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执行微生物/病毒的去除并且实现压力损失的降低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装置(100)具备:风路框体(10);充电部高压电极(2),对引入风路框体(10)内的浮游微生物进行充电;充电部接地电极(3),与充电部高压电极(2)对置设置;亲水性过滤器(6),对通过充电部高压电极(2)充电的浮游微生物进行捕捉;捕捉/灭活部高压电极(5),对亲水性过滤器进行感应,且对捕捉到的病毒进行灭活;以及捕捉/灭活部接地电极(7),与捕捉/灭活部高压电极(5)对置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在空间中浮游的微生物、病毒进行捕捉并使其灭活的。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就存在对在空间中浮游的微生物、病毒进行去除的浮游微生物/浮游病毒去除装置。作为这种装置,公开了如下浮游微生物/浮游病毒去除装置从上风侧以电晕充电部、高压电极、过滤器、与过滤器相接的电极的顺序进行配置,抵消在工作期间的电荷蓄积的影响,能够在整个长寿命中提供高去除效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另外,公开了如下浮游微生物/浮游病毒去除装置从上风侧以预过滤器、充电部、光触媒过滤器、紫外线灯、病毒捕捉过滤器、静电过滤器的顺序进行配置,能够长时间维持流感病毒等病原病毒的捕捉、灭活功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I :日本特表2007-512131号公报(第7页17行 第10页30行、第I图等)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188214号公报(第7页41行 第8页51行、第I图等)但是,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浮游微生物/浮游病毒去除装置中,附着于过滤器的微生物、病毒会受到电场力而再次飞散。其结果,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浮游微生物/浮游病毒去除装置中,存在浮游微生物、浮游病毒的捕捉效果会降低这样的问题点。另外,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浮游微生物/浮游病毒去除装置中,还存在如下问题点为了防止由过滤器捕捉的微生物、病毒增殖,需要进行对过滤器进行清洁等维护作业。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浮游微生物/浮游病毒去除装置中,为了去除浮游微生物及浮游病毒,设置了光触媒过滤器、滴水式过滤器、静电过滤器这三枚过滤器。其结果,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浮游微生物/浮游病毒去除装置中,存在压力损失增大,产生能量损失和噪音等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执行微生物/病毒的去除、并且实现压力损失的降低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风路框体;第一高电压施加电极,被施加电压,并对弓丨入到所述风路框体内的浮游微生物进行充电;第一对置电极,与所述第一高电压施加电极对置设置;过滤器,对通过所述第一高电压施加电极充电的浮游微生物进行捕捉;第二高电压施加电极,被施加电压,并对所述过滤器进行感应,且对捕捉到的病毒进行灭活;以及第二对置电极,与所述第二高电压施加电极对置设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将浮游微生物引入风路框体内的工序;对引入到所述风路框体内的浮游微生物进行充电的工序;由被感应的亲水性过滤器对所述被充电的浮游微生物进行捕捉的工序;以及利用等离子体对由所述亲水性过滤器捕捉的浮游微生物进行灭活的工序,重复执行这些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能够以低压损对空气中浮游的微生物、病毒进行捕捉,能够对空气中浮游的微生物、病毒进行充电之后捕捉,并通过放电对捕捉到的病毒进行灭活,能够一直保持捕捉了微生物、病毒的部分的卫生。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 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执行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图4是将调查电场强度(kV/cm)与短暂性病毒捕捉率(%)的关系而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图表化的图。图5是将调查施加到充电部高压电极的电压极性对短暂性病毒捕捉率(%)和臭氧产生浓度(ppm)带来的影响而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图表化的图。图6是将调查施加到充电部高压电极及捕捉/灭活部高压电极的电压的极性对短暂性病毒捕捉率(%)带来的影响而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图表化的图。图7是将调查充电部高压电极和风速对短暂性病毒捕捉率带来的影响而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图表化的图。图8是将比较了利用臭氧处理捕捉到的病毒的生存率的情况与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捕捉到的病毒的生存率的情况而得到的结果图标化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亲水性过滤器的结构例的图。·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2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2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2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3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25是表示对充电部高压电极施加的电压的波形例的图。图2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4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27是变化温度/湿度来示出了流感病毒的生存率的变化的图。图28是表示基于粒径的粒子捕集率的特征的图。图29是表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4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追加了传感器及控制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30是将捕捉/灭活部高压电极与亲水性过滤器之间的距离对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时产生的臭氧气体浓度和使病毒灭活率为99%时所需要的处理时间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图表化的图。图3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A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3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6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3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6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执行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图3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7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35是将风对利用等离子体的病毒灭活时的影响进行了图表化的图。图3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8所涉及的微生物/病毒的捕捉/灭活装置的概略纵剖面结构的剖视图。图37是表示充电/灭活高压电源的结构的结构图。符号说明I送风机;2充电部高压电极;3充电部接地电极;4可变型高电压电源;5捕捉/灭活部高压电极;5A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村泰宏,太田幸治,野村亚加音,齐木步,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