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管,包括管体和位于管体两端的管端法兰,管体和管端法兰为一体结构,且管体的内壁面与管端法兰的内壁面共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送装置和一种输送管的制造方法。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消除了管体与管端法兰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焊缝开裂问题,避免了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焊缝开裂的现象,解决了焊接处耐磨性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输送管的强度,更好地满足了输送管的使用要求,并有效地减小了管端法兰和连接管夹的尺寸,减轻了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管,包含有该输送管的混凝土泵送装置及该种输送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输送管由两端管端法兰I’与中间管体2’焊接而成(如图I所示)。这种结构简单,随着对输送管耐磨性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其管体的结构由单层改变为双层或复合多层、以及管端法兰内嵌耐磨套等形式,但其仍然存在管端法兰与管体间的焊接结构,且该焊接结构的存在,使输送管在使用中、热处理中,容易出现焊缝开裂、焊接处不耐磨等缺陷,导致输送管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影响正常使用;此外,该输送管间的连接尺寸较大、重量较重,不能满足对重量敏感场合的使用。 因此,有必要对输送管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从而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管,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管端法兰与管体因焊接而出现的焊接处易磨损等问题,彻底消除热处理中出现焊缝开裂的现象。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管,用于混凝土的输送,包括管体和位于所述管体两端的管端法兰,所述管体和所述管端法兰为一体结构,且所述管体的内壁面与所述管端法兰的内壁面共面。将管体与管端法兰设计成一体结构,避免了管端法兰与管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消除了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焊缝开裂问题,避免了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焊缝开裂的现象,解决了焊接处耐磨性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输送管的强度,更好地满足了输送管的使用要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壁厚小于所述管端法兰的壁厚。该技术方案中,有效提升了管端法兰的强度;进而提高了输送管的耐磨性,保证了输送管在不同工况下的正常使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管体和所述管端法兰为同一种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同种材料制成的管体与管端法兰的一体结构,结构稳定、强度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送装置,包括布料臂架及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安装在所述布料臂架上,所述输送管路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管。该混凝土泵送装置,因输送管的管体与管端法兰加工成一体结构代替相关技术中的焊接结构,有效地避免了焊接带来的各种缺陷,提高了输送管的强度,且该输送管重量轻,更好地满足了输送管的使用要求。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管的制造方法,所述输送管包括管体和位于所述管体两端的管端法兰,包括步骤101,采用切割下料传统方法制备直管坯;步骤102,将所述管坯套装在外径与所述管坯内径相匹配的芯棒上,并固定所述芯棒和所述管坯,再将旋压轮的外壁面贴合在所述管坯中部的外壁面上;步骤103,对所述旋压轮施加径向作用力,使所述旋压轮与所述管坯同时转动,沿所述管坯径向移动所述旋压轮至预定位置后停止径向移动,使所述旋压轮相对于所述管坯沿所述芯棒的轴线方向直线运动,直至在所述管坯的第一端的外壁面上形成所述管端法ΛΑ--,步骤104,松开所述旋压轮,并将其外壁面贴合在旋压后的所述管坯的外壁面上;步骤105,对所述旋压轮施加径向作用力,使所述旋压轮与所述管坯同时转动,沿所述管坯径向移动所述旋压轮至预定位置后停止径向移动,使所述旋压轮相对于所述管坯沿所述芯棒的轴线方向直线运动,直至在所述管坯的第二端的外壁面上形成所述管端法兰 和所述管体;步骤106,松开所述旋压轮,并进行切头、切尾处理后,制成所述输送管。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管坯经过旋压成型后制成管体,该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模具旋压成型制成的管端法兰,不破坏管体及管端法兰内部的线性结构,并使输送管的整体强度和其它机械性能得到提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03、步骤105中,所述预定位置为使所述管坯外径旋压后的尺寸与所述管体的外径尺寸相同的位置。旋压后的管坯外径与管体外径尺寸相同,且管体强度高,旋压后管体无需进行再加工,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03、步骤105中,所述芯棒为主动件,所述芯棒的转动带动所述管还一起转动,同时使所述旋压轮随所述管还一起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03、步骤105中,所述旋压轮为主动件,所述旋压轮的转动带动所述管坯一起转动。上述转动方式适用性强,操作灵活,对设备要求低,可有效降低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03、步骤105中,所述旋压轮在所述芯棒轴线方向的位置保持不变,所述管坯和所述芯棒沿所述芯棒的轴线方向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03、步骤105中,所述管坯和所述芯棒在所述芯棒轴线方向的位置保持不变,所述旋压轮沿所述芯棒的轴线方向移动。上述移动方式适用性强,操作灵活,且产品不良率低,加工难度低,可降低生产成本。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管将管体与管端法兰设计成一体结构,避免管端法兰与管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能够消除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焊缝开裂问题,避免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焊缝开裂的现象,解决焊接处耐磨性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输送管的强度,更好地满足了输送管的使用要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有效地减小了管端法兰的尺寸,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重量。还可以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管应用于其他的机械设备当中,在此无法穷举,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附图说明图I是相关技术中输送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输送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管体加工右侧管端法兰的示意图;图4是图2的管体加工左侧管端法兰的示意图;图5是连接输送管间管端法兰的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管夹的A-A剖视示意图;图7是管夹与管端法兰配合连接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输送管加工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图I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管端法兰2’管体;图2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管体2管端法兰31环形槽32紧固螺栓321螺母33上卡瓦34下卡瓦35第一凹槽36第二凹槽4密封件5芯棒6旋压轮7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管,用于混凝土的输送,包括管体I和位于管体I两端的管端法兰2,管体I和管端法兰2为一体结构,且管体I的内壁面与管端法兰2的内壁面共面。将管体与管端法兰设计成一体结构,避免了管端法兰与管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消除了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焊缝开裂问题,避免了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焊缝开裂的现象,解决了焊接处耐磨性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输送管的强度,更好地满足了输送管的使用要求。优选地,管体I的壁厚小于管端法兰2的壁厚。该技术方案中,有效地提升了管端法兰的强度;同时,增加了管端法兰的端面面积,进而提高了输送管的耐磨性,保证了输送管在不同工况下的正常使用。进一步,管体I和管端法兰2为同一种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同种材料的管体与管端法兰的一体结构,结构稳定、强度高。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种管夹,用于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管上管端法兰2间的连接锁紧和密封。通过管夹连接的管端法兰固定牢固,安全可靠,适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管,用于混凝土的输送,包括管体(1)和位于所述管体(1)两端的管端法兰(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和所述管端法兰(2)为一体结构,且所述管体(1)的内壁面与所述管端法兰(2)的内壁面共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承志,罗志坚,肖卫泉,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