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管、混凝土泵送装置及输送管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919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管,用于混凝土的输送,包括管体和位于管体两端的管端法兰,管体和管端法兰为一体结构,管端法兰的内径大于管体的内径,在管端法兰的内壁面与管体的内壁面间的连接处成型有台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送装置和一种输送管的制造方法。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消除了管体与管端法兰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焊缝开裂问题,避免了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焊缝开裂现象,解决了焊接处耐磨性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输送管的强度,保证输送管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减小管端法兰尺寸,降低生产成本、减轻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管及包含该输送管的混凝土泵送装置以及该输送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输送管由两端管端法兰I’与中间管体2’焊接而成(如图I所示)。这种结构简单,在随着耐磨性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管体结构由单层改成双层或改成复合多层、 以及管端法兰内嵌耐磨套等,但改进的同时,仍然存在管端法兰与管体间的焊接结构,该焊接结构的存在,使输送管在使用中、热处理中,容易出现焊缝开裂、焊接处不耐磨等缺陷,从而缩短输送管的使用寿命,并影响正常使用。因此,有必要对输送管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从而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管,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管端法兰与管体因焊接出现的问题,彻 底消除热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焊缝开裂的现象。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管,用于混凝土的输送,包括管体和位于所述管体两端的管端法兰,所述管体和所述管端法兰为一体结构,所述管端法兰的内径大于所述管体的内径,在所述管端法兰的内壁面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面间的连接处成型有台阶。输送管的端部管端法兰通过管体端部径向向外扩展的方式加工而成,避免了管端法兰与管体的焊接问题,彻底消除了热处理中出现焊缝开裂的现象,且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有效减小管端法兰的用料,减轻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将管体与管端法兰设计成一体结构,避免管端法兰与管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能够消除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焊缝开裂问题,避免了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焊缝开裂的现象,解决焊接处耐磨性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输送管的强度,保证输送管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输送管还包括耐磨环,所述耐磨环安装在所述管端法兰的内壁面上,且所述耐磨环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台阶上,另一端与所述管端法兰的端面平齐。输送管的入口处为易磨损部位,在入口处的管端法兰内部增加耐磨环,通过耐磨环与混凝土之间的磨损,提高了输送管的使用寿命,而且磨损后可对耐磨环进行更换,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成本低。耐磨环一端抵触在台阶端面,另一端与管端法兰端面平齐,保证安装到位,防止了使用过程中耐磨环脱落,使耐磨环不能起到防止磨损的作用,导致混凝土输送管损坏,进而增加成本的情况。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耐磨环的内壁面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面平齐。耐磨环内壁面与管体内壁面齐平,保证物料传输顺畅,同时防止物料粘在台阶处、 影响正常使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耐磨环的外壁面与所述管端法兰的内壁面过盈配合,并通过点焊或者粘接方式与所述管端法兰的内壁面固定,且点焊或者粘接后所述耐磨环的内壁面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面平齐。过盈配合对耐磨环进行固定,不仅固定牢固,而且不损伤管端法兰的内壁面及台阶端面,进一步提高输送管的使用寿命;点焊或者粘接方式对耐磨环进行固定,操作简便, 并且固定牢固,保证耐磨环长期使用不松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管体和所述管端法兰为同一种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管体与管端法兰为同种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其力学性能好,可批量生产,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送装置,包括布料臂及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安装在所述布料臂上,所述输送管路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管。该混凝土泵送装置,因输送管的管体与管端法兰加工成一体结构代替相关技术中的焊接结构,有效地避免了焊接带来的各种缺陷,提高了输送管的强度,保证输送管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管的制造方法,所述输送管包括管体和位于所述管体两端的管端法兰,包括步骤101,采用切割下料制备直管坯;步骤103,将凹模套在所述管坯第一端的外壁面上,将凸模的锥形端插入所述管坯第一端的管口内;步骤104,固定所述凹模和所述管坯,向所述管坯第二端的方向对所述凸模施加作用力,则通过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的配合挤压所述管坯的第一端,对所述管坯第一端进行扩口,直至所述管坯第一端形成带有台阶的所述管端法兰;步骤105,松开所述凹模及所述凸模;步骤106,将所述凹模套在所述管坯第二端的外壁面上,将所述凸模的锥形端插入所述管坯第二端的管口内;步骤107,固定所述凹模和所述管坯,向所述管坯第一端的方向对所述凸模施加作用力,则通过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的配合挤压所述管坯的第二端,对所述管坯第二端进行扩口,直至所述管坯第二端形成带有所述台阶的所述管端法兰,制成所述输送管;步骤108,松开所述凹模及所述凸模,卸下所述输送管。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管坯经过精加工后制成所述管体,该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模具旋压成型制成的管端法兰,不破坏管体及管端法兰内部的线性结构,并使输送管的整体强度能够得到保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104、步骤107中所述凸模对所述管坯端部挤压的同时做旋转运动。挤压的同时凸模进行旋转运动,能够有效释放输送管端部材料的应力,便于管端法兰成型,且成型后的法兰强度高,机械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输送管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102,对所述管坯进行预加热,其加热后的温度为50CT650摄氏度。输送管温度在50(Γ650摄氏度的范围内,旋压、锻压和模压的机械性能好,且便于4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对所述管坯采用中频加热或高频加热。采用中频或高频加热则加热方便、速度快、能效高,可降低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步骤109,采用点焊的方式,将耐磨环固定在所述管端法兰的内壁面上,使所述耐磨环的内壁面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面平齐。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点焊的方式对耐磨环进行固定,操作简便,成本低,并且固定牢固,保证耐磨环长期使用不松动,同时适用于现场安装及调试。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管将管体与管端法兰设计成一体结构,避免管端法兰与管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能够消除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焊缝开裂问题,避免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焊缝开裂的现象,解决焊接处耐磨性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输送管的强度,保证输送管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减小管端法兰尺寸,降低生产成本、减轻重量。还可以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管应用于其他的机械设备当中,在此无法穷举,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附图说明图I是相关技术中输送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输送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3是图2所述输送管与耐磨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4是采用模具旋压技术制造输送管的示意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输送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图。其中,图I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管端法兰2’管体;图2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管体2管端法兰21凹模22凸模3耐磨环12台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管,用于混凝土的输送,包括管体I和位于管体I两端的管端法兰2,管体I和管端法兰2为一体结构,管端法兰2的内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管,用于混凝土的输送,包括管体(1)和位于所述管体(1)两端的管端法兰(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和所述管端法兰(2)为一体结构,所述管端法兰(2)的内径大于所述管体(1)的内径,在所述管端法兰(2)的内壁面与所述管体(1)的内壁面间的连接处成型有台阶(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卫泉罗志坚刘石坚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