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178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6:28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一插座电连接器及一插头电连接器。该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舌板;多根第一导电端子,其中位于第一舌板上表面的第一导电端子与位于第一舌板下表面的第一导电端子呈上下交错排列设置。一插头电连接器,至少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该第二绝缘本体中部的一第三对接腔;多根第三导电端子,其中位于第三对接腔上侧的第三导电端子与位于第三对接腔下侧的第三导电端子呈上下交错排列设置。该插座电连接器与该插头电连接器对应插接配合,可使多根第一导电端子与多根第三导电端子形成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视频源设备与显示设备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ー种具有改良的信号和电カ传输结构的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插座电连接器及与之相对应的ー插头电连接器,可将一信号线缆连接器和一电源线缆连接器整合到一起,从而通过ー根线缆实现视频源设备(如电脑、DVD、游戏机)与显示设备(如显示器、电视、投影仪)之间的包括影音信号传输和电カ传输在内的电连接。如中国专利ZL200920002141. I公开了ー种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其中,该插头电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绝缘壳体,包括一第一主体部及一由该第一主体部的顶面往上凸伸的第一凸部,该第一主体部具有一上舌板及一下舌板,且该上舌板、下舌板分别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槽,该第一凸部设有两个第二端子槽;多根第一端子,分别设于各第一端子槽,且各具有ー凸伸出该第一主体部的后壁面的导接部;两根第二端子,分别设于各第二端子槽,且各具有ー凸伸出该第一凸部的前壁面的插接部、及ー凸伸出该第一凸部的后壁面的导接部;及一第一金属件,包覆于该第一绝缘壳体外,并于相邻所述两根第ニ端子的插接部侧具有一第一对接ロ。该插座电连接器包含一第二绝缘壳体,包括一第二主体部、一由该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往上凸伸的第二凸部、一由该第二主体部往前延伸的第三舌板、及一由第二凸部往前延并与该第三舌板相间隔的延伸部,且设有分别位于该第三舌板上、下侧的多个第三端子槽及两个贯穿该第二凸部及延伸部的第四端子槽;多根第三端子,分别设于各第三端子槽,且各具有一位于该第三舌板处的接触部;两根第四端子,分别设于各第四端子槽,且各具有一接触部;及一第二金属件,包覆于该第一绝缘壳体外,并具有一相邻于该第三舌板侧的第二对接ロ。该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上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和一上述的插座电连接器,二者可通过该第一对接ロ及第ニ对接ロ相互插接,并使所述的多根第一端子与所述多根第三端子形成电连接,且使所述的两根第二端子与所述两根第四端子形成电连接,以实现同时传输影音信号及电力,容易理线且节省空间。但是,现有的这种插头电连接器中用于传输电カ的第二端子的插接部是裸露、不受保护地笔直向前伸出,在与现有的这种插座电连接器配合使用吋,插头电连接器上的第ニ端子的插接部容易因为插入不当被插座电连接器上的延伸部顶弯导致失效,致使视频源设备与显示设备之间的电カ连接的可靠性较低。另外,与插头电连接器上的第二端子相配合的插座电连接器上的第四端子是由呈倒U形的固定臂相向突伸出两接触部,这种第四端子接触部的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加工,且占据的空间较大也不利于紧凑形设计。此外,这种现有的插座电连接器中位于第三舌板上下两侧的第三端子的接触部是呈上下相对排列设置,其上下两侧相对的两接触部是面对面的,这种接触部设置方式在使用较高频率传输影音信号时容易产生信号杂讯,不利于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因而,实在有必要对其进行进ー步改进以适应现在产品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具有改良的信号和电力传输结构的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可以使视频源设备与显示设备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并且有利于加工制造和紧凑形设计。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包括提出一种插座电连接器,该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主体部,由该第一主体部的顶面往上凸伸的一第一凸部,由该第一主体部向前延伸出的一第一舌板以及由该第一凸部向前延伸出的一第·二舌板,该第一舌板的上下两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置槽,该第二舌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二容置槽;多根第一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的多个第一容置槽,每根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平板形的对接部和一焊接部,其中位于第一舌板上表面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与位于第一舌板下表面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呈上下交错排列设置;两根用于传输电力的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的两个第二容置槽,每根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平板形的对接部和一焊接部;及一第一屏蔽壳体,其包围在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外周,并形成有上下叠置且相互连通的一第一对接腔和一第二对接腔,其中该第一舌板位于第一对接腔内,该第二舌板位于第二对接腔内。该第一舌板包括一平板状的基部和由该基部的左右两侧缘分别向下突伸出的两个防误插凸肋,该基部的上下两表面设置有所述的多个第一容置槽。所述两根第二导电端子中的一根是用于连接电源负极,而另一根是用于连接电源正极;其中用于连接电源负极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末端相对用于连接电源正极的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末端在第二舌板上是处于较前的位置处。每根第二导电端子还包括设置在对接部与焊接部之间的一固定部,所述两根第二导电端子的两个焊接部从两固定部的末端相互背离地弯折延伸而出,以使两焊接部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对接部之间的间距。 该第一屏蔽壳体是由一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弯折而成的,其底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接合缝;该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由该第一主体部的底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底板,该底板承托在该接合缝的下方以防止该第一屏蔽壳体在接合缝处开裂。该插座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在该第一绝缘本体上的一第一定位件;该第一定位件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穿孔以供所述多根第一导电端子和两根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对应穿设于其内。该第一对接腔和一第二对接腔组合成上部小下部大、呈凸字形的一收容腔,其中该第一舌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二舌板的宽度。该第一屏蔽壳体的顶面中部向上凸设有一拱形部,在该拱形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钩扣孔。该第一屏蔽壳体包括一顶板、两个相对的侧板以及一底板,在该顶板和该底板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从后往前延伸的弹性扣臂,而在该两侧板上各设置有一个从前往后延伸的弹性扣臂。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插头电连接器,该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二主体部以及由该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往上凸伸的一第二凸部,该第二主体部的中部设置有一第三对接腔,该第三对接腔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多个第三容置槽,该第二凸部上设置有两个第四容置槽;多根第三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的多个第三容置槽,每根第三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和ー焊接部,该对接部为具有弹性的突起状,其中位于第三对接腔上侧的第三导电端子的对接部与位于第三对接腔下侧的第三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呈上下交错排列设置;两根用于传输电カ的第四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的两个第四容置槽,每根第四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和ー焊接部,其中该对接部为具有弹性的突起状;及一第二屏蔽壳体,包覆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外周,该第二屏蔽壳体与该第ニ凸部围合形成一第四对接腔,该第四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从该第四容置槽向上朝向该第四对接腔突设而出的。每个第四容置槽的前半部是从该第二凸部的顶面向下凹陷的ー凹槽,该第二凸部在该凹槽的前端缘处设置有ー阻挡部,该第四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位于该阻挡部的后方。该阻挡部的下侧是前后贯通的,该第四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具有可以上下活动的一自由端,该自由端是弹性抵接在该阻挡部的下侧,该第四容置槽在位于该第四导电端子的自由端下方的底面上对应设置有向下凹陷的ー凹陷部。该第二凸部呈前低后高的阶台状,每个第四容置槽的后半部是前后贯穿开设在第ニ凸部后部的一通槽;每根第四导电端子还包括设置在该对接部和该焊接部之间的ー固定部,该固定部是卡设固定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主体部,由该第一主体部的顶面往上凸伸的一第一凸部,由该第一主体部向前延伸出的一第一舌板以及由该第一凸部向前延伸出的一第二舌板,该第一舌板的上下两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置槽,该第二舌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二容置槽;多根第一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的多个第一容置槽,每根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平板形的对接部和一焊接部,其中位于第一舌板上表面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与位于第一舌板下表面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呈上下交错排列设置;两根用于传输电力的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的两个第二容置槽,每根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平板形的对接部和一焊接部;及一第一屏蔽壳体,其包围在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外周,并形成有上下叠置且相互连通的一第一对接腔和一第二对接腔,其中该第一舌板位于第一对接腔内,该第二舌板位于第二对接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