质粒子的表面上附着了低结晶性碳材料的复合碳体。但经本专利技术人的发现,在使用这种负极活性物质时,不能稳定实现具有目标的上限充电电流密度(不使容量显著降低时流通的最大充电电流密度)和/或在充电状态下的高温保存性的电池,在电池间(典型地是,在使用制造批次不同的负极活性物质而得的电池间)有时出现显著变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对于稳定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畑浩二井上薰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