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板与外部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构造、以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178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电路基板与外部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构造,其具备引线与应力缓和部。引线对电路基板与外部连接器进行电连接。构成为供外部连接器相对于引线进行插拔。在将外部连接器相对于引线进行插拔时,应力缓和部对经由引线而施加于电路基板的应力进行缓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基板与外部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构造、以及供外部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06-344458号公报中,公开有使用了表面实装型电连接器的接触件(引线)的配线板(电路基板)、与对象电连接器(外部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构造。表面实装型电连接器的接触件的一端部,具有利用焊锡而与配线板的接触垫接合的接合部。上述接触件的另一端部,具有与对象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接触的连接部。并且,利用焊锡来对接合部与接触垫进行接合,并且使连接部与对象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接触,从而配线板与对象电连接器经由表面实装型电连接器的接触件而电连接。 然而,日本特开2006-344458号公报中,当相对于表面实装型电连接器的接触件将对象电连接器进行插拔时,对表面实装型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施加力。施加于该接触件的力作为应力而施加于配线板,从而存在配线板破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电路基板与外部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构造、以及连接器,即,在相对于引线而插拔外部连接器时,能够对经由引线而施加于电路基板的应力进行缓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路基板与外部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构造具备引线与应力缓和部。上述引线对上述电路基板与上述外部连接器进行电连接。构成为供上述外部连接器相对于上述引线进行插拔。在将上述外部连接器相对于上述引线进行插拔时,上述应力缓和部对经由上述引线而施加于上述电路基板的应力进行缓和。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的连接器具备引线、连接器连接部以及应力缓和部。上述引线对电路基板与外部连接器进行电连接。构成为供上述外部连接器相对于上述引线进行插拔。上述连接器连接部与上述外部连接器连接。在将上述外部连接器相对于上述引线进行插拔时,上述应力缓和部对经由引线而施加于上述电路基板的应力进行缓和。附图说明图I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的局部剖开剖视图。图IB是将图IA的引线周边局部放大的剖视图。图2A是表示在图IA的电路基板上涂布有焊锡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2B是表示在焊锡上配置有第二连接端子形成部的焊锡接合面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2C是表示通过回流方式来焊接电路基板与第二连接端子形成部的焊锡接合面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引线周边局部放大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夹入图3的金属端子之前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引线周边局部放大的剖视图。图6是将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引线周边局部放大的剖视图。图7是将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引线周边局部放大的剖视图。图8A是表示在插通孔的内侧充填有焊锡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8B是表示在插通孔中插通有引线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SC是表示利用回流方式焊接电路基板与引线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I及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IA所示,电动压缩机10的壳体H通过将图IA左侧的呈有盖筒状的铝制的排出壳体11、与呈有底筒状的铝制的吸入壳体12接合来形成。在吸入壳体12中的底部侧的周壁,形成未图示的吸入口,并且吸入口与未图示的外部制冷剂回路连接。在排出壳体11的盖(图IA的左侧)形成排出口 14,并且排出口 14与外部制冷剂回路连接。在吸入壳体12内,收容有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部15 (图IA中虚线表示)、与作为用于驱动压缩部15的驱动部的电动马达16。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尤其图示省略,但压缩部15由固定于吸入壳体12内部的固定涡旋、以及与固定涡旋对置配置的可动涡旋构成。在吸入壳体12的内周面固定定子17 (固定件)。定子17通过在固定于吸入壳体12的内周面的定子铁芯17a的齿(未图示)上卷绕线圈17b来构成。并且,在吸入壳体12内,旋转轴19以插通在定子17内的状态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该旋转轴19上固接有转子18 (旋转件)。在吸入壳体12的周壁,以与吸入壳体12的底壁12a接连的方式遍及全周形成有凸缘部12f,该凸缘部12f沿与旋转轴19的轴线L正交的方向向外侧延伸。在凸缘部12f上形成有多个(图IA中示出两个)内螺纹孔121f。并且,在吸入壳体12的底壁12a的外表面,立起设置有两个呈圆筒状的支承部12c。在各支承部12c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孔121c。在两个支承部12c上配设有变换器20的电路基板20a。电路基板20a以从底壁12a离开的状态被支承部12c支承。电路基板20a配置为使该电路基板20a的实装面与旋转轴19的轴向正交。在电路基板20a上设有电动马达16的驱动控制电路(所谓变换器电路),并且电连接有开关元件、过滤用线圈以及电容(均未图示)。在电路基板20a上形成两个插通孔20b,并且将穿过了各插通孔20b的作为紧固部件的螺栓BI旋合于对应的支承部12c的内螺纹孔121c,来将电路基板20a紧固于各支承部12c。如图IB所示,在吸入壳体12的底壁12a,固定设置有作为罩的变换器罩21,该变换器罩21—面呈开口、且在内部收容变换器20 (电路基板20a)。变换器罩21具有形成其框架的铝制的金属罩22。金属罩22具有沿旋转轴19的轴向延伸的环状的外周部形成筒部22a。并且,金属罩22具有底壁部形成部22b,该底壁部形成部22b连接于外周部形成筒部22a的与吸入壳体12侧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且沿与外周部形成筒部22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向内侧延伸。另外,金属罩22具有环状的连接器连接部22c,该连接器连接部22c与底壁部形成部22b接连、并且沿旋转轴19的轴向延伸。并且,金属罩22具有环状的金属罩凸缘部22d,该金属罩凸缘部22d与外周部形成筒部22a的吸入壳体12侧端部接连、并且沿与外周部形成筒部22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向外侧延伸。在金属罩凸缘部22d上,且在与凸缘部12f的内螺纹孔121f对置的部位形成有插通孔221d。金属罩22配置为包围电路基板20a。在连接器连接部22c的内侧,以与连接器连接部22c —体化的状态设有树脂材料制的保持部23。在底壁部形成部22b的内表面221b上,与金属罩22 (底壁部形成部22b)一体地设有树脂材料制的内侧绝缘部24。内侧绝缘部24与保持部23接连、并且以从保持部23沿着底壁部形成部22b的内表面221b的方式延伸。在外周部形成筒部22a的内周面221a上,与金属罩22 (外周部形成筒部22a) —体地设有树脂材料制的内周侧绝缘部25。内周侧绝缘部25与内侧绝缘部24接连,并沿外周部形成筒部22a的内周面221a延伸。在金属罩凸缘部22d的端面222d上,与金属罩22 (金属罩凸缘部22d) —体地设有树脂材料制的密封用凸缘部26。密封用凸缘部26与内周侧绝缘部25的吸入壳体12侧 端部接连,并沿金属罩凸缘部22d的端面222d呈环状地延伸。在密封用凸缘部26上,且在与凸缘部12f的内螺纹孔121f以及金属罩凸缘部22d的插通孔221d对置的部位,形成有插通孔261。因而,本实施方式中,由金属罩22、保持部23、内侧绝缘部24、内周侧绝缘部25以及密封用凸缘部26来构成变换器罩21。通过将穿过了金属罩凸缘部22d的插通孔221d以及密封用凸缘部26的插通孔261的螺栓28,旋合于凸缘部12f的内螺纹孔121f,来将变换器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构造,其是电路基板与外部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构造,其中,具备:引线,其对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外部连接器进行电连接,并构成为供所述外部连接器相对于该引线进行插拔;以及应力缓和部,在所述外部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引线进行插拔时,该应力缓和部对经由所述引线而施加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应力进行缓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干雄都筑正宪江波慎吾木下雄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